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0年4月28日 · 現在的一大問題是口罩的供應不足如果一般民眾都戴口罩那麼最需要保護的前線醫護人員這些原本就急缺口罩等防護裝備的醫護人員就更難以獲得口罩供應了這也是世界衛生組織和許多國家政府建議一般民眾不需要戴口罩的背後最大原因之一。 那麼,口罩能重覆使用嗎? 如果一般的外科口罩和N95口罩都沒有的話,用一般布料自製口罩或用圍巾充當口罩管用嗎?...

    • 計畫
    • 去哪裡找?
    • 何時去找?
    • 註解

    菇類採集就像在生活中摸索一樣,很難照既定計畫執行,而且以前的經歷完全派不上用場。最好的方法就是放棄「非採集到什麼不可」的念頭,持開放心態走出戶外執行這項工作。菇類採集不僅是享受找到菇的滿足感,更重要的是體驗走過鬆脆的樹葉、聞著森林潮濕的有機氣味,並與手持手杖和柳條筐的友善採菇人相遇的過程。 你很快就會明白為什麼真菌會有「神秘的生物界」的稱號。真菌無所不在但又難以捉摸,採集過程幾乎就像玩捉迷藏,只不過你根本不確定自己在找什麼,甚至根本不知道要找的東西是否存在。但還是要有信心,只要循著樹木走、翻動一下原木、看看有落葉的地方,這個過程就會為你指路。一點點的計畫,將大大增加你獲得健康收益的機會。所以,讓我們開始吧。

    林地和草原,是你將開始探索的兩個主要所在。林地底層提供真菌所需的有機物質,也為樹木提供菌根關係。橡樹、松樹、山毛櫸和白樺樹都是長期的菌根夥伴,所以循著樹種,就離找到目標菇類更近了。 草原上也會有大量菇類,但由於這裡的樹木多樣性和環境條件不足,所以菇類種類會比林地少許多。如果這些地點選項對你來說都太遠了,那麼可以試著在自家花園或在地公園綠地當中尋找看看。這些也都是尋菇的好地方。

    在適當的環境條件下(例如溫度、光照、濕度和二氧化碳濃度),菌絲體全年皆可生長。某些物種對環境條件較敏感,但平均理想溫度介於 15~24 ℃ 之間,通常是正要進入冬季或冬季剛過期間,因此秋季和春季會是為採集菇類作計畫的好季節。 當菌絲體從周圍吸收水分時,會產生一股破裂性的力量,讓細胞充滿水分並開始出菇。這就是菇類通常會出現在雨後和一年中最潮濕月份的原因。牢記這些條件,就可以引導你找到寶藏。但也要記得,因為菇類受溫度變化模式和降雨量的影響很大,所以每年採菇的旺季時間會略有不同。

    Sonya Sachdeva, Marla R Emery and Patrick T Hurley, ‘Depiction of wild food foraging practices in the media: Impact of the great recession’, Society & Natural Resources, vol. 31, issue 8, 2018,
    譯注:民間傳說人物。吹笛人消除了哈梅林鎮的所有老鼠,但鎮上官員拒絕給予承諾的報酬,於是他就吹奏著美麗的音樂,把所有孩子帶出哈梅林鎮。 ↩︎
  3. 2020年2月14日 · 馬偕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瑽寧表示戴口罩的真正目的是讓有生病的人口沫不要飛出去不要傳播給別人」。 而在第一線防疫人員及全民的努力下未出現社區型感染除會進出醫院者陪病家屬抵抗力較弱的慢性病患需要配戴醫療型口罩外在一般公共場所只要生病的人自行配戴口罩旁邊的人就會安全許多。 人人瘋搶的一般外科口罩有這麼神奇? 市面上口罩種類相當多種,這是因為根據不同的需求,可以按類別佩戴。 但在這次疫情當中被瘋搶的一般外科口罩,也因爲爆發初期,媒體不斷的傳遞「一般外科才能有效阻擋病毒」的消息下,成為了大家保命符的存在。

  4. 為什麼我要戴口罩. 戴口罩可阻絕分泌物由戴口罩者之口鼻噴散出去防止細菌的散播造成他人發生感染另外也可以預防細菌的侵襲。. 因此選擇適合的口罩並正確配戴是預防飛沫傳染的第一道防線養成生病探病配戴口罩的好習慣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 ...

  5. 一般民眾為什麼只需要佩戴口罩,而不用佩戴N95 口罩? 1. 口罩可以避免佩戴者的口鼻直接暴露到周遭人員所產生的飛沫,同時可以減少佩戴者雙手在觸摸周遭環境後不自覺碰觸口鼻的機會。 2. 除此之外,也可以降低佩戴者產生的飛沫影響到他人與周遭環境,所以民眾只要在出入醫院等公共場合以及個人出現發燒或呼吸道症狀正確使用口罩,即可達到保護自己和保護他人,防範疫情散播的功效。 3. N95 口罩須經過密合度測試(fit test)進行挑選,以及在每次使用時進行密合度檢點(fit check)測試沒有漏氣才能達到其防護功效,且佩戴N95口罩因密合會造成呼吸阻抗與悶熱不適,不容易長時間佩戴。 因此,醫護人員也是需要經過訓練之後在特定環境( 例如:隔離病室) 或狀態( 例如:為病人執行插管)下使用。 Q2.

  6. 2020年2月14日 · 馬偕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瑽寧表示戴口罩的真正目的是讓有生病的人口沫不要飛出去不要傳播給別人」。 而在第一線防疫人員及全民的努力下未出現社區型感染除會進出醫院者陪病家屬抵抗力較弱的慢性病患需要配戴醫療型口罩外在一般公共場所只要生病的人自行配戴口罩旁邊的人就會安全許多。 人人瘋搶的一般外科口罩有這麼神奇?...

  7. 2020年4月1日 · 中國醫藥大學微生物學科主任兼感染科教授盧敏吉指出通常飛沫在1.5公尺內就會掉下來且飛沫在不同條件不同濕度下在空氣中擴散的時間也不同不能一概而論並非傳言所稱一律噴嚏液體速度是35m/s...空氣中擴散8米...病毒可懸浮24小時」。 爭議點二傳言指稱別以為外面沒有人就可以偷懶只要你出去就要戴口罩」,是否屬實? 中研院分子流行病學研究員何美鄉指出,飛沫確實可以飄很遠、懸浮很久,但病毒懸浮那麼久,不一定是活著的,加上在通風環境下,風一吹就降低了病毒的濃度,而且病毒在紫外線照射下會死亡,因此在空曠、空氣流通的地方,是不需要戴口罩的。 加上政府現在也關閉了許多人群聚集的場所,民眾不用過度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