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藏医药 、 藏历 、歌舞、 唐卡 、金铜佛像

      Image courtesy of termatree.com

      圖片: termatree.com

      • 藏族文化悠久、灿烂而独特,文献众多, 藏医药 、 藏历 、歌舞、 唐卡 、金铜佛像等都独具特色。 史诗《 格萨尔王传 》、 热贡 艺术、 藏戏 入选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18年1月5日 · 2018-01-05 20:39. 目前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级名录体系已经形成除了正在公示的自治区第五批非遗项目西藏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89个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68人自治区级非遗项目323个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350名市县级非遗项目1107个。 西藏是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大区,包括舞蹈、戏剧、美术、手工技艺等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积淀厚重,丰富多彩,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一朵绚丽的奇葩。 手工制作工艺. 藏纸. 坚守文明记录的手札. 藏纸,一种传承千年、西藏独具特色的传统艺术品。 藏纸工艺,是藏族先辈们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孕育出来的瑰宝,为造出更好的纸张,他们付出了漫长的年头,艰苦与忍耐是文明源远流长的河床。 藏香. 历久弥香.

  3. 藏族文化悠久、灿烂而独特,文献众多, 藏医药 、 藏历 、歌舞、 唐卡 、金铜佛像等都独具特色。 史诗《 格萨尔王传 》、 热贡 艺术、 藏戏 入选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 族称. 一位在拉萨八廓街上转经的老年藏族女性. 自称. 在藏语中,称藏区为“博”( 藏語 : བོད་ , 威利转写 : bod , 藏语拼音 : Pö ),称藏人为“博巴”( 藏語 : བོད་པ་ , 威利转写 : bod pa , 藏语拼音 : Pöba )。 此外,不同地区的藏民又不同的自称: 阿里地区 自称“堆巴”, 后藏 自称“藏巴”, 前藏 自称“卫巴”, 康区 自称“康巴”, 安多地区 自称“安多哇”。 [6] :4、5. 他称. 汉族地区多以“藏”为词根。

  4. 西藏自治区新增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涉及传统音乐传统戏剧曲艺传统技艺4个类别随着曲艺类项目古尔鲁的入选西藏自治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实现十大类别全覆盖。 萨玛民歌是西藏自治区山南市勒布沟门巴族独有的一种民歌类型,指的是寓意吉祥,赋予美好祝福等意,并用门巴族特有的民歌曲调和风格演唱的一类歌曲。 巴贡(霞尔巴贡)是流传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萨迦县等地的藏族传统戏剧。 其风格古朴,民间依旧有戏班进行表演的地区为数不多。 目前,西藏自治区已完成了对巴贡(霞尔巴贡)和高龄代表性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 “古尔鲁”是一种道歌说唱艺术,敦煌文献中就有相关记载,在噶举派的师徒中广为流传。 擦擦制作技艺(拉萨擦擦制作技艺)是一种传统技艺,也是西藏特有的脱模泥塑艺术,成品多为模制的泥佛或泥佛塔。

  5. 2021年1月6日 · 西藏传统文化遗产底蕴深厚历史悠久形态多样特色鲜明保护与传承好西藏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对于加强民族团结推动交流交往交融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意义重大。 西藏国家、自治区、市(地)、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已建立,涵盖了非物质文化遗产10大类别。 藏戏、格萨尔、藏医药浴法已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89项、96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460项、522人列入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480项、334人列入市(地)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554项、716人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链接: 中国政府网.

    • 历史渊源
    • 习俗

    在富饶灿烂的西藏文化遗产中,辉煌鼎盛的古象雄文明以 “雍仲本教”的传播为主线而得到发展,由于本教文明产生的年代久远,传播地域广阔,对藏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有着极其深远的重要影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世人根本不知道“古象雄文明”,甚至连许多西藏人自己都不了解。他们只认为印度文化对西藏文化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所有来自印度的文化” 都具有伟大的价值,并且错误地认定西藏本土宗教以及印度文明以外的东西对西藏文化的形成都没什么贡献和价值。就连很多藏人自己也都误认为,在印度佛教传入西藏之前,西藏根本没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而且文化非常愚昧落后等等。这种荒谬的说法被一些正统的狂热者宣扬了数个世纪,正是由于这种状况的长期延续,导致了西藏真实历史和本土文化的遗失,同时也限制了学者们对古象雄文明和本教研究的兴...

    我们现代藏族同胞许许多多的习俗和生活方式,也都是古象雄时代所留传下来的。比如藏族同胞的婚丧嫁娶、天文历算、医学文学、歌舞绘画、出行选宅、则选吉日、驱灾除邪、卜算占卦等等在某种程度上也仍沿袭着本教的传统。藏族同胞还有许多独特的祈福方式:比如转神山、拜神湖、撒风马旗、悬挂五彩经幡、刻石头经文、放置玛尼堆(本教传统是刻有光明八字真言:“嗡嘛智牟耶萨林德”的石堆)、打卦、供奉朵玛盘、酥油花甚至使用转经筒等等,这些都是本教的遗俗。 作为印度佛教传入西藏以前的先期文化,古象雄文化的痕迹贯穿于西藏的方方面面。“从生产到生活,从民俗到信仰,处处都有象雄文化的影子。比如祭山神、转山等宗教活动仪式,都源自象雄文化。

  6. 2021年6月18日 · 西藏自治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破百实现十大类别全覆盖. 发布时间:2021-06-18 09:46 来源西藏自治区文化厅 编辑:李晓霞. 6月10日国务院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西藏自治区门巴族萨玛民歌巴贡霞儿巴贡)、藏香制作技艺敏珠林寺藏香制作技艺)、藏族唐卡齐吾岗派等17个项目入选。 至此,全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达106项,实现西藏自治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十大类别全覆盖。 截至目前,藏戏、格萨尔、藏医药浴法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06项、96人列入国家级名录,460项、522人列入自治区级名录,2034项、1050人列入市县级名录。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7. 2024年5月17日 · 藏族文化悠久灿烂而独特文献众多, 藏医药 、 藏历 、歌舞、 唐卡 、金铜佛像等都独具特色。 史诗《 格萨尔王传 》、 热贡 艺术、 藏戏 入选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 族称 [ 编辑] 一位在拉萨八廓街上转经的老年藏族女性. 自称 [ 编辑] 在藏语中,称藏区为“博”( 藏語 : བོད་ , 威利转写 : bod , 藏语拼音 : Pö ),称藏人为“博巴”( 藏語 : བོད་པ་ , 威利转写 : bod pa , 藏语拼音 : Pöba )。 此外,不同地区的藏民又有不同的自称: 阿里地区 自称“堆巴”, 后藏 自称“藏巴”, 前藏 自称“卫巴”, 康区 自称“康巴”, 安多地区 自称“安多哇”。 [6] :4、5. 他称 [ 编辑] 汉族地区多以“藏”为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