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同月21日,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主席 陳南天 表示,本日《 台北時報 》報導稱台獨聯盟為獨派協議平台發起團體之一,此言並非事實,台獨聯盟「僅參與11月6日會前會,並未參與該平台創建」 [5] 。. 2016年12月10日, 總統府 公布第4屆 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 委員 ...

  3. 民報》創立初期有即時新聞網站、電子報、紙本雙月刊,並期望能發行晚報。創刊董事長陳永興、總主筆南方朔、總編輯張正霖 [5]。 《民報》出資股東有五百多位各界人士,於2013年籌辦、2013年12月起試營運。

  4. 臺灣民報 》,是 臺灣日治時期 臺灣人 創辦且曾設有漢文欄之重要報紙之一。 前身為《 臺灣青年 》、《臺灣》,後為《臺灣新民報》、《興南新聞》,並在二戰之際被官方與另外五家報紙整併為《臺灣新報》。 歷史 [ 編輯] 東京時期 [ 編輯] 台灣民報在東京創立時合影,坐者左起 蔣渭水 、 蔡培火 、 陳逢源 、 林呈祿 、 黃朝琴 、 蔡惠如 ,立者 蔡式穀 、 黃呈聰. 《臺灣民報》前身為1920年創辦的《 臺灣青年 》以及其更名之後的《臺灣》雜誌,兩者書寫語言皆為漢、日文各半。 1923年(大正12年)4月15日,《臺灣民報》創刊於 日本 東京 ,全部為漢文版。 其重要性在於它是日治時期少見的臺灣人創辦的刊物,努力為 本島人 發聲,其影響力之顯著而被稱為「台灣民眾唯一的言論機構」。

  5. 2020年4月16日 · 2020年4月15日《民報》走過六年堅持理想和原則的辛苦歲月,始終站在台灣人民的立場發聲,我們為台灣正名運動發起「東奧正名公投」,積極鼓吹以台灣之名參與國際組織和國際賽事,我們支持制憲正名的台灣獨立建國訴求;為社會弱勢發聲,為追求 ...

  6. 2014年6月18日 · 《臺灣民報》最前身是1920年7月創刊的《臺灣青年》,最後改名為《興南新聞》而於1944年4月停刊的,全部不到24年。 戰後1945年10月以《民報》之名出版的報紙,應該是秉承《臺灣民報》精神來復刊,1947年3月停刊,不到17個月。 今年4月15日本刊以《民報》名由網路正式出版復刊,漢字雖沒「台灣」兩字,但正式的刊頭有用英文的Taiwan:《民報 (Taiwan People News)》,目前欣欣向榮。 此章先來討論《臺灣民報》的前身的兩雜誌。 以下討論主要參考手上有的書如吳三連等 (據說其實是排名最後的葉榮鐘所寫)的《台灣民族運動史》、王詩琅的《台灣社會運動史》、連溫卿的《台灣政治運動史》以及史明的《台灣人四百年史》。

  7. 2024年5月8日 · 《民報》創辦人陳永興13日表示,《民報》在辛苦經營將近6年之後,在財務困難的情況下,決定於12月31日宣告解散。 《民報》發跡於2012年的「反媒體壟斷運動」,於2014年正式成立。

  8. 2022年3月27日 · 2014年4月15號《民報》正式創刊,沿用日治時代《民報》的標記,代表台灣人民要出頭天八年來《民報》扮演的是多元價值、言論自由、理性思辨、就事論事的媒體角色,延續台灣百年來知識份子追求尚未實現理想的努力。. 示意圖/擷自維基百科,民報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