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水庫名稱
    蓄水百分比(%)
    石門水庫
    33.02%
    新山水庫
    96.32%
    翡翠水庫
    68.87%
    寶山水庫
    55.32%

    資料更新日期 113-06-01 23:00

  2. 水庫 是指人工造出的 淡水 水體 ,規模較大的稱為 人工湖 ,而較小的則稱為 水塘 、 塘壩 或 蓄水池 。 大多數水庫都修建於 內陸 ,一般的形成方法是在 河流 的中上流建造 堤壩 ,河水受阻後把 河谷 淹沒後便形成人造 湖泊 ;不過也有的水庫是建於海上的,例如 香港 的 船灣淡水湖 。 水壩一般都建於狹窄的 谷地 ,因為兩岸的山坡可以作為水庫的天然圍牆,而水壩的動工長度也可大大縮短。 興建之前,將被水淹地帶的 民居 和 古蹟 、 鐵路 公路 等設施和建築物需要被移到其他地方。 功能 [ 編輯] 發電:利用水壩上的 水力 發電機 來產生 電能 。 灌溉 :利用水庫來水的季節差、年度差,蓄積、抬高 水位 ,保證下游 灌區 的 農業 用水。 供水 :蓄積水量,確保城市 飲用水 和 工業 用水。

    • 1000萬立方公尺-1億立方公尺
    • 10—100萬立方公尺100—1000萬立方公尺
    • 1—10億立方公尺大於10億立方公尺
    • 總庫容
  3. 1 種語言. 臺灣正體. 空中客機所見的烏山頭 (下) 、曾文 (機翼處) 、南化 (右側山脈間) 三大水庫. 由於地勢陡峻, 河川 河床比降極大,遇雨則山洪暴漲,氾濫成災,逢旱則乾涸見底,用水缺乏,唯一治本之道為興築 水庫 水壩 ,以達到有效治理河川,蓄水,增加灌溉、發電、工業及公共給水等標的用水,兼收防洪息災,增加農工生產,發展觀光事業等功效。 河川短小爲興建水庫之主因。 台灣早年即有水庫之建設,至2024年為止, 台灣 公告水庫計有95座,合計最新施測總容量有20億5,888萬 立方公尺 ,合計最新施測有效容量19億8,745萬立方公尺,以 曾文水庫 最大,最新施測總容量5億613萬立方公尺,最新施測有效容量5億475萬立方公尺。

  4. 水庫 是指人工造出的 淡水 水体 ,规模较大的称为 人工湖 ,而較小的則稱為 水塘 、 塘坝 或 蓄水池 。 大多数水库都修建于 内陆 ,一般的形成方法是在 河流 的中上流建造 堤壩 ,河水受阻后把 河谷 淹没後便形成人造 湖泊 ;不過也有的水庫是建於海上的,例如 香港 的 船灣淡水湖 。 水壩一般都建於狹窄的 谷地 ,因為兩岸的山坡可以作為水庫的天然圍牆,而水壩的动工長度也可大大縮短。 興建之前,將被水淹地帶的 民居 和 古蹟 、 铁路 公路 等设施和建築物需要被移到其他地方。 功能. 发电:利用水壩上的 水力 發電機 來產生 电能 。 灌溉 :利用水库来水的季节差、年度差,蓄积、抬高 水位 ,保证下游 灌区 的 农业 用水。 供水 :蓄积水量,确保城市 饮用水 和 工业 用水。

  5. 水庫 是指人工造出的 淡水 水体 ,规模较大的称为 人工湖 ,而較小的則稱為 水塘 、 塘坝 或 蓄水池 。 大多数水库都修建于 内陆 ,一般的形成方法是在 河流 的中上流建造 堤壩 ,河水受阻后把 河谷 淹没後便形成人造 湖泊 ;不過也有的水庫是建於海上的,例如 香港 的 船灣淡水湖 。 水壩一般都建於狹窄的 谷地 ,因為兩岸的山坡可以作為水庫的天然圍牆,而水壩的动工長度也可大大縮短。 興建之前,將被水淹地帶的 民居 和 古蹟 、 铁路 公路 等设施和建築物需要被移到其他地方。 功能 [ 编辑] 发电:利用水壩上的 水力 發電機 來產生 电能 。 灌溉 :利用水库来水的季节差、年度差,蓄积、抬高 水位 ,保证下游 灌区 的 农业 用水。 供水 :蓄积水量,确保城市 饮用水 和 工业 用水。

  6. 石門水庫 是 台灣北部 的主要 水庫 之一,位於 桃園市 大溪區 、 龍潭區 、 復興區 與 新竹縣 關西鎮 之間的石門峽谷。 石門水庫曾經是 遠東地區 最大的水庫,採 土石堤岸型壩體 ,攔截 大漢溪 溪水蓄水而成,是台灣第一座多功能水庫。 沿革 [ 編輯] 石門勝景. 背景 [ 編輯] 桃園台地 為古 石門溪 所沖積而成的 沖積扇平原 。 但在古石門溪上游發生 河川襲奪 後,桃園台地的河流多荒溪型河流,而缺乏穩定供應的水源。 因此清代墾民在入墾桃園台地後,多以興建 埤塘 來供應灌溉所需的水源,但仍無法完全掙脫「看天田」的困境。 清代桃園台地的水利事業多為墾民自己修築。

  7. 其他人也問了

  8. 德基水庫 ,原稱為 達見水庫 ,位於 台灣 台中市 和平區 大甲溪 上游,即 台8線 中橫公路 62公里處,是隸屬於 台灣電力公司 的一個高山型 水庫 ,為台中地區最大水庫。 德基水庫於1969年12月8日開工興建1973年12月水庫開始蓄水1973年6月26日達到首期 發電 初步需求,1974年9月全部完成。 完工時,由當時的 總統 蔣中正 命名為「德基水庫」。 (語出春秋時代 鄭國 大臣 子產 名言:「德,國家之基也。 」) 德基水庫是台灣第一座由 混凝土 為材料所構成的 雙曲線 薄型 拱壩 (英語:Arch dam) ,大壩高度為180公尺,長度為290公尺,頂部寬度為4.5公尺,弧線造型結構優美,係目前台灣最高之 水壩 [2] 。

  9. 明湖水庫 ,是 臺灣 的一座 水庫 ,位於 南投縣 水里鄉 的 水里溪 河谷,水里壩( 明潭水庫 )上游四公里處, 縣道131號 公路旁,是 台灣電力公司 大觀發電廠 抽蓄式發電 機組的下池,為 十二項建設 中配合明湖抽蓄水力發電工程所興建的人工 湖泊 [2] 。 沿革 [ 編輯] 1980年,台灣電力公司奉 行政院 核准興建明湖抽水馬達發電工程。 明湖抽蓄發電工程位於 南投縣 魚池鄉 水社村與 水里鄉 車埕村之間 [3] 。 1981年4月,明湖抽蓄水力發電廠開工。 1984年10月7日,明湖抽蓄水力發電廠第一部機組併聯,開始發電。 1985年8月,明湖抽蓄水力發電廠完工,耗資約 新台幣 300億元。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