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伍珮綺林億利和邱漢忠就是極少數異常幸運的人歷經數十年的等待他們終於在今年先後找到了親生父親。 這一切,靠的是送交DNA鑑定的一抹口水,以及混血兒之間的互助情誼。 01旅程起點. 半截信封的故事,觸動伍珮綺尋親念頭. 原本,尋父並不是伍珮綺人生中的重要選項。 「媽媽一直教育我包容,所有事情看似偶然,卻也是必然。 」(攝影/蘇威銘) 2016年,一則新聞片段映入伍珮綺眼簾,那是金曲樂團《猴子飛行團》主唱 王湯尼在相隔41年後,終於找到美國父親的故事 。 畫面裡的王湯尼有著深邃的眼窩和突出的鼻子,和自己一樣,王湯尼是亞美混血兒。

  2. 走過數十年的高峰與低谷雲門舞集已成為台灣的文化象徵與集體記憶創辦人藝術總監林懷民明年2019退休前夕接受報導者專訪首度道出隱藏在心中多年與暗潮洶湧的歷史之河交會的家族記憶困惑與解答。 「最後比較安靜了,焦慮要有體力,年紀越大越沒有,同時你也慢慢知道,什麼叫『哀矜勿喜』,什麼叫『夢幻泡影』⋯⋯有些人說,好不容易 房子 蓋好,你怎麼這樣子就退休了? 這個房子也是夢幻泡影啊! 整個雲門的45年,老實講,浪潮一過就過,說不定我也是3年後沒有人提了。 台灣是一個健忘之島,記得或不記得,有什麼關係呢?

  3. 2022年1月26日 · 這一集,你將聽到兩個爸爸、兩個媽媽、一個單身爸爸的成家故事,發現他們對孩子的愛與擔憂與世間父母並無不同⋯

  4. 2017年2月26日 · 1947年228動亂漫延到高雄時任苓雅區區長以及新生報印刷廠廠長的林界在3月6日隨地方仕紳赴壽山的高雄要塞司令部與司令彭孟緝談判數天後被槍殺處決那時林黎彩僅14月大8年後小學三年級的一個平常下午她最後一次摸著冰涼的母親倒在廚房門口邊喝下的濃鹽酸使脖子到胸膛一片黑。 父母雙亡後,林黎彩與姊姊寄人籬下,在親戚的歧視目光與言語傷害中長大,並度過一段在外流浪的歲月,因為恐懼再次受到傷害,婚後封閉起自我,連左右鄰舍都不敢往來。

  5. 2023年8月13日 · 黃世澤 林彥廷 唐佐欣. 核稿/黃世澤、李雪莉;責任編輯/張詩芸. 被收養人站在鏡頭前,對媒體自我介紹「我是誰、我來自哪裡、幾歲被收養? 」這是尋親新聞的標準格式看似簡單卻是尋親者的最後希望──因為再也壓抑不住心中的憂慮和衝動他們只能用自己的外貌特徵做武器忍受外界偏見期盼見原生家庭一面。 非當事人很難理解,尋親,為何如此之難? 同樣經歷過嬰兒大量被私賣和出養的韓國,又怎麼處理這個歷史傷痛? 范熙英對養父范丹忱沒有太多好印象,他是一名隨國民黨來台的退伍老兵,對待范熙英非常嚴格。 10歲那年,范熙英便被要求打理家計,13歲被迫工作糊口,不時更遭養父嫌棄。 「既然你說我累贅,幹嘛養我? 讓我死掉算了! 」她曾如此質問養父。

  6. 2018年1月14日 · 一條記憶父親的棒球線. 2001年父親節前夕,曾文誠寫下 ,追憶他與父親短暫且片段的相處時光。 「我和父親見面的次數,數來一共不超過10次。 」記憶中,父親曾從高雄北上到基隆去看他,父子倆人曾在大操場上接棒球,當時曾文誠從沒想到要問,為什麼父親能教他如何把球投快? 為什麼能和他傳接球? 也沒多去想,教他做棒球比賽記錄的父親,怎麼會懂這些? 上了高中後,有回和父親一起到台北市立棒球場看球賽,看到父親與方水泉(華興棒球祖師爺)如老友般聊天,也不以為意,那是父親最後一次北上來看他。 東吳大學中文系畢業時,曾文誠的父親已過世,他進入學長開的貿易公司上班,起薪不錯,年年有國外員工旅遊,「這位學長的公司直到現在都經營得不錯。

  7. 2020年8月26日 · 一名亞斯伯格症的小五男童,因家暴於2019年元月安置在雲林縣長愛家園育幼院,並於當地學區就讀,然因一次意外事件,校方及家長會以特教資源不足為由驅趕男童,進而演變成整個雲林縣拒絕這位學生就讀。 安置機構與在地學校之間的矛盾與衝突,在7月21日經 媒體報導 後再次浮上檯面。 雖然男童原籍的新北市主責社工已於7月20日將男童帶離雲林,但這個事件仍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實際上早在2013年,監察院便發布有關育幼機構院生面臨跨區就學、學校拒收、不友善對待等教育歧視的 調查報告 。 隔年3月,我剛接下位於苗栗縣的聖方濟育幼院院長一職,也發現為了院生就學,育幼院與學校關係交惡。 當時院內的國中孩子分讀後龍跟維真國中,小學則被分在後龍、溪洲、同光、成功等4所小學。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