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簡介. 臺灣原生,多年生直立性草本;根莖粗短,肉質,具環形葉痕,通常由基部伸出許多短縮的芽條,發出新枝,成叢生狀。 葉盾狀心形,葉型比姑婆芋小很多,膜質至亞革質。 佛焰花序,管部長圓狀卵形,淡綠至深綠色,黃色,花期 5 月。 漿果近球形,通常有種子 1。 栽培. 全日照或半日照溫暖環境,高濕度可以促進生長。 於黏土、壤土均可種植,富含有機質會生長旺盛。 以種子、扦插或分株繁殖。 應用. 可做景觀地被植物、室內盆栽及水岸邊植物。 全草有毒,但可入藥。 知識. 與皮膚接觸,莖和葉中的汁液會引起刺激和炎症。 台灣景觀植物介紹由台北市錫瑠環境綠化基金會建置,是一個與市民朋友分享「城市綠化、台北之美」的入口, 歡迎您的加入!!

  2. 栽培. 耐陰濕、耐瘠肥,水田、旱田、山坡或荒地都可種植。 以小球莖分株繁殖。 適宜於温暖濕潤的氣候,在13-15℃開始萌芽,生長期要求在20℃以上,球莖在27-30℃時發育良好,土壤以肥沃、保水力強的粘質壤土,pH4-9,而以pH5.5-7為最適宜。 嫩或早熟7-9月採收;老熟10月中下旬至霜降前為適宜採收期。 通過培土,可延遲採收至第2年4月。 應用. 可當觀賞水生植物。 塊莖煮食。 塊莖、葉及花可入藥。 知識. “”的名稱由來據《説文》所載:“大葉、實根,駭人,故謂之。 ”意思是説中原人第一次見到的大葉子時, 驚呼出聲“籲”,所以才稱這種植物為“”。 台北市瑠公農田水利會. 財團法人台北市錫瑠環境綠化基金會版權所有COPYRIGHT©2024.

  3. 栽培. 耐陰性強,室內依靠人工照明或於室外牆蔭、樹蔭下都能正常生長。 盆栽者介質乾燥就澆水,露地栽培能淋雨者不必澆水。 生長強健,通常不必施肥。 攀爬或作為地被植物使用時若有枝蔓亂伸的雜亂情形,可修剪以維持美觀。 繁殖使用扦插法。 應用. 耐陰性強,可以作為遮蔭處的壁面綠化使用,或攀爬於棕櫚科植物上,以綠化較為單調樹幹。 葉色變化多,有白色、青綠色、黃綠色、紅色等葉色的品種,常作為觀葉植物或地被植物使用。 知識. 合果Syngonium屬名由希臘文syn(組合)與gone(子房)兩字組合成,意指有合生的果實。 葉片型態變化大,幼葉與匍匐植株的葉是單葉,成株與攀爬生長的葉是複葉,是自然觀察研究的合適材料。

  4. 簡介. 水竹芋屬常綠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美國中部和東南部沼澤為挺水性水生植物。 植株高 1~2 m,地下具根莖。 根出葉,長卵形葉互生,葉鞘分為紅色、綠色品種。 穗狀圓錐花序,花莖高達3m,細長彎垂,小花紫紅色,花瓣紫色有皺摺,小花多數,苞片粉白色,密被細茸毛。 果實近橢圓形,熟時褐色。 花期夏至秋。 栽培. 全日照溫暖環境,在陽光充足的淺水中生長。 可水生或陸地栽培,但需充份供水。 冬季低溫期生長停滯,可以修剪花梗與老化葉片。 繁殖方式以播種法或分株法為主。 應用. 葉片造型俐落美觀,花序構造特殊,可用大缽種植為庭園景觀植物,或種植於水岸邊。 生長極為強健,在水污染處理以及濕地的恢復與重建中具有重要的應用潛力。 知識.

  5. 火鶴 | 台灣景觀植物介紹. 天南星科. 學名: Anthurium andraeanum. 英名: Anthurium、Flamingo、Flamingo Lily、Oilcloth Flower、Laceleaf. 日名: アンスリウム. 別名: 花燭、紅苞、紅掌. 簡介. 花燭屬常綠多年生草本,原產於南美洲西北部。 莖直立,有氣生根。 盾形葉片革質,基部心形。 紅色心形佛焰苞有光澤,園藝品種改良苞片顏色與造型,品種非常豐富。 黃色肉穗花序棒狀。 全年開花,苞片觀賞壽命可達一個月。 栽培. 適合半日照環境,室內點燈照明亦可開花。 生長緩滿,每季施用一次長效性綜合肥料。 開花後觀察肉穗花序變褐色即可剪花,以免過度消耗養分。 播種、分株法繁殖,經濟栽培使用組織培養法。 應用.

  6. 簡介. 海棗屬常綠喬木,原產亞洲西部至非洲北部。 樹高可達35m,莖具宿存的葉柄基部。 葉長達6m,羽片線狀披針形,2或3片聚生,長20~40cm,基部羽片演化成長而硬的針刺。 雌雄異株。 穗狀花序聚成圓錐花序,白色花3瓣,花徑約0.8cm。 果實橢圓形,長3.5~6.5cm,成熟時橙黃、橘紅或紫黑色。 花期3~4月,果期9~10月。 栽培. 適合全日照溫暖環境,幼樹略具耐陰性。 植株耐旱性強,對積水有也一定的耐受性。 土壤以排水良好且富含有機質的砂質壤土或壤土最好。 栽培初期可以充足供水並每季施用一次長效性肥料以促進生長。 乾枯老葉可隨時切除以保持美觀。 繁殖使用播種或分蘗法。 應用. 樹形旺盛健壯,葉片婆娑極富沙漠風情,適合單株種植或多株叢植、列植。

  7. 簡介. 海桐科海桐屬的常綠灌木或喬木,原產東亞亞熱帶濱海地。 樹高可達5m,園藝栽培一般維持在1.5~3m。 互生倒卵形革質葉聚生於枝端,嫩葉有毛,成熟後脫落無毛,葉先圓鈍或微凹入。 葉長4~10cm、葉寬1.5~4cm,葉色濃綠瑩亮。 繖形花序自枝端或近枝端的葉腋伸出,花白色,近凋謝時轉黃色。 花徑約1cm,有濃郁香味。 蒴果圓形,直徑約1~1.2cm。 成熟後開裂露出具黏性的紅色種子。 開花期春末至夏季,結果期夏、秋季. 栽培. 適合全日溫暖至涼爽環境。 原為生長於海濱的濱海植物,因此耐熱、耐風、耐旱且對鹽分也有抗性,根系忌積水潮濕。 萌芽力強耐修剪,適合修剪整形。 春至秋季每季施用一次長效性綜合肥料。 嫩葉生長期容易發生蚜蟲危害,應即時防治以免發生葉片畸型捲曲,致使及花朵發育不良。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