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年制 的計算方式是採每個員工的 到職日開始計算 ,所以每個員工的給假日都不盡相同,一旦工作滿 6 個月就擁有 3 天特休假,需在滿 1 年前用完 。 工作滿 1 年有7天特休假,須在滿 2 年前要用完。 曆年制 是公司和員工約定的 年度區間做計算 ,通常是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作為固定計算區間,再按照每個員工年資比例換算該給予的特休天數。 但是普遍公司因了減輕人資業務及方便統一管理所有員工的假,通常會取曆年制的方式做計算。
      portal.workdo.co/zh-hant/post-20230830-newspost/
  1. 其他人也問了

  2. 本文將針對曆年制和週年制兩種特休制度進行比較解釋其差異和計算方式探討曆年制轉週年制可能面臨的問題並介紹 Apollo 雲端人資系統所提供的高效解決方案讓特休管理更加輕鬆特休曆年制週年制差在哪怎麼算? 根據勞動部統計,2020 年至 2022 年止全台違反特休規定導致受罰的企業共有 1,751 家,總罰鍰金額高達 5,350 萬元。 先撇除是故意或過失觸法,這項數據都顯示國內尚有一大部分的企業需要惡補特休相關法規,且特休還分成「曆年制、週年制」兩種算法,常常不小心就搞混,本段 MAYOHR 將說明其中差別,想了解或複習的 HR 及雇主都可以往下閱讀。 (一) 特休曆年制是什麼?

  3. 2024年5月1日 · 在勞基法的規定下勞工享有休特休假的權利但一般來說往往是由公司來決定特休給假方式最常見就是曆年制週年制」,這兩種制度的特休天數有何不同選擇哪種制度計算起來較簡單呢以下透過3個QA來幫您解答Q1曆年制VS週年制有何

    • 曆年制特休、週年制特休哪種比較好?
    • 曆年制特休離職時要怎麼算?
    • 曆年制轉週年制特休計算方式
    • Swingvy 幫你照員工年資計算特休!
    • 出勤管理懶人包都在這

    特別休假是所有假別中,最容易產生勞資爭議的項目,常常因為勞資雙方對計算制度認知的不同,而產生權益上的爭議,除了建議以勞動契約明文約定之外,也一定要先弄清楚曆年制跟週年制在特別休假計算上的差異才行~ (延伸閱讀:勞動契約一定要簽嗎?注意違法地雷,內附合法勞動契約範本) ‍

    無論你原本是以曆年制還是週年制計算員工們的特休,只要遇到離職的時候,都一定、千萬、勿必要使用「週年制」來結清天數,後續無論是離職者要請完所有假,或是他想要直接換算工資,才不會觸犯勞基法!以週年制結清離職員工的特休天數後,若要全數換為工資,那麼就需要先算出他的平均日薪(延伸閱讀:月薪換算日薪怎麼算?「一日工資」算法比你想像的還重要!),接著將離職員工未修畢的天數乘以平均日薪才能確保數字是正確的哦~ ‍ ‍

    雖然以曆年制在每年年初統一給所有員工特休假很快很方便,但是看到這裡相信你也會覺得問題多多、對週年制有點心動,在想如果有個方式可以讓週年制給假更方便就好了對吧? 讓小編私心推薦一下「Swingvy 雲端人資系統」的休假功能,除了能夠讓請假流程加速外,也讓休假紀錄變的更好整理,更重要的是內建週年制依照年資自動給假的功能,預先幫你設定好符合勞基法規範的給假規則,如果公司給的假異於勞基法,也只要設定一次給假規則,從此就不用再手動處理,是不是真的超方便~~ 不過,如果你真的不想用這麼輕鬆又不怕違法的方式計算特休也沒關係,以下小編就帶大家來一起看看如何從將特休天數從曆年制轉換為週年制! 曆年制轉週年制的計算分成兩大步驟,第一步要先結清既有年資的休假天數,第二步是由於週年、曆年制可能產生落差,就需要再與員...

    你還在套超復古的 Excel 公式,一個一個項目拉出員工薪水!?其實,你可以有更現代化、更快速的選擇!Swingvy 是一個專為中小型企業打造的「雲端人資系統」,透過簡單的設計、實用的功能,每人、每月訂閱制的服務,輕鬆幫你解決頭大的人事處理時間,點我了解更多優惠方案! ‍

  4. 2023年12月1日 · 勞基法規定勞工在同一家公司服務滿一定年資可享有特休天數權利但雇主可以選擇以週年制曆年制方式給特休兩種制度的特休天數有何不同選擇哪種制度計算公式較簡單呢週年制VS曆年制特休天數計算方式從員工到職日開始計算年資當滿一定年資時 (半年、1年、2年…等),就可享有法令規定的特休天數權益。 請休期限:從符合請領日當天到隔年年度到職日。 舉例說明. 假設一位新人在2022年7月1日到職,到2022年12月31日年資滿半年,且2023年1月1日仍在職,則享有3天特休假權利,她可以從2023年1月1日開始請這3天特休,並在2023年6月30日前請畢。 接著到2023年6月30日年資滿一年,則可在2023年7月1日開始請7天特別休假,並在2024年6月30日前請畢。

  5. 通常採用週年制時特休天數因為不需換算年資比例可直接對照法規特休天數爭議較少但缺點在於雇主人資必須記得每位員工的到職日個別提醒未休完特休天數而實施曆年制特休的企業通常是因為員工數較多雇主為了方便管理員工休假而統一規定但缺點在於年底時必須統一按比例計算剩餘特休日且計算上較複雜有小數點或容易算錯少給假等問題而造成勞資糾紛另一方面如果許多員工常積假可能年底會有多位員工擠在同一日期排休導致雇主人力調度問題。 Q3:員工離職或契約終止時,未休完特休如何計算?

  6. 使用週年制和曆年制由於計算週期不同會造成特休天數乍看之下不同到底要不要四捨五入進位別怕別怕小編接著就要用最白話最簡單的方式來解釋週年制和曆年制的特休制度怎麼正確計算幫各位傳道授業解惑也! ‍. 勞基法特休天數有幾天? 無論是特休年假特別休假其實背後說的都是同個東西! 為求簡單,我們稍後的解說一律使用「特休」來稱呼,也就是最常產生勞資爭議的假別來舉例。 勞基法第38條 第1項的特休規定: 勞工在同一雇主或事業單位,繼續工作滿一定期間者,應依下列規定給予特別休假: ‍. 1. 六個月以上一年未滿者,三日。 2. 一年以上二年未滿者,七日。 3. 二年以上三年未滿者,十日。 4. 三年以上五年未滿者,每年十四日。 5. 五年以上十年未滿者,每年十五日。 6.

  7. 2022年9月27日 · 週年制特休算法上較簡單從員工到職日開始計算年資當滿一定年資時半年1年2年),就可享有法令規定的特休天數權益至於請休期限則是從符合請領日當天到隔年年度到職日 。 ( 勞基法施行細則第24條第2項第1款規定 ) 目前勞基法規定,勞工在同一家公司服務滿一定年資,可享有特休天數權利如下( 勞動基準法第38條第1項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