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澎湖縣 竹灣螃蟹博物館 相關

    廣告
  2. 立即預訂可慳更多,Agoda®一直保證最低價! 我們全天候為你提供協助,出走都唔會注定一人! ...

    • 高雄

      超值酒店,神秘優惠

      先訂後付,節省更多!

    • 折扣優惠

      計劃緊下次旅程?

      我們為你提供最抵優惠!

搜尋結果

  1. 2022年6月18日 · 4~6月是澎湖的旅遊旺季之一伴隨花火節的到來從登船處望去由本島搭船前往澎湖觀光的旅客似乎也不受疫情影響絲毫沒有任何人數上的銳減從嘉義布袋港搭船前往澎湖置身於船艙我的身軀隨著風浪載浮載沉也一同搭上了這一波觀光潮。 時序已過立夏,旅途的啟程與梅雨季並行,團體觀光的導覽風貌也轉而由室內景點出發,從生活博物館、水族館,再到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展現在我眼前的澎湖面貌多元卻不實際。 在三天兩夜的行程中,隨著景點的轉換,導遊輪番不停歇地介紹澎湖的昔日與現今,關於這裡的氛圍以及故事,我是以非常快速的方式「聽」來的。

  2. 2022年11月5日 · 作為一座台灣最西邊的島嶼關鍵字連澎湖本島當地人都鮮少去過僅能在新聞碎沫中找到些許線索這是一座無法用文字言明的少言卻又太多哀愁的島嶼彷彿文字都選擇躺平天際線將油墨壓得密密實實沒有太多水太多電太多人遠航而去的視角島嶼彷彿扭轉文字的維度望去只剩扁平又沉默的起伏線條。 一座現居不滿百人的澎湖極西邊小島,花嶼。 並不是鮮花繁盛的小島,花的意象拆開便為草化,草化之嶼聚合成花,簡樸平凡的日常,生活隨著節氣變化,島與人都依著自然樣態而生。 世上所有的事分成兩種,小島內以及島以外的。 小小的島上有幾個顯明的地標,分別是燈塔、碼頭、環伺的小廟,以及一座巨大露天掩埋場。 彷彿對應著幽微的文明、生存、信仰圍繞在島的邊際,位於中間的巨大垃圾場卻成了突兀又龐大的巨獸,蟄伏在島嶼中央。

  3. 澎湖章魚性喜食蝦蟹其中光手滑面蟹俗稱大狗仔」)的繁殖期與之不謀而合原是為了綿延後嗣準備的蟹膏殘存在澎湖章魚消化道中被漁民和餐廳攔截大膏精華」(蟹膏為號召使饕客趨之若鶩。 媽祖賜予的「外快」:為補貼家用,暗夜濃霧中涉險獵澎湖章魚. 澎湖在地長者受訪時說,1971年左右,澎湖章魚一斤的價格是10元,老練的婦女一天可以挖到50斤。 趁退潮的時候,背上新鮮的漁獲,花費大半天到達馬公,或把澎湖章魚送至附近餐廳和市場,就可以換取500元的報酬。 當時普通工作一個月的薪水只有200元左右,捕澎湖章魚是在地人重要的外快,更有許多人終年在潮間帶捕獵各種漁獲為生。 每年元宵節(農曆1月15日)到媽祖生(農曆3月23日)是澎湖章魚現蹤的時節,他們因此被稱為「媽祖賜予的禮物」。

  4. 2024年2月9日 · 地勢從周遭隆起的木柵公園以前是一片墳墓,現已成為台北市最著名的觀賞螢火蟲的景點之一,一旁的公宅建案已經完全取代羅漪文青少女時代一家蝸居的貧民窟,但是那段記憶並沒有淡忘,包括對門背上長瘤的鄰居家童年玩伴、各式各樣遊走在周遭生活空間的弱勢居民、後來當大樓警衛、工地或開餐飲店的同學們⋯⋯母親剛來台灣一貧如洗時,在製造業尚未大舉西進時,也到附近的電子廠、成衣廠上班;後來因身體撐不住長期間勞動,才在安康市場──後來改建為第一處興隆社會住宅,開了此地第一家越南雜貨店。 「以前住附近的台灣人都會覺得這裡安置低收戶,有一些比較負面的印象,但我不太覺得這裡是什麼貧民窟啊 !

  5. 烏崁社區的這對父子是澎湖的異類,他們把社區港口外圍起來,禁止採捕,成為澎湖第一個自發性的海膽保護區,放流一千個馬糞海膽苗作為產房,自稱「澎湖第一膽」。 海膽近年幾乎跟澎湖觀光畫上等號,海膽蓋飯、炒蛋、沙西米,很受歡迎。 每年開放採捕的日子一到,不用3天,尋找馬糞海膽幾乎等同大海撈針。 因此,每年海膽的數量都會點燃觀光發展、生態保育、漁民生計等論戰,一個物種成為澎湖在地發展、海域管理的縮影。 在烏崁,漁民發起成立保護區,讓撿海膽維生的漁人當巡守隊隊長。 他們打什麼算盤? 政府不管,漁人變保護區巡守隊長. 左起黃福龍、黃健忠與洪明廉。 (攝影/王文彥) 洪明廉叼著煙走來、防寒衣一路都在滴水。

  6. 2017年7月28日 · 陳藹文/當水母佔據我舟下的海洋.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 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 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 ...

  7. 2020年12月5日 · 鹹水煙──澎湖印記》(Salty Mists:In Memory of Penghu) 書中收錄的照片最早拍攝於1984年,一直到近期,陸續拍了30多年,數百卷的底片和數千張的照片,他的鏡頭裡,有著不一樣的澎湖風土人情。 這些照片記錄了澎湖純樸的漁村風貌,跟大自然拼搏、臉上刻畫著風霜的海島居民,以及在信仰前,虔誠的面容。 還有與一般觀光客印象大異其趣的澎湖風景,在猖狂的東北季風肆虐下,蒼涼荒蕪的地景樣貌,這不是盛夏花火節、燦爛擁擠的澎湖,這是一個離鄉背景多年,澎湖子弟眼裡、籠罩著淡淡鹹水煙,有些苦澀、有些艱辛,得低著頭、頂著強勁東北季風前進的澎湖。 雖然從1980年代起,謝三泰即不間斷地拍攝故鄉澎湖,但這些照片卻不曾公開發表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