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邱國正近日不斷提及的三級防處制度自1999年起上路共分為全體軍官和士兵負責的初級發掘預防」,由心輔人員介入的二級專業輔導」,以及轉送醫院治療的最後一步三級醫療處遇」。

  2. 2019/9/9. 文字. 孔德廉. 攝影. 蘇威銘 曾原信. 冷戰期間,派駐菲律賓、越南、韓國、泰國、日本和台灣的美軍,與當地女子生下了數以萬計的孩子,血統往往為他們帶來身分認同的折磨。 在1982年通過的《美國公法97-359》中,他們被正式定義為 「Amerasian」 ,亞美混血兒。 2019年1月,《報導者》於 〈西方的臉孔在東方悲鳴──亞美混血兒長達30年的尋親啟事〉 專訪了兩位台灣的亞美混血兒林億利(當時化名林毅力)、漢忠。 如今,兩人跨越台美12萬公里的尋親之旅,憑藉「DNA家族樹檢測」獲得了突破⋯⋯.

  3. 2024年3月26日 · 目前台灣《人工生殖法》規定,僅有不孕或有特殊醫療理由的異性戀夫妻可以委託進行人工生殖。 最廣泛被使用的技術,即「試管嬰兒(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IVF-ET)」,是將精子、卵子分別自人體取出,在實驗室內進行體外受精結合成胚胎後,再植入子宮內發育成嬰兒。 《人工生殖法》規定,委託夫妻應至少一人仍存有健康的精子與卵子,另一方則可使用捐精或捐卵,結合成試管嬰兒後,植入女性委託人的子宮,將小孩生出來。 「代孕(surrogacy)」則是指不將試管嬰兒植回女性委託人體內,而是植入其他「代理孕母」的子宮,目前在台灣仍未開放。

  4. 2015年12月22日 · 2015/12/22. 文字. 房慧真. 攝影. 林聰勝 吳逸驊. 反五輕. 環境. 社運. 毓斌、花妹這對活躍社運圈的夫妻檔,20多年前因反五輕運動而結緣。 1990年9月,當時的行政院長郝柏村宣布五輕動工,抗爭運動失敗。 如今「25年後關廠」的高官承諾雖兌現,但遲來的正義,已經不是正義。 1986年毓斌從雄中畢業,考上當年的中興大學法商學院社會學系,負笈北上讀書,照例那個年代的大一男新生,都要在成功嶺受訓。 這年秋天,在鹿港的反杜邦運動正如火如荼,在成功嶺的役男,不得不與之錯身而過。

    • 把「母親」刺在手臂永久紀念
    • 一條記憶父親的棒球線
    • 56歲選擇交棒努力做自己
    • 唯一遺憾「再播一場中職」

    他沒料到,母親離開對他影響如此之大,久久走不出來。甚至曾求助專業心理背景的友人諮商,後來友人告訴他,遺忘,不一定是紓解痛苦的方法,其實「你要去記憶」。從來不曾有刺青念頭的曾文誠,後來在手臂刺下了母親的生日,找到了一種方式,紀念自己最親、也最愛的母親。 即便這次的徒步環島,「最常在我心裡浮現的,也是對母親的記憶。」這或許是年過半百的他,最深沉潛藏的動力──一步一腳印,梳理、沉澱對母親的思念,「很奇怪,走了10幾、20天以後,不自覺會變成小學生。像在路上看到一隻小蟲,就自然會蹲下來、跟牠玩個3、5分鐘。瞬間感覺,我小時候也做過一樣的事,好像回到過去一樣,常常想到媽媽。」 徒步環島的過程中,遇到有人出殯,「我真的就對著那個人(亡者),在心裡問他:『你,沒有遺憾了嗎?』」曾文誠說。 沒有遺憾了嗎?這...

    2001年父親節前夕,曾文誠寫下《一條記憶父親的棒球線》,追憶他與父親短暫且片段的相處時光。「我和父親見面的次數,數來一共不超過10次。」記憶中,父親曾從高雄北上到基隆去看他,父子倆人曾在大操場上接棒球,當時曾文誠從沒想到要問,為什麼父親能教他如何把球投快?為什麼能和他傳接球?也沒多去想,教他做棒球比賽記錄的父親,怎麼會懂這些? 上了高中後,有回和父親一起到台北市立棒球場看球賽,看到父親與方水泉(華興棒球祖師爺)如老友般聊天,也不以為意,那是父親最後一次北上來看他。 東吳大學中文系畢業時,曾文誠的父親已過世,他進入學長開的貿易公司上班,起薪不錯,年年有國外員工旅遊,「這位學長的公司直到現在都經營得不錯。」那時突然在報上看到籌備中《職棒雜誌》徵才廣告,兒時獨自搭公車去基隆打球、看球的回憶,一下...

    從文字工作、走上球評之路,現在每年都有大約120場至140場比賽評述,多年來,始終維持他冷靜、專業但不失情感的講球風格。 僅有2次播報時嚴重「驚聲失控」──2003年亞錦賽台灣擊敗南韓那場「又是高志綱!」躍過三壘手頭頂的高彈跳再見安打,興奮到把身上的隱形麥克風裝置都拍掉;以及2004年雅典奧運台日大戰時,陳金鋒三局上從原浩治手中轟出驚天3分炮創造台灣與當屆奧運四強最接近的時刻。「直到比賽結束前,就是很難去預測或定論結果。棒球場上的變化,有時就是一瞬之間。」這是他認為棒球最迷人的地方。 人在江湖,很難不沾是非。因為體育台轉播權的競爭,讓播球的他也被迫「選邊」,2003年後形同「被退出」中華職棒的播報,如今除了國際賽、曾文誠評球成為「MLB限定」,是球迷、也是他自己,最糾結的時刻。 去(2017...

    有了更多時間做「想做」的事,多年前那個曾經想陪職棒球員馮勝賢跑步,因跟不上、只能放棄乾等的曾文誠,去年上半年先是跑了一場半馬(21公里)、完成113公里的超級鐵人賽(游泳、自由車、跑步);下半年出版了《曾文誠的私房畫》手繪畫冊書,57歲生日前幾天泳渡日月潭,11月8日起展開36天的徒步環台之旅。 徒步環島籌畫近一年,曾文誠看了大量國內外挑戰、冒險的書籍與紀錄片,告訴自己「一定可以做到」。他原本想與兒子一起徒步環島、預訂在去年年初成行,但因為WBC世界棒球經典賽3月開打、加上兒子入伍,才延到了年底,「我想,我自己走也可以。」在妻子的支持下,曾文誠揹起背包出發、要好好看看這片從小生長的土地。 雖然開走頭兩天,雙腳就都起了水泡,心裡也很掙扎,戲稱也曾「想偷偷搭上火車到下一站去」,「但我從小就不是那...

  5. 2024年1月6日 · 2023年12月25日,新北郭姓國三生持刀殺害同校同學。 他接下來有很大的機率,會在收容少年重刑犯的法務部矯正署明陽中學(圖)度過漫長光陰。 (攝影/余志偉) 30年來,台灣校園走向開放,重視兒少主體權,對遊走法律邊緣的少年採「行政輔導先行,司法為後盾」處遇模式。 立意雖好,配套卻尚未確實跟上,導致教育與司法端有不少人感到有心無力,有心者難以施展,無心者難被監督。 但這種變化氛圍的後面,是家庭、學校、司法正經歷的「管」與「教」、「權力」與「權利」的拔河。 《報導者》訪談第一線的班導、心輔老師、中介教育工作者、少年司法人員,並採訪台灣唯一一所專收重刑少年的矯正學校(少年監獄),這也是 新北國三生殺人案 中,國三的郭姓加害人在少年法庭判決後會進入的高雄明陽中學。

  6. 2020年4月15日 · 第1課:收養是在幫孩子找家. 收養是因為孩子需要家,孩子的權益與需求優先,而不是考量大人的偏好與利益。 在台灣,身心發展有狀況、特殊家庭背景(如父母有精神疾病或智能障礙、吸毒、酒癮、入獄、犯罪紀錄等)的孩子,找到歸宿難上加難,如果一直沒有人收養,最後不是進入育幼院,就是送養到國外。 愛慈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李妙儀說,該基金會安置的疑似愛滋寶寶,即使後來已排除感染愛滋病,但收養人仍有疑慮,出養困難,「還是很多人擔心會被傳染。 」後來多半被外國家庭收養。 例如國內有一名確認感染愛滋的孩子,被一對美國阿拉斯加夫妻收養,那對養父母甚至他的手足一併收養,孩子得到很好的照顧;因美國保險給付的關係,孩子的愛滋病用藥不是每項都獲給付,不過養父母也以商業保險來補足,孩子現在長得活潑開朗。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