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1
      觀光旅遊 ·  37 則評論
      馬公馬公市新復里 · 06-926-9100
  1. 老家滅村消息傳出時外地的小林人急如熱鍋上的螞蟻蔡松諭在PTT上發現有小林子弟急尋同鄉人」,就這樣結合起來開啟一群以六年級離鄉子弟為核心的小林重建10年工程從遷村選址永久屋形式社區創生國賠官司蔡松諭都是搖旗手

  2. 2021年10月11日 · 8月4日台灣標槍選手、亞洲標槍紀錄保持人鄭兆奧運出賽當天,擲出與自己曾締造亞洲紀錄91公尺36相距甚大的成績時,相關的運動心理群組討論瞬間炸鍋:「你們看到了沒?鄭兆今天的成績是71公尺20。」 這群專家並不是對鄭兆的成績失望、而是感到

  3. 2019年8月7日 · 台灣地圖就此少了一塊、一群人因而成了失親、失鄕的失根之民。 小林,許多台灣人第一次知道這個地方,便是在它從台灣徹底消失的那一刻。 10年來,死亡的陰影不曾片刻遠離小林人;重生的努力更是千迴百折。 痛失家人,已成永遠無可抹滅的夢魘;消失的家園,在遷一分為三時註定難以完整重建;而透過國賠希冀由司法尋求人道的正義,則在差別化的判決中擊碎。 所幸還有,在創傷陰霾與現實考驗中,迸發的文化再生能量,展現絕地逢生的一線曙光。 10年後,《報導者》團隊進入遷移後的小林永久屋、走訪多位遺族,看見倖存下來的人,每一天仍是煎熬與考驗,他們的痛苦與焦慮從平復失去家園的創傷、到如何讓小林「死而復生」,為自己尋根、為故鄉留根。 這場世紀浩劫透過時空對照,也更能檢視國家體系在災害防救與災區重建中的不義與缺失。

  4. 2021年12月1日 · 本書作者、現為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教授兼人文社會學院院長的人類學家黃樹民率領團隊,在泰北一個規模較大的村落美弘(化名)進行田野調查,為這段奮鬥歷程寫下生存紀事。 過去半個多世紀以來,這些手拿武器的流散人群,從中國雲南出發,一路經過緬甸東北角和寮國西北角,最後移居泰國北部山區,打造出一套特殊的農業生計方式。 他們推動山地農業的發展,不但在金三角引進新興經濟作物如荔枝、柑橘、芒果的生產和銷售,也掌握東亞日常餐桌上迴轉壽司的薑片。 這些峰迴路轉的流亡故事,不只涉及這些雲南華人離散人群的過往,以及他們如何在泰北艱苦奮鬥開拓新生活,也包括其他相關議題。 例如:他們在泰北開展的根除鴉片措施、文化再造與跨國移動,如何影響他們致力於維護傳統中華文化的夢想與幻滅?

  5. 2022年11月10日 · 台南市七股區十份里海埔地一帶,受光電廠工程影響而封閉一半道路。 (攝影/林彥廷) 秋末午後的陽光和煦鄰近曾文溪口的小漁村十份村進入午睡般的寧靜轉進村裡竟有間簡約風格的咖啡廳幾名遊客就坐在躺椅上邊喝著咖啡邊享受午後悠閒時光。 這間台灣最西邊的咖啡廳,近年成為來到本島極西點國聖燈塔、台南市七股鹽山遊玩旅客的休息站,因屬於戶外景點,前陣子疫情期間生意反而更好。 但老闆張峻瑜臉上仍掛滿愁容,他擔心的不是咖啡賣不好,而是綠能光電帶來的全面衝擊。 「你看! 這我昨天拍的,為了埋饋線路挖完後鋪成這樣,根本超危險! 」張峻瑜拿出手機播放影片,只見一條小路上新鋪了一大條柏油,卻沒有壓實,凹凸不平。

  6. 2019/8/7. 文字. 林慧貞. 特約攝影 謝佩穎. 環境. 高雄. 原住民. 災後重建. 文化. 莫拉克颱風(後稱 「八八風災」 )帶走小林400多條人命,倖存者除了得面對家人離世的痛苦,也面臨文化失傳困境。 他們抱著「不能再失去」的心情,在絕境之中,重新靜下來思考自己從何而來,大武壠族年輕人紛紛回鄉,復興原生植物、傳統祭祀文化,一步一步,把自己種回來。 日光小林聚落的房子有著歐洲式的斜屋頂,前有停車場和小園圃,這裡有120戶小林村民,兩兩相連的住宅一字排開,整整齊齊,乾淨有條理,卻彷彿少了點生氣,直到走進後院,才發現別有洞天。 「這是我最得意的區域,是我們(大武壠)傳統做漁笱 會用到的植物,你猜那是什麼? 是黃藤! 我把黃藤搬到永久屋了!

  7. 2017年4月16日 · 這一側山坡阿里山鄉的行政中心樂野村卻像另一個世界三兩隻老狗躺臥的村路悄然無聲和滿山鼎沸的人車無涉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