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農傳媒. 20230827. 授粉、產蜜的蜜蜂是物種間結盟的一大代表。 (圖片來源/ Gary Yost on Unsplash ) 內容提供/衛城出版 文/巴諦斯特・莫席左 翻/林佑軒. 相互依存的積極觀點並非由人類單獨占據。 於此方面,站上這另類外交的立場的,是一個個聯合了人類與非人類生物的集體,這些集體真是奇異。 好比說,我們可以把下述的團體想成這一類在關係裡由人類與非人類共同組成的參與者:蜂農與蜜蜂結盟,形成了團體,要求大規模減少工業化農業相關產業的化學投入(intrant chimique) [1] ——控制病蟲害的製品明顯導致了蜜蜂的 「空巢症候群」 (syndrome de la ruche vide;蜂群衰竭失調症),削弱了馴養與野生的授粉者。

  2. 李安妮「回到充滿歷史回憶的場所」,從歷史軌跡發現父親前總統李登輝的起點「農業」。(攝影/吳尚鴻) 李登輝前總統逝世2周年前夕,《永遠的農業人:李登輝與臺灣農業》一書正式出版,李登輝基金會董事長李安妮今(29)日說,她就讀研究所時住在市長官邸,「回到充滿歷史回憶的場所 ...

  3. 而這13年來,蔡順柔手上協助過的家暴案件,包含離婚官司,也是不勝枚舉。 「看到她們在農田辛苦的樣子,我陪著她們一起處理家務事。 協會將農改場的老師帶進田區,解答新住民婦女種植作物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4. 其他人也問了

  5. 大伐木時代的森林血淚. 戰後,國民政府在日治時期遺留的鐵路、索道之外,開闢高山林道,對新林場採行全面皆伐作業。 林務局於1956年施行「多伐木、多造林、多繳庫」的三多林政,砍掉天然林,改造成高經濟價值樹種的「優良森林」。 1958年,振昌木業創辦人孫海標得丹大林區五千公頃的伐木權,1959年,政府為安置開闢中橫的退伍軍人,將棲蘭山區的林地交由退輔會管理。 在三多林政的背景下,1958年起臺灣伐木材積量年年超過一百萬立方公尺,且剃頭式的皆伐、改種整齊單調的人工林,對森林的摧殘更勝日治時期。 在工業化的林業政策下,原始林元氣大傷,連帶影響伐木事業,伐木材積量自1972年來到約180萬立方公尺最高點後逐年降低,林業產銷也因國際經濟不景氣陷入困境。

  6. 2027年國內木材自給率要提升至5%,要達成此一目標不僅得種對樹種,還得選育基因優良苗木進行人工林的商業栽植。農委會林試所精選2種闊葉樹種:相思樹、臺灣櫸;以及3種針葉樹:香杉、臺灣杉、臺灣肖楠,並將導入經濟性人工林規劃,即可提升國內的木材自給率。

  7. 本身也是製材廠第二代的林家鼎,從小生長的南投水里正是臺灣香菇的大產區,小時候他就天天看著工廠把木頭打成木屑,為的是把木屑賣給菇包廠做太空包,好賣給菇農去種香菇。. 當長大投入林業之後,林家鼎回到故鄉又見運轉不停的木屑廠,忍不住感到 ...

  8. 採收,提升人的效率;屠宰場為什麼要每個縣市都有?為何要放在 豬場很遠的地方?推動循環農業應該要盤點整體資源,目標是零廢棄、零排放、高效率,這樣你才知道要去訂什麼樣的政策。 農業多元output,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