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4年2月27日 · 家對 中華民國政治 的影響,起始於自 蔣中正 於1914年出任討袁第一路軍司令,1924年成為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 校長,掌握 中國國民黨 軍權,以黨領軍,1926年成為 國民革命軍 總司令,領軍北伐,1927年在南京成立 國民政府 ,歷任 國民政府主席 、 行政院院長 、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 等,經歷 中國抗日戰爭 及 國共內戰 。 1949年領導 中華民國政府 遷至 臺灣地區 ,一直兼任 中國國民黨總裁 及 中華民國總統 至 去世 。 後其子 經國 在 嚴家淦 的短暫任期結束後亦擔任中華民國總統兼 中國國民黨主席 直至1988年 去世 。

    • 大溪陵寢

      沿革 [編輯] 1962年7月17日,此地原為板橋林家擁有,後捐獻 ...

    • 章亞若

      ^李文寫章氏十六歲結婚,故知其所說五歲吟詩是虛歲,為與逝 ...

  2. 蒋家對 中華民國政治 的影響,起始於自 中正 于1914年出任討袁第一路軍司令,1924年成為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 校長,掌握 中國國民黨 軍權,以黨領軍,1926年成為 國民革命軍 總司令,領軍北伐,1927年在南京成立 國民政府 ,歷任 國民政府主席 、 行政院院長 、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 等,經歷 中国抗日戰爭 及 國共內戰 。 1949年領導 中華民國政府 遷至 臺灣地區 ,一直兼任 中国國民黨總裁 及 中華民國總統 至 去世 。 後其子 經國 在 嚴家淦 的短暂任期结束后亦担任中华民国總統兼 中國國民黨主席 直至1988年 去世 。

  3. 姓的起源最主要的有四個。 出自姬姓,周公旦第四子伯齡被封於國,後來被楚穆王所滅,子孫其後以國名為姓。 出自子姓,為商朝王族後裔,因封於而得姓。[原創研究?] 出自滿族,例如滿清 八旗改為姓。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15年6月14日 · 在臺灣地區正式名稱為「蔣中正」或簡稱「中正」 [13]:15。逝世後,在臺灣戒嚴時期,多用挪移之尊敬寫法:「先總統 公」稱呼 [13]:15。而後書法和簽名多以此名為正名。中華民國身分證用的姓名就是「蔣中正」。

    • 概觀
    • 基本介紹
    • 歷史發展
    • 人口分布
    • 傳統文化
    • 姓氏人物

    蔣氏一般指本詞條

    蔣姓是中國百家姓之一,據《元和姓纂》中記載,蔣氏為姬姓,出自周王族,乃周公旦第三子伯齡之後,以國名為氏。

    •中文名:蔣姓

    •外文名:chiang

    •讀音:jiǎng(ㄐㄧㄤˇ)

    •排序:百家姓第四十三位

    •分類:以國為氏

    •始祖:蔣伯齡

    起源源流

    源流一 蔣氏姓源比較純正,主要出自姬姓,其血統與來源與西周皇族有關。周公姬旦的第三個兒子叫伯齡,以國名命氏。據《左傳》、《唐書·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等所載,西周初期,周公姬旦的第三個兒子叫伯齡,被封在蔣,建立蔣國,是周朝的一個小國。蔣國滅亡之後,姬伯齡的後裔子孫就以故國名為姓氏,稱蔣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蔣氏正宗。 在史籍《元和姓纂》中記載:“周公第三子伯齡封蔣,子孫氏焉,國在汝南期思縣。”期思縣因期思公復遂而得名,治所即今河南淮濱縣城東南十三公里得期思集,北鄰死河,系春秋時期楚國滅蔣國後所置,屬於古汝南郡,魏、晉兩朝時期改屬弋陽郡。蔣氏族人大多尊奉蔣伯齡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在今蒙古族、回族、拉祜族、保全族、布朗族、苗族、瑤族、傣族、土家族、壯族、羌族、苦聰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蔣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縻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三 可能源於子姓,殷商之後。《左傳·成公十六年》中記載宋國有蔣鋤。因宋國為殷商之後的封地,所以這一支可能為子姓蔣氏。 源流四 源於古越族,出自秦、漢朝時期南越國俚族,屬於帝王賜姓改姓為氏。 源流五 源於滿族,出自明朝時期建州女真蔣佳部,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滿族蔣佳氏,滿語為Giyanggiya Hala,祖先原為漢族,東漢末期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後逐漸融入鮮卑族,後逐漸演化為遼東女真,世居蓋州(今遼寧蓋州),後多冠漢姓為蔣氏。

    得姓始祖

    蔣伯齡。周武王姬發滅掉荒淫無道的商紂王之後,建立周王朝,在位不久即撒手人寰,由周成王繼位,因成王年幼,便由周公旦攝政,周公旦助成王平息了商紂王之子武庚和東方夷族的叛亂,確定宗法制,創立了典章制度,並不斷分封同姓諸侯,其中將自己第三子伯齡封於蔣地(今河南省淮濱縣期思鎮,原為河南省固始縣東北蔣集,一說今河南省光山縣西),世稱蔣伯。公元前617年,蔣國被楚國所滅,其後子孫便以國名為姓,稱為蔣氏,並尊蔣伯齡為蔣姓的得姓始祖。

    各支始祖

    蔣輝:明時自句容蔣崗遷居鎮壓江南門城內。丹徒蔣氏始祖。 蔣朝萬、蔣寧亞:唐天復間遷巴陵黃龍山,傳十一世至寧亞,遂家東陵。 蔣紹鐸:唐末五代由長沙徙居吉州遂興南鄉衡溪開基,為衡溪蔣氏始祖。 蔣鐸、蔣澤:守末初自台州遷居東陽懷德鄉高沙,再遷上泉,鐸十三世孫澤,遷居永康孝義鄉呂山塔,為本支始遷祖。大山塔蔣氏始祖。 蔣千一:南宋末自東陽橫城遷居永康西源。永康蔣氏始祖。 蔣建:漢時自安陽遷居全州洮陽梅潭,子孫散居永州、桂州之間。梅潭蔣氏始祖。 蔣應科、蔣應第:明末自如牟遷居江陰大橋墩鎮壓塘坊圩。香山蔣氏始祖。 蔣九成:南宋時自江陰遷居劉莊,子孫分居赤岸、長壽、湖塘、陳巷施村、黃土塘等處。劉莊蔣氏始祖。 蔣之義、蔣濟時:北宋中葉自宜興遷居江陰城。蔣濟時在明中葉自邑城遷居蔡涇南閘。澄江南閘蔣氏始祖。 蔣榮九:五代時自潭州圳上遷安化常豐。 蔣堂、蔣晉:宋仁宗時名臣,自宜興隔湖西遷居吳縣杉瀆橋西侍其巷,傳至十三世孫晉,贅於辛村灣殷氏,子孫徙其姓十有餘世。 蔣光、蔣仁傑:五代末自常州遷居鄞縣採蓮橋,蔣仁傑維蔣光十三世孫,自奉化清修嶺遷居本邑武嶺。武嶺蔣氏始祖。 蔣應壁:明末自陝西涇陽縣三曲溝入川卜居閬城。四川閬中蔣氏始祖。四川閬中始祖原居陝西涇陽縣三曲溝(經查:三渠溝地名不存在,三渠口存在,估計為家譜記錄時的口誤,故用括弧說明),一世蔣士美,二世蔣亭輔,三世蔣世祿,四世蔣倫,五世蔣應壁,蔣應壁字近樓,生於明朝隆慶壬申年(1572年),卒於順治丙申年(1656年)。蔣應壁娶胡氏、庶蒲氏、郭氏、邢氏、張氏、谷氏。於明末入川卜居閬城。六世蔣大任,蔣大任生四子(七世):蔣承澤、蔣承儒、蔣承涓、蔣承泓。蔣承泓乏嗣,故支系僅三。閬中譜派中,“嘉”字倍為第十三世

    當代蔣姓的人口已近540萬,為全國第四十五位大姓,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43%。自宋朝至今1000年蔣姓人口增長率是呈∧形的態勢。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四川、湖南、江蘇三省,大約占蔣姓總人口的42%。其次分布於廣西、浙江、安徽、重慶、貴州五省市,大約又占了蔣姓總人口的31%。四川居住了蔣姓總人口的17%,為蔣姓第一大省。全國形成以川渝湘、蘇浙為中心的蔣姓聚集區。

    蔣姓在人群中分布在長江以南是比較常見的姓氏。在四川大部、渝黔、湘桂、廣東北部、江西西部、雲南大部、蘇浙大部、安徽東部、上海,蔣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66%以上,在中心地區可達2.2%以上,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占了甘肅大部、新疆西北、黑龍江大部、吉林東部,蔣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22%—0.66%,其覆蓋面積約占了總國土面積的34.6%,居住了大約33.5%的蔣姓人群。

    宗族特徵

    1、天下無二蔣,蔣姓來源比較純正。 2、蔣姓源於北,而盛於南,是比較典型的南方姓氏。 3、歷史上蔣姓人材濟濟,若星漢燦爛。 4、字行輩份斷則有續。如據《灰湯蔣氏支譜》載,湖南寧邑蔣姓一支字行為:“際忠成源河海兆,永朝世立國泰民,安湘啟祖傳嗣廣,英賢恆守應昌榮。”續修派語字行為:“原泉資必達,深造得常盈,孝友承先業,詩書建大名。”又如湖南道州蔣姓一支行為:“芝楚世光元,能學正榮昌。”續修派語字行為:“先崇尊敬,信義傳芳,……”

    郡望堂號

    郡望 東萊郡:東萊郡始建於西漢高祖時,治所在掖縣(今山東省萊州市),東漢時移治黃縣(今山東省龍口市東)。後改為國,唐朝時曾改為萊州。 樂安郡:南朝宋始置樂安郡,故址在今山東省廣饒縣。 堂號 樂安堂:蔣姓出自姬姓,是周王朝的後代。周公旦的第三個兒子伯齡,被封在蔣地(今河南省固始東北蔣集,一說今河南省光山縣西),建立了蔣國。春秋時蔣遭楚滅,伯齡的子孫即以國名為姓,稱蔣氏。後來子孫中有人遷在樂安(今山東省廣饒),並在那裡發展為望族。 鐘山堂:後漢時有秣陵尉蔣子文在山中剿匪時犧牲了。他生前說過“我的骨頭輕,死後一定成神”。到了三國時代,吳國孫權在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建了國都。一天,孫權到鐘山堂遊覽,果然看到了死去好久的秣陵尉蔣子文,騎著白馬,拿著鵝毛扇子,孫權於是就在鐘山上給他蓋了廟,專門派人奉祀他。蔣氏因以“鐘山”為號。 九侯堂:蔣翊為西漢名臣,以清廉正直出名,忠於漢室。因不滿王莽專權,蔣翊告病返鄉,終身不仕。蔣翊有一個孫子,名叫蔣橫。蔣橫跟隨光武帝劉秀征討赤眉,南征北戰,因功勳卓著被封為“逡遒侯”,官拜大將軍。然而好景不長,朝中司隸羌路上報蔣橫謀反,劉秀聞訊大怒,將蔣橫誅殺。為了免遭滅族的厄運,除了老七蔣稔為父守靈,其餘八個兒子全部逃往江南。蔣橫蒙冤遭到誅殺後,朝野不平,一時間京城民謠四起:“君用讒慝,忠烈是殛;鬼怨神怒,妖氛充塞。”光武帝劉秀聞聽之後,下旨清查蔣橫冤案,最終冤案大白天下,蔣橫平反昭雪,羌路則被處斬。為了安撫人心,劉秀以王侯之禮遷葬蔣橫,賜墓號為“顯忠”,並將蔣橫的九個兒子全部就地封侯。蔣氏因以“九侯”為號。

    字輩排行

    1.重慶市蔣氏九候堂字輩: “朝廷先現應,文員啟世新,熙和崇大化,蘭貴發奇英,靈峰高騰漢,方生萬代榮”。 2.重慶蔣氏通譜班輩: 芝蘭毓秀 萬世聯芳 國正德大 仕子永昌 天開文運 富貴榮光 福祿壽遠 揚名安邦 3.重慶大足縣郵亭鎮楓樹灣: 思元學文明,迪益爾吉長,乃惟澤開達,鳳翼錫宏揚。 親睦頻克武,敦倫毓芳亨,承先恢隆鼎,華榮兆螽詵。 大足縣國梁鎮紅岩坡坎下:朝廷正在子 志道仕興福 富貴榮華永 文才壁仲仁 4.重慶市豐都縣高家鎮粉場壩蔣氏宗派班輩表: 重應君大德,必懷學仲成,宗澤宜世守,和順錫天心,克紹光前智,永正爾家聲。 5.湖南安化蔣氏族譜派語 舊派:榮如永宗然彥孟,金朝加益顯忠誠,克立奇功修學業,英賢世守聖明君。 新派:恭維先澤本隆昌,次序敦和肇錫長,鉅望漢中經鼎盛,鴻勛楚宇燦雲章,詩書力業登科甲,孝友承家選俊良,蔚起人才昭善述,魁名輝映冀聯芳。 6.湖南邵南蔣氏族譜字派 千萬才必仲,仁義禮智信,天大惟馨晉,藻乾舒民澤,宏貽偑玖懷,迪思淑爾類,譽履慶方開。 湖南邵陽蔣氏族譜字派: 清必思文福,思仁義禮智,元哼承宗祖,朝廷永萬興,太運開新成 7.湖南長沙蔣氏派語 通譜公派:恭維先澤本隆昌,世序敦和(親)肇錫長,鉅望漢中經鼎盛,鴻動楚宇燦雲章,詩書力業登科甲,孝友承家選俊良,蔚起人才昭善述,魁名輝映冀聯芳。 光甫公老派:國忠成原志祥乾,道德清廉慶壽全,寧湘楚里英明廣,斗柄文衡祖振嚴。 乾隆庚戌六修譜舊派:寧湘開澤遠,作述在賢良,孝友芳名久,光先紹漢長。 8.江蘇京江蔣氏宗譜字派: 吉士增宗德榮名壽國華。 9.江蘇贛榆蔣氏三徑堂宗譜字派: 文明開士玉,繼德城泰余,慶裕坤恆壽,瑞瑤敬益居。 10.浙江暨陽七里上馬石蔣氏宗譜派語: 百千萬壽崗陵視孝悌仕浩劉雲慶尚彬珙琦景美吉振大綱仁良增富肯雅秀傷冠裳。 二年分第字母:尚清遷繁幅綬館享榮華富貴貽謀燕駑克禺慶後。 七年分第字母:仕亞還德建賢宗正詳文章科第顯名揚,英才群勷洪恩寵永遠乾遠乾坤世業長。 11.浙江蘭風蔣氏宗譜派語: 溫柔敦厚,疏通知遠,廣博易良,絜靜精微,恭儉莊敬,屬辭比事。 12.廣西富川蔣氏宗譜派語: 湘桂姬周裔,齊聯團結歡,英才期蔚起,敏學紹書香。 13.東北蔣氏宗譜派語: 入守有雲廷 世天國興基 立本希再其 曰乃培治克 景如永斯維 14. 安徽定遠蔣集: 克宏爾尚允 存思孝其正 大(文)學華邦國 長太耀門庭 15.陝西: 邦克守立國 維 16.貴州遵義木涼傘蔣氏宗派語: 舊譜派:奉 漢國君師懋廷源安連學仕尚文昌 新派:鼎定宏開興隆運玉書獻瑞燦天章修齊治平輝先緒 剛常從德建家邦. 永樂延益廣福澤光化錦慶兆禎祥忠孝為本發達遠 攀桂登雲萬代香 貴州遵義板橋溝蔣氏(明末江西吉安遷入)語字輩:思德陽宗(芝)洪,仕金維永如,尚應承先志,道明正本源. 17.蔣介石輩字:祁斯肇周國,孝友德成章。秀明啟賢達,奕世慶吉昌。 18.浙江奉化蔣霞浦: 世德相嗣茂,良子紹賢能,本宗垂方大,學士顯朝廷 19.浙江義烏蔣氏宗派 並第字目:元亨茂貞 敬順和恆 常懷孝悌 永守誠明 恭寬敏惠 慈愛廉仁 綿延福澤 謹慎言行 合諱字目:存繼士廷 尚以我宗 祖克裕英 能樂天真 隆慶兆先 乾嘉如初 鹹道協同 光國周齊 20.江蘇徐州孤山蔣氏字輩: 天尊士立廣繼榮昌光大孝友 志守忠良 振興百世 育化萬方德仁遠傳永保家邦 21.江蘇揚州寶應 寶應縣賈林村蔣氏字派(八世起) 賈林村九候堂“仁義昌幫國 政清定太平 存心長有久 正大在光明”。 序言 : 國泰修志,族旺修譜。追根我始祖河南期思、遠祖蘇州閶門、近祖寶應高郵州三垛鎮、塔(兒)集鎮、嫡祖移居寶應縣魯垛鎮賈林村,繁衍生息,至我政輩,共傳脈一百零八世。(自嫡祖永扶公遷寶應至今,共傳脈十四世系,則為伯齡公一百零八代孫) 新族訓 :凡我族人必須認真讀書、以訓育子、積德行善、團結和睦、扶危濟困、尊老愛幼、誠實做人、愛國愛民、服務社會、拼搏一生。 為官者 — 廉潔奉公,一心為民 ; 為民者 — 遵紀守法,勤勞致富 ; 職業者 — 道德為先,精益求精 ; 從商者 — 誠信第一,貨真價實 ; 從戎者 — 保家衛國,服從命令 ; 研究者 — 一絲不苟,不斷創新 : 21.河南蔣氏宗派語 宗中水順雨,汝光奇臣玉。萬昌克可茂,性學家成矩。正志理本泰,立心行尚慮。天體忠良厚,裔業永邦與。祖示同保嘉,律時乃聖智。 22.四川閬中蔣氏譜派: 嘉雨澤長 永保吉祥 守為誠正 世祚顯揚;備用譜派:忠厚本源 國家之藩 崇德尚志 慶毓英賢 23.安徽岳西蔣氏譜派: 希錫璋同本燕貽昌 安旭品道常 24.安徽蚌埠五河蔣氏譜派: 文邦家有(之)光 成其祖武 萬世永昌 25.湖北黃梅蔣營村蔣氏譜派: 文行忠信,章智尊仁,華豐(封)永祝,國禮常青; 26.源自浙江金華市浦江縣前陳鄉官岩村《官岩蔣氏》 自第十二世始: 道良永孟宗,大元崇尚明;世守邦家起,俊賢永有興; 27.源自浙江金華市蘭谿市水閣鄉洪塘里村(洪塘里原屬浦江縣管轄,蘭谿市馬澗鎮西湖村[原章岩村]蔣氏亦源自洪塘里村)《浦蘭蔣氏》自第二十三世始: 邦世其興,尚德信賢,崇本厚理,立志應試,以仕萬方。 28.貴州省畢節地區蔣氏譜 原序:清必仕文福、思仁義禮智、元亨承宗祖、朝延允萬興、泰運開新景、樂安顯織昌、慶雲昭海宇、家世裕忠良。 29.江蘇省連雲港市灌南縣孟興莊鎮蔣葛莊蔣氏譜: 洪九世國克 振漢同保如 懷志新中華 玉業祝偉德 30.江西遂川衡溪字輩:基祖紹鐸公以下世襲排行:紹宏翹愈濟東汝子繼蔣如承玉天廷三崇孫元宋(因家族遭遇滅族慘禍,旋又復基,時已入元,自此改宋為祖字行)復基祖榮公父端元公以下世系排行詩句:元祖宗伯遠思維孟遂春登望子孫賢居仁由義士鴻文應國用大振家聲志興發祥鐘衍恩榮承萬世 31.安徽省碭山縣蔣集蔣氏家譜: 政治清明時,光兆雪瑞祥。家宗昌興立,嚴肅育忠良。 32、四川省岳池縣粽粑蔣氏族譜字輩: 此派字輩據新修族譜記載,原祖籍湖南,湖廣填四川時遷到四川。 舊字輩:仲於仕庭,朝正奇仁,世(萬)盛興發,大中光明,維化(佑)德良,孝義傳家。 新字輩:文章英豪,高照福祿,富貴榮昌 ,顯揚流傳,萬代永遠,定國安邦。 33.江蘇句容虬山北麓 蔣家邊 自廿二世起蔣氏家譜字輩: 聖德傳家厚,天心錫福長: 人才永顯達,起繼英名揚。 34. 江蘇南京棲霞蔣氏家譜 文運宏開,邦基永定。 35.江蘇連雲港市連雲區海棠蔣氏字輩: 族訓:積善澤家邦 堂號:積善堂 成耀文志獻,運福玉金恆 毓翠純新學,先雄可立千

    西漢

    蔣晉, 西漢仙居(今屬浙江)人。交州刺史。 蔣翊, 漢杜陵(今陝西西安)人,封為兗州(今屬山東)刺史。

    東漢

    蔣橫, 杜陵人,後因戰功顯赫被封為九江(今江西九江)太尉,死後被劉秀追封為九江侯。 蔣橫跟隨光武帝劉秀征討赤眉,南征北戰,因功勳卓著被封為“逡遒侯”,官拜大將軍。然而好景不長,朝中司隸羌路上報蔣橫謀反,劉秀聞訊大怒,將蔣橫誅殺。為了免遭滅族的厄運,除了老七蔣稔為父守靈,其餘八個兒子全部逃往江南。 蔣橫蒙冤遭到誅殺後,朝野不平,一時間京城民謠四起:“君用讒慝,忠烈是殛;鬼怨神怒,妖氛充塞。”光武帝劉秀聞聽之後,下旨清查蔣橫冤案,最終冤案大白天下,蔣橫平反昭雪,羌路則被處斬。為了安撫人心,劉秀以王侯之禮遷葬蔣橫,賜墓號為“顯忠”,並將蔣橫的九個兒子全部就地封侯。長子蔣穎被封為“金華侯”,次子蔣鄭“會稽侯”(紹興),三子蔣川“臨川侯”(潤州,今鎮江),四子蔣耀“鎮湖侯”(湖州),五子蔣漸“臨蘇侯”(姑蘇),六子蔣巡“卜亭侯”(杭州),七子蔣稔“平河侯”(九江),八子蔣默居宜興和橋、被封為“雲陽侯”,九子蔣澄居宜興、被封為“ou亭侯”(今江蘇宜興市官林、楊巷一帶)。 蔣穎, 封“金華侯”,居婺州金華七新鄉。任中散大夫,車騎大將軍,青州刺史。 蔣鄭, 封“會稽侯”,居越州紹興,。 蔣川, 封“臨川侯”,居潤州鎮江丹徒,任酒泉太守。 蔣 耀, 封“鎮湖侯”,居湖州安吉。 蔣 漸, 封《臨蘇侯》,居姑蘇(蘇州), 蔣 巡, 封“卜亭侯”,居杭州餘杭。官員外郎,散騎長侍, 蔣 稔, 封“平河侯”,居九江平河縣。,官殿中將軍,襲爵九江侯, 蔣 默, 封“雲陽侯”,居義(宜)興和橋南新柯山橋雲陽村,任諫議大夫。 蔣澄, 字少明,居義(宜)興都山寒亭村。官封 亭鄉候,封地在今宜興 山以東,楊巷、官林一帶,不久任婺州刺史。 蔣濟, 揚州楚國平阿(今安徽懷遠),魏關內侯,升遷為太尉 蔣 孟,冀州刺史。蔣澄長子 蔣 直,南陽刺史 蔣澄次子 蔣 休,丹陽刺史。蔣澄三子 蔣 政,荊南刺史。蔣澄四子 蔣 元,兗州刺史。蔣澄 五子 蔣子文,廣陵 (今揚州)人,為秣陵尉,並將鐘山改名蔣山。 蔣義渠,東漢末年袁紹軍將軍。 蔣乾,九江(治今安徽壽縣)人。歷史上的蔣乾是當時的名士。 蔣 欽, 九江壽春人也。,遷西部都尉,討越中郎將,遷蕩寇將軍,召還都拜右護軍,典領辭訟。 蔣 琬, 東漢末年零陵郡人,蜀漢進尚書令,遷大將軍,錄尚書事,後封為安陽亭侯,接替諸葛亮為丞相。

    北魏

    蔣少游,樂安博昌人。官至前將軍、將作大匠,死後贈龍驤將軍、青州刺史 蔣恭, 劉宋曾任台州刺史。 蔣升, 北周,楚國平阿人。官至東騎大將軍、河東郡守 蔣雋, 北洲,官至王府從事中郎、趙興郡

  6. 本頁面最後修訂於2024年3月25日 (星期一) 08:53。 本站的全部文字在創用CC 署名-相同方式分享 4.0協議 之條款下提供,附加條款亦可能應用。 (請參閱使用條款) Wikipedia®和維基百科標誌是維基媒體基金會的註冊商標;維基 是維基媒體基金會的商標。 維基 ...

  7. 故居 位于 浙江省 宁波市 奉化区 溪口镇 ,是 中国近代史 政治人物、军事将领、前 中华民国总统 蒋中正 與 經國 的出生地。 [1] 故居建筑包括蒋故居 丰镐房 、蒋中正的出生地 玉泰盐铺 、 蒋经国 1937年自 苏联 归国后与妻子 蒋方良 的居住地 小洋房 、 张学良 将军曾经的软禁地 文昌阁 和 中国旅行社 旧址、蒋中正亲自创办的 武岭中学 、蒋中正母亲 王采玉 之墓和蒋中正下野时居住的 妙高台 等建筑组成。 [2] 1949年5月25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 占领溪口。 之前的5月6日, 毛泽东 指示驻溪口的解放军21军61师对蒋故居进行保护。 [3] 文化大革命 期间,部分建筑遭到人为毁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