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目錄』 一、道是甚麼. 二、道與教的差別. 三、道與人的關係. 四、何以必要求道. 五、得道有四大難. 六、求得大道有甚麼好處. 七、何謂三期末刼. 八、真道天命道統. 九、大道寶貴何以暗渡. 十、求道後修道之功夫. 十一、修道立德. 十二、聖凡分別. 十三、辦功修果. 十四、修道依法行持. 十五、受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十六、修道存心立品. 十七、修道要有始終. 十八、原靈輪廻圖....

  2. 二、道與人有何關係?中庸云:「道也者,不 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道者理也,人必 由之路也。人依乎道德,如火車在軌、如輪船 在水、如飛機在氣。若果火車離軌、輪船離水、飛機離氣,則險象叢生。人若離道,在社會為

  3. 道與人的關係是非常密切不可分割的。 「道」,不在天邊、沒有深不可測、也不是遙不可及;「道」,就在我們的腳邊,就在呼吸之間,「道」就是生活、生命,「道」沒有宗教的界線。

  4. 2017年5月5日 · 道與人的關係是非常密切不可分割的。 「道」,不在天邊、沒有深不可測、也不是遙不可及;「道」,就在我們的腳邊,就在呼吸之間,「道」就是生活、生命,「道」沒有宗教的界線。

  5. 道與德,是中華傳統文化中最早出現的兩個重要概念,也是道學與儒學的兩個代表性符號。 它們共生並進、互補聯動,在先秦時期便形成了領先於世界的道德文化體系。 據《周易》記載,早在3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在"反覆其道"中探索,並堅持"恆其德"的善舉。 到了春秋時期,老子的《道德經》和孔子的《論語》問世,奠定了"道"與"德"的理論基礎和思想體系,至今成為人類文明的標杆。 在元宵道觀的老子雕像廣州,中國. 《道德經》的哲學思想源於《周易》。 《周易》運用圖、文、數演繹物象事理,體現自然變化規律。 《道德經》把自然變化規律歸統於"道",把循"道"而為的善舉界定為"德",首創了"道"與"德"完整概念,並從道法自然的高度,闡述物極必反、天人合一、行知互動、順勢而為的道家思想。

  6. 其他人也問了

  7. 2020年11月29日 · 道是五倫之道。 天地萬物都有它運行的道,人有人道,天有天道,甚至於河川都有它流的水道,假如河川不依照水道去走,可能就會潰堤、氾濫。 同理,天道的這些星體運行,都有一定的軌跡,不按照這個軌跡,鐵定星球跟星球相撞了。 中華傳統文化天人合一,也效法天道,有它運行的軌跡、規則、常道。 老子也說,「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知道做人的常道,不踰越的去落實這些德行,這個人是明白人,知常曰明。 不知常,不知道這些做人的常道,就會產生很多人生的凶相,這個凶相不只會害了自己,甚至於害了下一代。 五常是仁、義、禮、智、信,處處替人著想是仁愛的心。 福田靠心耕,有仁愛的心承傳下去,後代都興旺。

  8. 2011年7月24日 · 由以上的論說看來,道(靈性 良知)與人實有密切關係可惜世上的人卻 不理會,視靈性良知 為身外事 物。 孔子因此而感嘆地說: 「 人人均有個 靈 性門戶,有誰的靈性出入不由此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