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0月25日 ·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記憶會消散但感受真實存在──日本台灣如何用戲劇療癒失智者與照護者? 日本「老、痴、死」(OiBokkeShi)劇團創辦人菅原直樹(前)與藝術策展人武田知也(後)。 (攝影/林彥廷) 名導侯孝賢因罹患失智症而退休,再度凸顯高齡社會必然課題。 日本「老、痴、死」(OiBokkeShi)劇團來台和兩廳院舉辦工作坊,帶照顧者透過戲劇,找到與失智症的相處方式。 台灣近期的《邀阿公阿嬤拍B級殭屍片》,更是淚眼中亮眼的結晶。

  2. 2017年4月26日 · 不去談,就錯失正視它確實發生、並且持續在發生的機會;不去說,被噤聲的人永遠以為是自己做錯,必須對自己的受傷、受害感到羞恥,因為那些傷痛沒有價值、也讓自己變得沒有價值;不去命名這些經驗,所謂的「壞人」和壞的結構,永遠沒有機會 ...

  3. 2023年8月16日 · 社群媒體上不乏上萬觀看次數的水豚影片當中十之八九強調水豚超萌」、「可愛」、「療癒」。這些影像背後藏著龐大商機動物展演業者的門票定價大多落在150至200元不等

  4. 2021年5月23日 · 長者自稱組了team團隊),彼此分享祕密跟傷痛然後一起療癒。 課堂上他們談的是死亡,但學的是如何開口、開心,如同死亡不只是年長者的事,學會道出那些難以啟齒的、心裡藏著的,活得不留遺憾,是每個人都想學的事。 《路邊攤計畫》EP05、EP06,隨點即聽: 這是一場名為「死亡咖啡館」的生命教育課,課堂上他們談的是死亡,但學的是如何開口、開心,如同死亡不只是年長者的事,學會道出那些難以啟齒的、心裡藏著的,活得不留遺憾,是每個人都想學的事。

  5. 2023年11月22日 · 余靜萍選擇以拍電影向前走自我療癒也療癒他人,「我覺得電影其實也是這樣讓大家知道世界沒有你想像中的孤獨余靜萍頂著短平頭現身她說在片場總是要戴著監聽耳機頭髮都被壓得變形戴久了就不留長頭髮了攝影這份工作融入她的身形。 談起2018年墜樓離世的伴侶、香港女歌手盧凱彤,余靜萍有一份釋然,她說盧凱彤留下很多愛,她現在仍會回憶起她在台灣替盧凱彤辦的遺作展,好多朋友都來參加,她想讓大家知道彼此不孤單,傷痛沒有不對,但可以往前走,「我覺得電影其實也是這樣,讓大家知道世界沒有你想像中的孤獨。 「不要限制我的創作,告訴我行不行就好」 或許是因為從平面攝影直接轉作電影攝影,不像同行從攝影助理慢慢爬上來,余靜萍在拍片現場沒有包袱,各種拍法都嘗試。

  6. 療癒自己再當戰友──那些毒癮者的家人們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越戰期間,有2成的美國軍人吸食海洛因成癮,麻痹對殺戮與死亡的恐懼。 戰爭結束後,美國社會生怕這群成癮者成為亂源,但研究發現,重回穩定生活與家人陪伴後,有 95% 的成癮者戒除海洛因。 在台灣, 一份研究 亦發現,4~6成的毒品施用者因不想讓家人失望而戒毒。 孤獨戒癮路,家人是最佳戰友,卻也一併承受藥癮者的汙名標籤。 他們得試著改變自己、重拾尊嚴,先療癒自我,才有力量並肩作戰。 在我們採訪一群藥癮者家屬時,許阿姨頻頻接話。 別人談起孩子為了買毒犯案,她這麼評論:「吸毒的人不會只有吸毒,什麼壞事都做盡了。 」說到孩子典當家裡的筆電轎車買毒,她頻點頭:「不稀奇啦,吸毒的人只愛毒品,什麼人都不愛!

  7. 關鍵在於打造療癒社群」 (攝影Reuters Photo/Adrees Latif/達志影像) 【編按】 本文為《遍體鱗傷長大的孩子,會自己恢復正常嗎? 》部分章節書摘,經柿子文化授權刊登,文章標題經《報導者》編輯所改寫。 作者之一的培理(Bruce D. Perry)有醫學博士學位,為兒童創傷學院(位於德州休士頓的非營利組織)資深研究員,也是芝加哥西北大學芬伯格醫學院的兼任教授 ,長期以來一直關注創傷壓力對兒童身心所造成的影響,更曾擔任許多涉及兒童創傷之重大案件(哥倫拜爾高中校園屠殺、奧克拉荷馬市爆炸案、韋科鎮大衛教派屠殺案等)的顧問和專家證人。 他挑選了執業至今10個令人心疼的真實案例,說明各種不同的創傷壓力(性虐待、暴力、貧窮、忽視、無知、宗教洗腦⋯⋯)對兒童大腦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