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31101. 倫敦老牌越南餐廳的河粉。 文字、攝影/Hsuan. 爸媽算是很願意在食物上嚐鮮的人,小時候被帶去各處吃飯,異國料理也嘗試不少。 有一陣子我爸很喜歡吃越南河粉幾乎每個禮拜都領著全家去家附近的越南小吃店吃上一碗稍微長大一些又被領著去吃一些新挖掘的越南河粉店。 當時河粉的味道我其實也已經不記得,只記得全家一起說要吃Phở 的那種心情:離家不太遠,可以一起散步過去,很輕鬆的外食,雖然有時候我們抱怨又要吃Phở,但都還是坦然接受。 真正開始領會越南牛肉河粉的美妙滋味,要到我大學去溫哥華拜訪親戚時。 那次被帶去一家樸素的越南餐廳,送上來一碗碗大寬碗裝的河粉,喝第一口湯就被驚豔,濃郁鹹鮮、帶點青檸清香的湯頭,配著洋蔥絲與口感滑順的河粉,實在是太好吃了。

  3. 2022年12月12日 · 鄉間小路. 20231101. 爸媽算是很願意在食物上嚐鮮人,小時候被帶去各處吃飯,異國料理也嘗試不少。. 有一陣子我爸很喜歡吃越南河粉,幾乎每個禮拜都領著全家去家附近越南小吃店吃上一碗。. 稍微長大一些,又被領著去吃一些新挖掘越南河粉店。. 當時 ...

  4. 消費者最常提出疑問。 蘇梅英表示,米穀含豐富植物性蛋白,「與小麥麵粉最大差異在於胺基酸組成不同,蛋白質利用率較高,營養成分更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 」也因降低麩質含量,麩質過敏者也可以安心食用;且經穀研所證實,澱粉性質與質結構狀態不同,米穀吸油率較低,再加上破損澱粉較高米穀,經老化回凝後可增加抗性澱粉比例(澱粉熱量一克四大卡,抗性澱粉熱量一克2.6大卡),因此使用米穀製作中西式麵食、烘焙、料理,可滿足口腹之慾又可相對減少熱量攝取。 無論傳統、新穎、中式、西式、鹹食、甜點,米穀用途比你想多更多,「還可以當炸喔!

    • 臺灣的旱稻與水稻
    • 臺灣稻種多樣性
    • 臺灣人煮飯的方法
    • 臺灣好米新形象

    稻的分類,依生長所需水分可分成水稻、旱稻(又稱陸稻)。水稻一年收成次數與氣候有關,在溫帶收成一次,在亞熱帶、熱帶可收成二至三次。旱稻抗旱性強,可種在缺水灌溉的陸地或山地,一般一年只能收成一次。 臺灣原住民早年的主食,即至今很多山地部落還有種植的「小米」,其實並不是稻,而是粟,但臺灣自古就有旱稻。 根據考古研究,屏東恆春「墾丁遺址」發現稻殼印紋陶片,臺南新市「南科遺址」也挖到稻米化石,證明至少在新石器時代中期(距今4,000至5,000年前)臺灣史前原住民種植旱稻。目前,臺灣有少數原住民部落仍存有旱稻。 臺灣的水稻,一般認為是福建人在17世紀前後從原鄉引進,但不排除原住民可能更早從同屬「南島文化圈」的東南亞引進。在《熱蘭遮城日記》第二冊中,即有臺北松山里族「稻園」(荷蘭文rijsvelden,...

    稻的分類,如果以稻穀所含澱粉成分的黏性來區分,則可分成三大類: 1. 秈稻: 種植於亞熱帶、熱帶地區,黏性低,米粒細長,口感硬而鬆散。 1. 粳稻: 種植於溫帶、寒帶地區,黏性較高,米粒圓短,口感軟硬適中。 1. 糯稻: 在秈稻、粳稻中都有糯稻變種,黏性最高,依米粒可分細長的秈糯、圓短的粳糯,口感軟而濕黏。 臺灣在清代還只有秈稻和糯稻,與中國南部、東南亞、南亞一樣,但在日本時代因緣際會又引進了粳稻。 日本向來種植溫帶粳稻,一年一穫。當時日本人看上臺灣氣候適合種植水稻,有助解決日本糧食不足,但日本人長期食用日本較軟的粳米,吃不慣臺灣較硬的秈米。因此,臺灣總督府農業試驗所就找來日本稻作育種專家磯永吉,引進日本粳稻在臺灣試種、改良, 經過幾年努力,終於培育了新品種,一年可收成二至三次。 1926年...

    1950年代,日本發明了家庭用的「電氣炊飯器」,即在臺灣所稱的「電鍋」,改變了人類以火炊煮米飯的歷史。 1955年,東京芝浦電氣(今東芝)推出機械控制式的電鍋,內鍋裝米、外鍋加水, 電鍋持續加熱,直到外鍋的水蒸發後才停止,此時內鍋的米也煮成飯了。這種電鍋大受歡迎,很快打入日本家庭。 1960年,臺灣大同公司與日本東芝技術合作,在臺灣推出「大同電鍋」, 贏得廣大口碑。後來,在日本推出新式不必加水的「電子鍋」之後,「大同電鍋」依然長銷至今。 臺灣在電鍋普及之前,家家戶戶都要「燃火煮飯」(臺語音hiânn-hué tsú-pn̄g)。在沒有瓦斯之前,燃料是木柴或煤炭。在19世紀中葉歐洲「火柴」(英語match,臺語番仔火)還未普及以前,生火的工具是「火石」和「火刀」。 以火刀敲擊火石,就會產生火花...

    臺灣雖然盛產稻米,米飯是主要糧食,但並不是每人每餐都能吃白米飯,白米飯是窮苦人家的奢侈品。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臺灣因被日本捲入戰爭而開始缺糧。戰後,國民黨政府接收臺灣,隨後因國共內戰把臺灣稻米大量運往中國大陸,造成臺灣嚴重缺糧。 早年臺灣人在缺米時,煮飯會加入比米多的「番薯簽」(把番薯刨成條狀),稱之「番薯簽飯」,或者煮成「番薯糜」(地瓜稀飯)。今天,則成為懷舊的古早味。 臺灣以米食為主的傳統,雖然歷經日本時代引進西方文明、帶來西式麵食,但並未受到影響。戰後,隨國民黨政府遷來臺灣的大量外省族群,其中有很多麵食人口,加上當時國際米價比麵粉貴,政府為了外銷米賺外匯而推行「麵粉代米」政策,造成米食消費減少,臺灣逐漸變成「米麵共食」。 另一方面,與其他國家相比,臺灣因稻作的成本愈來愈高,在國際上逐漸失...

  5. 我一度懷疑是不是老闆送錯桌。 淺嘗一口,帶點微甜,大概灌了地瓜粉漿所以Q彈,裡頭摻和豬瘦肉塊增加口感,外表看起來像極了褪色香腸。 好奇心一來,拜多元媒體所賜,我很快地就找到這所謂「粉腸」究竟何方神聖。 原來,這類粉腸多出現在臺南、嘉義兩區熟肉攤,端詳其製作方式,事實上與我家鄉人稱美食沙漠新竹一隱藏版小吃極為相似,只我們稱之為「沯」。 沒想到美食沙漠也有跟美食之都同步一天,幸也。 一般來說,無論臺南、嘉義一帶粉腸或是新竹的粉沯,兩者作法皆大同小異:將豬瘦肉切塊,佐以醬料醃漬備用,另起一鍋混合大量地瓜與水製成粉漿,接著倒入一勺熱水,將漿糊化成帶點稠狀生熟糊,才能將醃製好豬肉倒入,使粉漿巴著肉塊,同時避免生粉漿沉澱過快,導致口感不均問題。

  6. 田野裡舊時味:山粉圓,野生野長消暑種子. 夏天日頭赤炎炎,鄉野山產店老闆煮好一鍋消暑聖品,等著前來歇腳旅人;嘈雜擁擠夜市裡,同款飲品也擺在攤前,吸引顧客上門一解夏日癮──這裡頭裝「山粉圓」。. 比起顏色多變夏日冰品 ...

  7. 米穀粉還可以做成簡易的義大利麵白醬萩田敏指出米穀粉有點黏性可以用來增稠可以做成比較健康的白醬也能作為簡單勾芡的材料。 使用米穀粉製作的蛋糕比較濕潤柔軟,像是戚風蛋糕、蜂蜜蛋糕、蛋糕捲等都很適合。 而且,米穀粉的吸油率比小麥粉跟玉米粉低,拿來製作油炸食品能節省用油,縮短油炸時間,不僅健康許多,也能維持爽脆口感。 行政院農委會農糧署糧食經營科科長宋鴻宜補充「像是臺灣知名食品乖乖最近就推出很多米乖乖產品,他們使用之後發現效果很好,比起原本使用的玉米粉來說,米穀粉真的少用很多油。 」穀研所研究發展組組長蘇梅英則指出,國內就有冰淇淋廠商把米穀粉拿來取代增稠劑,不僅較健康,效果也很好。 許多米穀粉產品一炮而紅,產業界熟悉度仍待衝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