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3月24日 · 《五個小孩的校長》故事充滿溫暖人心的力量,呂麗紅校長以4500港幣的超級低薪,卻讓一家幼稚園起死回生,讓弱勢小女孩能繼續受教育的故事,已是香港知名的傳奇故事,拍成電影版時,便一直受到矚目,在香港口碑場時便已傳出好口碑,再加上楊千嬅及古天樂的演出動人,及5個超級可愛萌娃討人喜歡,演出純真自然更賺人熱淚,讓票房衝出佳績,在面臨《分岐者2:叛亂者》等強片壓境,還是開出2250萬台幣的好成績。 《五個小孩的校長》傳達出的正能量,讓不少香港名人看了都很感動,像是 《寒戰》導演陸劍青看完後便表示這是一部很好的作品,「香港很久沒有這樣一部有誠意的電影,五個小朋友及楊千嬅的表現都很好。

  2. 2023年4月20日 · 「媽媽,你不快樂我也不快樂。 」聽到八歲女兒這樣說因為不想自己的負面情緒成為孩子的童年陰影李心潔開始正視尋找方法走進自己的內心世界然後進行整理跟過去的一些事情和解讓自己找到所謂的平靜和真正的快樂我的名字叫李心潔〉、〈山頂小屋映後座談會李心潔侃侃而談她希望透過孩子你好嗎? 》系列紀錄片,讓大家去重新思考「教育」是什麼? 這四篇章分別展現了不同的教育體系,以「愛」的視角為出發點,剖析各自獨有的角度,紀錄探討家庭關係和親子教育模式,以及父母、教育者與孩子間愛的互動交流。 經歷不幸的童年,會找不到自己的存在. 圖片來源:甲上娛樂. 「說我的故事吧! 」李心潔提到張姐(張艾嘉)曾跟她說:「你在做創作的時候,必須很真誠,甚至是赤祼,這作品才能打動人。

  3. 2022年9月1日 · 研究:孩子智商高未必是遺傳!. 父母該如何培養高智商小孩?. 圖片來源:《天才基本法》劇照. 媽媽經編輯部 更新於 2022-09-01. 看留言討論. 作者\ 媽媽經編輯部. 做父母的,無一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別人更聰明、更優秀,如果自己的孩子還能是資優生,甚至是 ...

  4. 2021年4月30日 · 作者\ 媽媽經編輯部. 爸媽們對你來說什麼叫做聰明的孩子反應很快,三歲就會被唐詩的天才兒童? 還是每次考試都名列前茅的學霸? 其實,這些都只是世界定義聰明孩子的方式罷了,真正的聰明定義,並不如此狹隘。 不是每個聰明的孩子在小時候都能展現出過人的天賦,許多世界上鼎鼎有名的成功人士,比如美國漫威教父史丹李(Stan Lee)、麥當勞創辦人克羅克(Ray Kroc)都是在40、50歲後才步上成功人生旅程的,小時候的他們,都不起眼且不被認為是聰明的孩子。 在1983年,哈佛大學一位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了 多元智能理論 ,他認為過去大眾對於聰明的定義太過狹窄,並不能反映出一個人的真實能力,因此提出 邏輯、語言、空間、音樂、肢體動作、內省、人際、自然探索、生存智慧等九大人類智能的範疇 。

  5. 2020年10月3日 · 一般來講孩子亂講話,是來自於從小到大做錯事被成人嚴厲管教,導致價值感與歸屬感低落,因此無意識地開始說一些「語出驚人」的話語,來讓自己快樂一點、也讓別人注意他,藉此獲得價值感與歸屬感。 但因為這是孩子「潛意識想要讓自己變得舒服一點」的行為,所以孩子不是「故意」的,這點希望媽媽能瞭解。 很多愛亂講話、講廢話的孩子,通常都是這樣由來。 但大人對孩子講這些話越嚴厲地處罰與責罵,孩子價值感與歸屬就越低落,問題也會越持續。 真的要治根,大人需要改用和善且尊重的方式,來對待孩子的錯誤。 您的孩子已經大班了,可以跟他坐下來好好聊天,以彼此尊重的態度討論此問題,找出改善的方法。 並在平日生活中適時給予鼓勵,讓他知道自己也有表現好的時候(而不是只有常常被大人罵),幫助他重新建立歸屬感與價值感。

  6. 2022年7月14日 · 來自土耳其的藝人吳鳳,在台灣娶妻後,生下兩名可愛的女兒,他也常常在網路上分享自己的育兒經,昨(27日)吳鳳發文,發現小女兒Inci好像是左撇子,一句「這是她們的人生」不打算強迫女兒改成右撇子,被網友大讚。 吳鳳分享,觀察Inci吃飯與畫畫一陣子之後,發現她似乎是左撇子,但自己和老婆家族都沒有左撇子,也讓吳鳳覺得很有趣,他也表示,聽說台灣以前的傳統教育,都會強迫孩子「矯正」成右撇子,但現在社會已經不像以前,吳鳳說:「我們當然也不打算逼Inci改! 」他認為,人天生的特色應該要被保留,就像他自己喜歡手錶戴右手、喜歡戴耳環等等。 吳鳳也說:「我會給孩子自由的空間,唯一希望的是她們對自己跟地球要有責任感,懂的感恩,欣賞一切。

  7. 2021年4月6日 · 模仿是孩子與生俱來的能力. 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家。 心理學家指出,孩子從一出生就開始觀察這個世界,他們在觀察和模仿別人的行為中獲得成長。 小的時候是模仿表情,大一點是語言,再大一些是行為,再往後則會深化為思維。 所以,0~6 歲被稱為兒童「模仿敏感期」。 而2 ~ 3歲,孩子中樞神經系統機能加強,大腦結構日益完善,可以認識更多的東西,這時是模仿的最佳時期。 爸媽們要是能對模仿敏感期加以重視,科學地引導孩子的模仿行為,孩子就能充分發揮學習觀察能力,在認知能力上快人一步。 愛模仿的孩子更聰明. 孩子模仿的過程,其實就是學習和適應的過程。 在模仿過程中,孩子要不斷地挑戰自己,開發自己的思維和動手能力,不停地運轉自己的大腦,然後一步步了解世界和規則,最終走向獨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