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藻礁生態系. 壹 、認識藻礁 . 一、藻礁如何形成 藻礁,從字面上含義,是由藻類形成的礁岩或石塊。 簡單來說,和社會大眾較熟悉珊瑚礁形成方式類似,藻礁是由生長在海洋或淡水湖泊大型底棲藻類死亡後鈣化體遺骸,經過長時間與週遭表層無脊椎動物粘結或膠合加上礦化作用,所形成富含碳酸鈣生物體。 然而,不是所有具鈣化大型底棲藻類都可以形成藻礁。 目前發現的藻礁主要組成種,大都是由紅藻門無節珊瑚(non-geniculate Coralline algae,例如臺灣桃園藻礁,見下圖)或是綠藻門仙掌(Halimeda spp.)死亡後鈣化體(例如大堡礁或加勒比海部份組成)。 殼狀珊瑚在海洋沿岸生態系中扮演關鍵角色,不僅是海洋中初級生產者,亦為重要生物。

  3. 藻礁不是指單一個物種而是一群可以進行鈣化作用的藻類集合體其中最著名的一群被稱作珊瑚藻。 珊瑚礁VS藻礁. 珊瑚礁和藻礁都屬於生物造礁,珊瑚礁靠珊瑚蟲形成,藻礁則透過藻類造礁;珊瑚礁是「動物造礁」,藻礁屬於「植物造礁」。 兩者的生長特性也不同,珊瑚礁生長速度較快,需要較好的生長環境;而藻礁生長速度慢,但可以適應較差的環境,基於生長速度和競爭因素,通常有珊瑚礁的地方,就不會有藻礁。 藻礁特性. 藻礁的生長速度非常緩慢,平均10年才長1公分,因此大面積的藻礁地形是非常珍貴的,而藻礁為「無節珊瑚藻」所構成的多孔隙礁石地形,相當適合潮間帶生物居住,具有高度生物多樣性。 台灣的藻礁分布.

  4. 有造礁功能的藻類不少統稱石灰藻這些石灰藻如桃園藻礁的造礁主力殼狀珊瑚藻),將海水中游離的鈣固定在細胞壁中生長過後留下石灰質來造礁有些扁平狀生長的石灰藻類不僅可以藉鈣化作用沉積碳酸鈣還可不斷的膠結進而建造大型的礁體稱之藻礁。 藻礁鑽探分布及年代鑑定圖 (戴昌鳳教授團隊) 壯盛的藻礁地形已有7500年歷史. 藻礁多孔隙環境是海洋生物的育嬰房. 延伸閱讀: http://e-info.org.tw/node/90100. http://e-info.org.tw/node/72279.

  5. 生物礁泛指可鈣化生物所累積的礁體包括我們熟知珊瑚建造成珊瑚礁或是石灰藻建造成藻礁當然有些多毛類的石灰質棲管可以累積成管蟲礁牡蠣殼也可以累積成牡蠣礁這些生物礁都是生物將海洋裡面的鈣透過各種生理的機制累積在體內形成固態的碳酸鈣其中紅藻門Rhodophyta的殼狀珊瑚藻 (crustose coralline algae)不但可以留下石灰質,還可以將海洋中碎屑的石灰塊膠結在一起。 造礁的先決條件就是要有硬的底質,才可以讓這些造礁生物附著生長,臺灣西海岸綿延的沙質灘地上,卻在桃園一帶有古石門沖積礫石層,因此造礁生物可以在這裡生長,桃園地區算沙丘地形的最北端,所以積沙的情形還在這些造礁生物的生長容許範圍內,相對的在苗栗海岸,雖有礫石灘,卻因漂沙覆蓋週期過長,礁體累積不足,無法成礁。

  6. 藻礁 是由 藻類 形成 岩 或石塊。 生長在海洋或淡水湖泊大型底棲藻類死亡後鈣化的藻體遺骸,經過長時間與週遭表層 無脊椎動物 粘結或膠合,加上 礦化作用 所形成富含 碳酸鈣 生物體,稱為藻礁。 目前發現的藻礁主要組成種有 紅無節 珊瑚 (non-geniculate Coralline algae,例如臺灣 桃園藻礁 )及 綠藻門 仙掌(Halimeda spp.,例如 大堡礁 和 加勒比海 部份組成)。 [1] 與珊瑚礁差異 [ 編輯] 藻礁的形成速度較 珊瑚礁 慢,如枝狀珊瑚一年可生長10公分,但殼狀珊瑚一年僅能生長0.1公分。 [2] :66. 珊瑚主要生活在溫暖清澈海域,而在低光、強浪、低水溫且水質混濁環境下適合藻類生長。 [2] :67.

  7. 藻礁是一個不常見的生態系統不同於珊瑚礁區域的清澈海水藻礁存在的地方通常海水比較混濁。 雖然環境看起來比較惡劣,但仔細觀察可以發現礁體上佈滿了許多大大小小的孔隙,這些孔隙的表面長著許多的藻類。 靜靜蹲著不動會發現許多小小螃蟹邊吃著藻類、邊從小孔隙走出來,酋婦蟹及方蟹等體型較大的蟹類會從大孔隙出現,穿梭在礁岩間,寄居蟹則是經常聚集在礁岩上。 潮池周圍有藻類生長的地方,吸引梭子蟹和蝦子在這裡覓食,池子邊緣可以發現石斑魚及許多魚類悠游其中,裸胸鯙則躲在潮池裡的縫隙中。 翻開礁石會發現扇蟹和岩瓷蟹躲在下面,也會發現一些螺貝類。 做為一個研究生物的科學家,需要先了解什麼是科學方法。 簡單來說,科學方法就是一套回答問題的流程,透過整個流程能夠讓你更精確的找出答案。

  8. 2011年12月22日 · 台灣本島約1350公里的海岸線中藻礁海岸僅佔有數十公里然而藻礁不僅具有歷史價值還能保護海岸免於被侵蝕而多孔隙的環境更是許多海洋生物及其幼苗孵育與躲藏的生存空間顯見其是珍貴而稀有且需要保護的天然紀念物與生態系統過去因不熟悉藻礁海岸結構而對其開發或破壞雖已造成無法挽回的命運但未來面對僅存的藻礁海岸我們是不是應該抱持著在山林裡仰望保護神木的方式與態度善待這已走過千年歲月的藻礁海岸? ※ 編按:從野柳到桃園觀音,歷經數千年所形成的藻礁,綿延達10公里, 學者呼籲政府儘快設立地質公園。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