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28日 · 《誰說有錢人一定會理財? 》作者蓋瑞.貝斯基(Gary Belsky)和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心理學教授湯馬斯·季洛維奇(Thomas Gilovich)指出,人們每天必須做出上千個決定,讓事情順利進行,大腦因而產生了決策歷程的捷徑。 某個程度上,行為經濟學就是要研究這些捷思,看看有哪些經驗法則,雖然對生存在原始叢林的人類很有用,如今卻成為阻礙理性思考的絆腳石,讓經濟學理論能夠更為貼近現實。 除了應用在個人決策領域之外,行為經濟學也廣泛被運用在商界和經濟政策上。 例如芝加哥大學教授理查·泰勒(Richard Thaler)和卡斯·斯坦(Cass Sunstein)合著的《推力》,便強調哪些思考偏誤會影響人們存錢的習慣,政府應該據此調整公共政策。

  2. 2015年7月3日 · 2015-07-03. 整理‧撰文 張玉琦. 本文出自. 買書去. 一張表讀懂《快思慢想》! 了解你的大腦如何運作.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在行為經濟學的經典著作 《快思慢想》 中,將人大腦的運作方式區分成兩種,分別稱之為「系統一」和「系統二」。 這種分類法並非作者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所獨創,而是延續自心理學家奇思.史坦諾維胥(Keith Stanovich)和李察.魏斯特(Richard West)的分類法。 簡單來說, 系統一代表的是反射性的直覺思考,系統二代表的是按部就班分析的理性思考。 康納曼指出,雖然一般人想到自己的時候,多半認為自己是經過思考後才做出判斷,也就是認為系統二在當家,但是「本書( 《快思慢想》 )的主角卻是系統一。

  3. 2014年11月23日 · 霍桑實驗帶來的啟示是人的社會及心理因素是影響行為和績效的關鍵因素遠超過體力精力甚至是經濟誘因。 進一步說,非經濟性的獎賞和懲罰,才是激勵員工和提高員工滿意度的重要因素。 這也呼應了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所提出的人類需求層次(由低到高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當實驗者的態度友善,讓女工覺得受到尊重,她們不僅願意接受指示,生產力也提高了。 在霍桑實驗之前,管理學的主流是泰勒化的科學管理,將每項工作細分成個別動作,以標準化管控,員工被當成生產線上的螺絲釘,只有經濟和肉體上的需求。 梅堯則提出了「社會人」假說,認為人的工作也有社會需要的動機,管理者需要尊重員工的人格,滿足員工的精神需求,才能有效激勵員工。

    • 代表性捷思法
    • 可取得性捷思法
    • 定錨捷思法

    人們進行判斷時,會比較要判斷的事物和「想像中的理想典範」之間的距離,就稱為代表性捷思法。例如在擲硬幣的過程,大家都知道硬幣顯示正反面的機率,其實是相同的。然而當硬幣連續出現正面之後,人們容易想像下一次出現反面的機率提高,也是所謂的「賭徒謬誤」(gambler’s fallacy)。

    其次,可取得性(availability)是指愈容易浮上心頭的情境,人們會判斷它的發生機率愈高。他們曾做過一個實驗:請大學生判斷英文字母 K 在某個文本中,出現在單字的字首,或第 3 個字母位置的機率高低。由於人們較容易想到 K 在字首的單字,結果當然是前者機率較高,但事實卻剛好相反。 可取得性也會受到時間的影響,像是你近期經過一個車禍現場,或是身邊有朋友不幸因車禍受傷,相對就認為車禍的發生機率很高。這可以看出,人對於機率的判斷會不斷地變化。

    最後則是定錨(anchoring)的效果。你可以試試看,在 5 秒鐘猜測「1x2x3x4x5x6x7x8」和「8x7x6x5x4x3x2x1」的答案。這兩組算式的答案是相同的,但經過實驗,接受後面試題的受測者給出的答案,竟高出前者兩倍。原因在於起頭不同,導致人們的思考受到了限制。

  4. 2020年11月30日 · Carson Masterson on Unsplash. 一個完全不懂電腦的 CEO ,如何讓瀕臨倒閉的 IBM 谷底翻身?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1993 年,IBM 的第六任董事長兼 CEO 約翰·艾克斯(John Akers)退休了,公司組成了一個搜獵委員會尋找接班人。 在搜獵名單上,有通用電氣的傑克·威爾許、摩托羅拉的喬治·費雪(George Fisher),甚至包括微軟的比爾·蓋茲。 在這場被視為美國人才市場一號工程的搜獵行動中,最後中選的是名聲要小得多的路·葛納(Louis Gerstner, 1942-),他當時是納貝斯克(Nabisco)食品公司的 CEO。 這並不意味著葛納是一個多麼幸運的人,其實他是 IBM 無比尷尬的選擇。

  5. 2023年7月10日 · 美國心理學家丹尼爾.夏克特(Daniel Schacter)曾整理出記憶的 7 缺點,分別是易忘、難記、空白、錯記、易受引導、偏頗及難忘。 記憶會出現扭曲,有相當多種原因(如壓力、睡眠,或沒有認真記憶),但大致上可在 3 種記憶階段,分別是記憶形成、記憶固化(memory consolidation)、記憶提取來探討。 很多人會覺得自己很健忘,尤其是在工作或學習上,希望能增強記憶力、記得更多事,或至少能減少記憶出錯。 鄭仕坤表示, 記性不好,有可能是一開始就沒有好好處理訊息 ,比方說一開始複誦學號,如果有針對這件事進行「精緻化策略」,連結特定意義(如 78 年次入學),就能加深大腦對這件事的記憶能力。 記憶固化指的是短期記憶形成長期記憶的過程,而這通常與睡眠是否充足有關。

  6. 2013年3月22日 ·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美國伊利諾大學教授斯溫Swain博士針對生涯規劃提出著名的金三角圖形認為人在做生涯規劃時要考量個人」、「資訊環境三個因素。 所謂的個人因素包括能力、興趣、性向、價值觀及健康狀況等,在「資訊」因素的部分包括產業發展趨勢及職業類別,「環境」因素則包括家庭經濟、家人期望、地緣關係、同儕團體和社會潮流等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