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5月6日 · 肝癌是本港第3號癌症殺手,因患病初期沒有明顯病徵,逾7成人確診時已不能做手術,其中4成屬晚期,過往存活率僅3個月至半年,故有「King of Cancer」之稱。. 國際肝癌權威、香港綜合腫瘤中心外科專科醫生潘冬平接受本報專訪時指,本港肝癌每年新症 ...

  2. 2023年10月14日 · 台灣知名投資者及作家 闕又上 近日便分享兩個故事,都是退休金剛拿到手,卻患癌離世,錢留下了,人卻離開了,他感悟「我們最容易忽略的財富是健康」。 100多萬美元退休金準備好了 但人呢? 闕又上早前參加一位女士的追思會,闕又上是該女士和她丈夫的財務顧問,她的丈夫更是醫生,並透露亡妻患的是淋巴癌,雖然淋巴癌是少數化療有效的癌症,可是他妻子不願意化療,選擇了另類療法,他說他無法強迫妻子接受她覺得痛苦的治療。 追思會上,一些親友得知闕又上從事財務業,便感觸地對他說,目睹了逝者的經歷,覺得人生到了這個階段,都要有遺囑和信託了,而她的醫師丈夫同樣感慨地說,妻子手上有100多萬美元的退休金都準備好了,「但人呢?

  3. 2020年11月13日 · 王小姐今年30歲,本身已購買了醫療保險,因為朋友患了癌症,才知道醫療費高昂,所以想為自己準備一些危疾保障,但現時每月應付日常開支後,只剩2,000至3,000元盈餘。

  4. 2018年12月15日 · 網絡資訊發達,不少癌症病人在確診後,因為不盡信醫生的治療方案,往往拖延一、兩個月才就診,錯過治療黃金時期。. 不少人對癌症的治療方法存在誤解,你有否曾相信以下謬誤?. 根據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謝耀昌的經驗分享,指一般人平日較少接觸 ...

  5. 2022年5月27日 · 減輕病人與照顧者壓力. 復康之路漫長,不論病人與照顧者皆需承受多方面的壓力,包括重新適應身體功能障礙、情緒波動等。 回顧香港醫學雜誌的數據,有11%首次中風患者在5年內仍須依賴他人進行日常生活活動,如行動、更衣、進食等。 癌症亦然,有逾3成患者在基本日常生活活動上遇到困難。 換言之,照顧者需持續給予時間、心力為病人進行後續護理,更需應付長遠的醫療開支。 進行ADL評估能了解病人的自理能力,照顧者同時可拿捏需投放的協助程度。 而醫護團隊包括醫生、護士、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言語治療師等亦能提供專業的復康意見與支援,保障患者的身心健康,積極進行復健,做好重拾正常生活的準備,未來自會有轉機。 ======.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 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6. 2019年6月24日 · 主要的原因有三個: 投資期過短︰ 投資不等於投機或者炒賣,而投資股票相等於成為該企業的股東。 我們知道現實中沒有太多企業可以一夜致富,然而大部份散戶仍然只著重短期的炒賣,當出現短期升值或貶值,總是按捺不住急於沽售,因此無法享受複息效應最大的效果。 以近年表現最好的騰訊(00700)為例,即使不計算派息回報,今日的股值是十年前的20倍(複利率超過30%):不過正因為大部份人只會「炒股票」,買過騰訊而中途離場的散戶多不勝數,炒股族總是無法享受最大的複息效應。 追求過高的回報率︰ 每年20%的回報率容易達到嗎? 如果是以單利息計算,或者不是太難,這回報甚至可以在單日出現。 但如果是複利計算,便可以變成天文數字般誇張!

  7. 2022年2月25日 · 發布時間: 2022/02/25 15:10. 最後更新: 2022/03/01 10:47. 分享:. 香港人最愛返工,相信大家都不會質疑。. 被稱為「美女股神」的雅媛4年前於中大金融學系讀書,當年她參加了由7間大學合辦的中港大學生模擬投資比賽,將100萬本金投資股票,變成了2,000萬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