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9月29日 · 2018-09-29. .文 / 陳怡如. .出處 / Web only.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字級. 收藏. 分享.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哀傷的孩子內心在想什麼: 1.一定是我做錯事,才讓這件事情發生的! 孩子很容易把發生的事情和自己扯上關係,例如:是我不聽話,爸爸、媽媽才會吵架;一定是我不乖,所以奶奶才會生病。 尤其若是家人曾說過氣話:「你再這樣調皮,總有一天我會被你氣死! 」孩子在家人過世時,很容易覺得是自己害死家人。 面對孩子有自責的表達或疑問,或是有明確傷害自己的行為時,家人只要詢問他,是否覺得是自己害的,再明確表達:「這不是你的錯」,家人是因為什麼原因才會分開或離即可。

  2. 2023年11月24日 · 台灣大學學生心理輔導中心諮商心理師陳奕安指出,悲傷是人類自然的情緒反應,但當悲傷的時間拖太久或強度太強,將嚴重影響個人身心健康。 她說,不少個案多已努力調適一段時間,但自覺狀態依然無法恢復,才決定求助。 例如一名個案原本個性陽光開朗,但家人意外過世後,發現自己心情遲遲無法恢復,日子在「硬撐」中度過,而求助諮商。 後續透過悲傷輔導梳理內心情感,在晤談時好好哀悼,才逐漸從難以喘息的悲傷中走出。 推薦閱讀:走不出悲傷…「喪親之痛」美國正式列精神疾病,出現8症狀要注意.

  3. 2022年6月7日 · 17歲那年,罹患思覺失調症的父親在他面前跳樓,世界從此崩裂。 他將陪伴家人療傷和自療的經驗,幫助線上線下、更多徬徨無助的青少年。 2022-06-07. .文 / 王韻齡. .出處 / 親子天下雜誌. .圖片來源 / 楊煥. 字級. 收藏. 分享. 今年二、三月是學習歷程檔案(簡稱學檔)搜尋熱季,YouTube 頻道上出現「47仕親雲端輔導室」系列教學影片,從「手把手教你標題怎麼下? 摘要怎麼寫? 」到「111年個人申請關鍵策略/一次搞懂檢定、倍率、超篩」,單支觀看次數從7、8百飆破2萬人次。 這位近期爆紅的知識型YouTuber,被補教業公認的升學輔導專家劉駿豪喻為「學檔教戰高手」,學測前後常應邀到各高中、大學演講,他的正職是嘉義協同中學輔導主任黃仕親(諧音47)。

  4. 2017年7月17日 · 因為《我的孩子想自殺》作者心理學家夏慕(Tonia K. Shamoo)博士認為,孩子雖然需要協助,但他更需要親自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這種參與會讓孩子覺得有能力,可以控制情況。 接下來,你也必須協助孩子預想可能會遇到的阻礙,因為如果不事先找出這些阻礙,當孩子執行遇到困難時,會更加相信所有辦法都行不通。 (圖片來源: 鄭佳玲) 採取行動. 尋求專業的協助,回應孩子固執的想法。 但精神科醫師鄧惠文並不建議,孩子一出現自殺意念或需要輔導時,就帶孩子去精神科。

  5. 2019年9月19日 · 小恩,12歲的小男生,跟父母從台灣移居美國,住家、學校都順利地處理好了。 卻慢慢出現頭痛、複視,情況愈來愈嚴重,於是回台接受檢查,很不幸地被診斷出腦癌。 他的父母既是我的患者,也是我多年的朋友,他們都是天主虔誠的信仰者,得知消息之後心情非常難過,尤其是母親寸步不離照顧著小孩,睡不著也吃不好,常常一個人獨自垂淚。 後來開了刀,做了質子治療,但是治療的後遺症是一隻眼睛的視力沒了,因為某些腦細胞跟著受損是難以避免的。 聽起來預後的情況不是很樂觀,有點像是盡人事聽天命,應該還是有很大的生命危險。 但是媽媽哪肯放棄心中的寶貝呢? 聽到什麼地方有好的醫師,再遠都要帶著小孩去看、去治療,弄到大家都疲累不堪,甚至沮喪跟憂鬱。

  6. 2021年6月21日 · 2021-06-21. .文 / 梁珪瑜. .責任編輯 / 劉妤葶. .出處 / Web only. .圖片來源 / Pexels. 字級. 收藏. 分享. 上個月底,台中一對70多歲的夫妻陸續感染新冠肺炎,老先生於這個月初病重不治。 根據媒體報導,在取得台中市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同意之下,老先生過世前幾天,老太太每天都坐著輪椅去探望老先生,為彼此加油打氣。 而老先生病情急轉直下的那天,老太太婉拒了最後的探視,並表示,「不要再見了,我怕看了更難過,沒有辦法承受! 」10天後,老太太也黯然病逝。 (圖片來源 / Pexels) 當所愛的人離,哀傷是不可避免的自然反應。 隨著年齡的增長,年長者更常遭遇重要他人的死亡,包括配偶、手足、孩子、或是摯友。

  7. 2018年10月15日 · 在先生離後,舊日同仁打電話關切,說看了追思會影片,感受到我與丈夫鶼鰈情深,他覺得十分遺憾…。 隨後,他聽到電話彼端傳來哭泣聲,深感不安,懊惱自己的關懷反而讓我落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