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稍微長大一些,又被領著去吃一些新挖掘的越南河粉店。當時河粉的味道我其實也已經不記得,只記得全家一起說要吃Phở 的那種心情:離家不太遠,可以一起散步過去,很輕鬆的外食,雖然有時候我們抱怨又要吃Phở,但都還是坦然接受。

  3. 蘇梅英進一步解釋,磨過程會對澱粉顆粒產生破壞,稱之為「破損澱粉」。. 乾磨破損澱粉比例約9∼30%,應用於需膨發蛋糕、麵包烘焙時,麵團體積較不容易伸展,無法呈現綿密蓬鬆口感;但需要口感扎實Q彈、組織結構較緊密料理,例如米麵條、疙瘩 ...

  4. 2022年12月12日 · 稍微長大一些,又被領著去吃一些新挖掘的越南河粉店。當時河粉的味道我其實也已經不記得,只記得全家一起說要吃Phở 的那種心情:離家不太遠,可以一起散步過去,很輕鬆的外食,雖然有時候我們抱怨又要吃Phở,但都還是坦然接受。

    • 臺灣的旱稻與水稻
    • 臺灣稻種多樣性
    • 臺灣人煮飯的方法
    • 臺灣好米新形象

    稻的分類,依生長所需水分可分成水稻、旱稻(又稱陸稻)。水稻一年收成次數與氣候有關,在溫帶收成一次,在亞熱帶、熱帶可收成二至三次。旱稻抗旱性強,可種在缺水灌溉的陸地或山地,一般一年只能收成一次。 臺灣原住民早年的主食,即至今很多山地部落還有種植的「小米」,其實並不是稻,而是粟,但臺灣自古就有旱稻。 根據考古研究,屏東恆春「墾丁遺址」發現稻殼印紋陶片,臺南新市「南科遺址」也挖到稻米化石,證明至少在新石器時代中期(距今4,000至5,000年前)臺灣史前原住民種植旱稻。目前,臺灣有少數原住民部落仍存有旱稻。 臺灣的水稻,一般認為是福建人在17世紀前後從原鄉引進,但不排除原住民可能更早從同屬「南島文化圈」的東南亞引進。在《熱蘭遮城日記》第二冊中,即有臺北松山里族「稻園」(荷蘭文rijsvelden,...

    稻的分類,如果以稻穀所含澱粉成分的黏性來區分,則可分成三大類: 1. 秈稻: 種植於亞熱帶、熱帶地區,黏性低,米粒細長,口感硬而鬆散。 1. 粳稻: 種植於溫帶、寒帶地區,黏性較高,米粒圓短,口感軟硬適中。 1. 糯稻: 在秈稻、粳稻中都有糯稻變種,黏性最高,依米粒可分細長的秈糯、圓短的粳糯,口感軟而濕黏。 臺灣在清代還只有秈稻和糯稻,與中國南部、東南亞、南亞一樣,但在日本時代因緣際會又引進了粳稻。 日本向來種植溫帶粳稻,一年一穫。當時日本人看上臺灣氣候適合種植水稻,有助解決日本糧食不足,但日本人長期食用日本較軟的粳米,吃不慣臺灣較硬的秈米。因此,臺灣總督府農業試驗所就找來日本稻作育種專家磯永吉,引進日本粳稻在臺灣試種、改良, 經過幾年努力,終於培育了新品種,一年可收成二至三次。 1926年...

    1950年代,日本發明了家庭用的「電氣炊飯器」,即在臺灣所稱的「電鍋」,改變了人類以火炊煮米飯的歷史。 1955年,東京芝浦電氣(今東芝)推出機械控制式的電鍋,內鍋裝米、外鍋加水, 電鍋持續加熱,直到外鍋的水蒸發後才停止,此時內鍋的米也煮成飯了。這種電鍋大受歡迎,很快打入日本家庭。 1960年,臺灣大同公司與日本東芝技術合作,在臺灣推出「大同電鍋」, 贏得廣大口碑。後來,在日本推出新式不必加水的「電子鍋」之後,「大同電鍋」依然長銷至今。 臺灣在電鍋普及之前,家家戶戶都要「燃火煮飯」(臺語音hiânn-hué tsú-pn̄g)。在沒有瓦斯之前,燃料是木柴或煤炭。在19世紀中葉歐洲「火柴」(英語match,臺語番仔火)還未普及以前,生火的工具是「火石」和「火刀」。 以火刀敲擊火石,就會產生火花...

    臺灣雖然盛產稻米,米飯是主要糧食,但並不是每人每餐都能吃白米飯,白米飯是窮苦人家的奢侈品。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臺灣因被日本捲入戰爭而開始缺糧。戰後,國民黨政府接收臺灣,隨後因國共內戰把臺灣稻米大量運往中國大陸,造成臺灣嚴重缺糧。 早年臺灣人在缺米時,煮飯會加入比米多的「番薯簽」(把番薯刨成條狀),稱之「番薯簽飯」,或者煮成「番薯糜」(地瓜稀飯)。今天,則成為懷舊的古早味。 臺灣以米食為主的傳統,雖然歷經日本時代引進西方文明、帶來西式麵食,但並未受到影響。戰後,隨國民黨政府遷來臺灣的大量外省族群,其中有很多麵食人口,加上當時國際米價比麵粉貴,政府為了外銷米賺外匯而推行「麵粉代米」政策,造成米食消費減少,臺灣逐漸變成「米麵共食」。 另一方面,與其他國家相比,臺灣因稻作的成本愈來愈高,在國際上逐漸失...

  5. 一般來說,無論臺南、嘉義一帶粉腸或是新竹的粉沯,兩者作法皆大同小異:將豬瘦肉切塊,佐以醬料醃漬備用,另起一鍋混合大量地瓜與水製成粉漿,接著倒入一勺熱水,將漿糊化成帶點稠狀生熟糊,才能將醃製好豬肉倒入,使粉漿巴著肉塊

  6. 張彬認為,臺灣竹材利用必須走高端、高科技市場,林試所正研發透過奈米科技、將竹子製成竹、竹材纖維、竹材紙漿、竹材抽出物等等,以應用在3D列印、服飾、食品、保健產業等。 為了因應市場需求,重建前端產業鏈當務之急,林試所已盤點臺灣四大竹林生產潛力區約3萬6千公頃,仿照農業生產專區概念,發展地方產業,以機械化降低成本,提高竹子競爭力。 要如何規劃與進行? 農傳媒專訪林試所長張彬與竹材研究員林裕仁與何振隆,來談臺灣竹材應用潛力。 臺灣桂竹彈性好,製成竹劍深受日本人歡迎,林試所長張彬也是用臺灣本土桂竹竹劍。 竹子固碳能力比木材強,適當砍伐才能生生不息. 問:林試所之前曾研究,竹林有固碳作用,可協助減緩溫室效應,可否跟我們介紹一下林試所研究,竹林對於環境氣候有哪些效益?

  7. 愈來愈夯的米穀粉,你吃過嗎?. 去年台東縣關山鎮農會研發限定版的米乖乖,狂銷超過20萬包,有錢也買不到,也帶動其他地區推出特色米乖乖。. 這些米乖乖都是採用國產米穀粉,不僅香氣濃郁,相對玉米粉,可以少用很多油,吃起來更健康,有望為臺灣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