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29日 · 4大QA一次看. 圖/華視新聞. 殷名慧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位於台北市的寶林茶室信義遠百A13店疑似爆發食物中毒案已造成2人死亡衛福部次長王必勝證實其中1名死者遺體解剖後檢出米酵菌酸」。 而國內爆發首例米酵菌酸中毒案究竟米酵菌酸是什麼對人體有什麼影響? 如何避免食用? 衛福部提供4大QA,供民眾提早預防以避免憾事發生。 Q1:米酵菌酸是什麼? 它如何進入食品? 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是一種罕見毒素,由唐蒼蒲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 pathovar cocovenenans,B.cocovenenans)產生。 該菌易在富含脂肪酸的食物中繁殖,特別是椰子和玉米。

  2. 2024年3月29日 · Watch on. 李詩健 沈麗容 報導 / 台北市. 台灣首度出現米酵菌酸這毒素是由唐菖蒲伯克氏菌所稱成而繁殖條件相當嚴苛溫度須在22到38度間酸鹼值不能小於六醫師也提到能大大增加米酵菌酸生成數量而粿條為了防止沾黏就會加入油至於米酵菌酸生成後不論加鹽加辛香料高溫烹調都沒辦法消滅它因此得注意食材在室溫擺放的時間以及冰箱溫度的設定Q彈粿條繁殖出米酵菌酸,成了奪命餐點,現在外界都在想,這罕見毒素,究竟怎麼生成,腎臟科醫師江守山說:「要有一個特殊的細菌,叫做唐菖蒲伯克氏椰毒假單胞菌,它 (成)長喜歡椰子,然後喜歡椰子的油,培養皿沒有油細菌活著,但沒有辦法產生毒素,所以油是必要的。

  3. 2024年4月2日 ·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米酵菌酸成最大元凶現在溯源找源頭終於在廚房生物環境找到米酵菌酸蹤跡而根據檢警專案小組調查寶林茶室除了廚房沒有SOP休長假的周姓主廚交接不確實代班主廚更是有什麼就煮什麼疑似成為釀禍主因實際到市場走一趟可以發現生粿條的用透明塑膠袋裝著而寶林進貨的生粿條疑似使用機車運送到店裡是否沒有妥善冰存成了關鍵之一再加上沒有標上到貨日和過期日新舊粿條混放也有專家懷疑可能和蟑螂排泄物有關李建璋說:「米酵菌酸主要是唐菖蒲柏克氏菌所造成的柏克氏菌在蟑螂主要是牠腸內的功效菌那蟑螂的排泄物裡面也有發現過柏克氏菌

  4. 2024年3月29日 · 寶林茶室這起食安案件台灣首度出現的米酵菌酸引起關注這種毒素要生長對溫度酸鹼值都有一定的要求若是食品妥善冰存好比較能避免產生米酵菌酸」。 但過去有不少人習慣將熱飯放涼後再冰醫師就提醒...

  5. 2024年3月29日 · CTS華視新聞. 這起食物中毒案件2死者相驗結果出爐解剖發現其中1名死者血液中檢出罕見米酵菌酸這是台灣首次檢出這項毒素米酵菌酸毒素強耐高溫而且難以從外觀味道來分辨吃下肚會讓細胞失去能量病程發展相當快...

  6. 2024年3月29日 · 中毒 寶林茶室 米酵菌酸. 「寶林茶室中毒案目前已經造成2人死亡彰化基督教醫院無償提供中央標準品讓台大法醫所進行檢驗衛福部28日晚間證實首例檢體血液中以及第二例死者的胃內容物及血液中同樣都驗出米酵菌酸因此認定有很高機...

  7. 2024年4月1日 · 王必勝說米酵菌酸是中國等地使用的名稱為避免污名化國內常用主要食材造成民眾誤會預計本週將舉行專家會議討論是否改從英文Bongkrekic Acid音譯叫邦克拉克酸」,改名為椰黍菌酸也獲討論但也擔心椰子玉米等食材受影響並將討論因應唐菖蒲伯克氏菌的食材保存原則等作法。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亦邀請國內專家就此次事件解析並發布媒體資訊。 中興大學生物科技學研究所教授孟孟孝指出,米酵菌酸可能出現在許多發酵製程不良(多為家庭自製產品)、鹽濃度低、油脂量高、食品保存條件不佳的食品中。 孟孟孝指出,低溫、高濃度食鹽、和醋酸能抑制毒素產生;台灣家庭自己烹調的米飯、米粉等被污染的機率極低,家中米食料理如果存放冰箱,1、2天內即食,不須過度擔心。 (編輯:張雅淨)1130401. 新聞來源: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