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0月8日 · 若從今天參加美國副總統候選人辯論的賀錦麗Kamala Devi Harris她的華裔律師好友父親所取中文名口中大致了然民主黨親中的態度這對親美的民主同盟國家是一個危險的訊號! 易助長中共「霸道」的氣燄,且「助紂為虐」,對追求自由民主核心價值的人們,是一大打擊! 簡言之,美國民主黨所重視的自由人權理念價值,亦將因「親中」為之蕩然。 包括中共暴虐對待新疆、西藏、內蒙及香港,反使中共取得「正當性」,因為賀錦麗說「中國(中共)」是「美國盟友」! 却無視中共40多年來對美的「欺騙」、「盜竊技術」等邪惡行為,猶寬縱其坐大,反噬美經貿導致受損。 現任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則在辯論會中表示,川普的持續對中強硬,在使雙方公平競爭,同時也要求中國在「對美做出的不公平行為」負責。

  2. 2020年11月5日 · 賀錦麗明顯親中! 」呂秀蓮若拜登失智她接總統台灣面臨大危機. 蔡佩珈 + 追蹤. 2020-11-05 17:56. 人氣. 前副總統呂秀蓮表示若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賀錦麗見圖代理總統職位台灣將面臨大危機。 (資料照,美聯社) 美國總統大選仍在進行開票作業,民主黨候選人拜登(Joe Biden)目前暫時領先共和黨候選人川普(Donald...

  3. 2021年1月20日 · 概要. 美東時間1月20日中午北京香港台北時間21日01:00來臨前不久民主黨人喬·拜登Joe Biden與賀錦麗Kamala Harris分別宣讀就職誓詞成為美國第46任總統與副總統拜登在就職演說中說,「這是美國之日這是民主之日」,「民主勝利了」。 奧巴馬(Barack...

  4. 2020年10月14日 · 2014年單身的賀錦麗經人安排與猶太裔律師燕姆霍夫Douglas Emhoff相親兩人情投意合談戀愛後結婚2016年適逢當了參議員24年的波克塞宣佈退休給了賀錦麗進軍國會的機會她率先宣佈角逐參議員民主黨大咖紛紛表態支持獲得民主黨提名總統歐巴馬和副總統拜登亦為其背書以超過六成的選票擊敗同為民主黨籍的女眾議員桑切斯Loretta Sanchez),意氣風發的邁入華府,登上權力的高峰。 身為國會黑人委員會的會員,賀錦麗為黑人爭取權利,不遺餘力。 今年美國五月由於一名黑人佛洛依得(George Floyd)遭到逮捕,因白人警察處置過當而死,經左派媒體大肆渲染,在BLM(黑人命事關重要)與Antifa(反法西斯)背後操控下,黑人上街暴動,蔓延全美各大城,社會動盪不安。

  5. 2003年,她當選為舊金山地區檢察官。 2010年,她當選為 加利福尼亞州檢察總長 ,2014年連任。 賀錦麗自2017年起擔任美國加州參議員賀錦麗在2016年參議院選舉中擊敗洛雷塔·桑切斯Loretta Sanchez),成為第二位 非裔 女性參議員和第一位 南亞裔 參議員。 [10] [11] 作為參議員,她主張醫療改革、聯邦大麻去罪化、為無證移民提供入籍途徑、《 夢想法案 (英語:DREAM Act) 》、禁止攻擊性武器和漸進式稅制改革。 她因在參議院聽證會上對 川普 官員的尖銳質詢而獲得全美矚目,其中包括對被指控性侵犯的川普所提名的第二位最高法院法官 布雷特·卡瓦諾 。 [12] 2019年,賀錦麗曾計劃角逐次年的民主黨的大選總統提名,但在初選前就退出了競選。

  6. 其他人也問了

  7. 2020年8月20日 · 國情動向. 發布時間: 2020/08/20 11:52. 最後更新: 2020/08/20 12:23. 分享: 【賀錦麗中文名 美國大選2020別以為賀錦麗親中國 中美關係反而恐火上加油. 2020年美國大選在即民主黨舉行全國黨代表大會加州參議員賀錦麗Kamala Harris正式獲得提名參選副總統夥拍拜登問鼎白宮賀錦麗成為首位參選美國副總統黑人女性其專有中文名則成為華人議論焦點但內地傳媒引述專家表示,別以為賀錦麗有中文名就對中國好;賀錦麗向來批評中國,她參選恐為中美關係火上加油。

  8. 2024年2月13日 · 貿易和外交政策. 賀錦麗對自由貿易協定持懷疑態度她曾表示這些協定未能充分保護美國工人環境標準不足她表示她不會投票支持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又在2018年反對特朗普針對中國的關稅稱這損害了美國消費者但她支持特朗普對中國盜取美國知識產權的調查賀錦麗承諾美國將在俄烏戰事中不惜一切代價支持烏克蘭在中東地區賀錦麗支持兩國解決方案以及以色列捍衛自己的權利不過在軍事開支上她則傾向減少支出在2019年她是僅有10名民主黨參議員投票反對龐大的國防預算的。 美國大選|拜登高齡問題受關注 賀錦麗稱準備好當總統 拜登獻花烈士「蕩失路」 賀錦麗尷尬到「腳趾摳地」? 全球AI峰會|賀錦麗倫敦演講 籲對人工智能全面風險採取行動 以巴衝突|美國白宮:拜登賀錦麗與內塔尼亞胡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