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可以預期的,今年險業賣的防疫保單「賠定了」,且整體獲利表現將受防疫保單拖累,受影響的程度,端視產險公司其他險種的業務規模而定。 產險業者解釋,保險業的保費收入是合併計算,如果防疫險的理賠金額超過保費收入,就得拿其他險種收取的保費來支付,防疫險的保費收入佔比愈大,對公司的財務壓力也愈大。 無論如何,保單都已賣出去了,疫情也朝著「與病毒共存」的方向發展,所幸目前各產險公司體質健全、資本適足率(RBC)超高,多是法定200%的2倍甚至3倍;目前淨值也足夠尚無增資需求,未來就是看防疫政策如何調整,若可降低隔 ...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3年1月4日 · 為因應新冠疫情所推出的防疫雙險保單賠付情況依舊嚴峻根據金管會3日公布的最新統計2022年產險業雙險理賠總額高達2,116億元其中防疫險賠1,693億元是保費的37倍。 受此影響,多家保險公司領導階層大搬風,一年內辦理增資次數甚至高達三次之多,甚至還要賣樓求資或繳出經營主導權,堪稱人財兩失,雅...

    • 產險業憂心成虧損大海嘯 金管會宣示理賠不再放寬
    • 3、4月仍嚴格匡列 隔離件數暴增
    • 確診人數暴增 虧損倍數成長
    • 防疫保單熱賣 產險業「賠定了」

    為何產險業憂心忡忡,最大關鍵有二,第一是「國內防疫政策大轉向」,從去年的「清零」.轉變為「不堅持清零」,但此波疫情爆發之初,卻又沿用以往作法「嚴格匡列」,甚至「胡亂匡列」,導致第一波在3月底、4月初遭隔離的民眾,在4月下旬陸續解隔後,產險公司的理賠瞬間爆量狂增。 請繼續往下閱讀... 針對防疫險對保險公司財務體質可能衝擊,金管會表示,現階段整體產險業資本適足性(包括資本適足率及淨值比率)尚屬健全;不過,「若確診人數持續攀高,理賠支出也相應鉅幅增加,保險公司資本適足性將面臨挑戰」。 金管會週一(2日)將赴立法院財委會進行專案報告,保險局強調,先前,保險公司基於社會責任,曾對理賠標準進行放寬,例如:確診病患居家照護比照住院等,不過,官員強調,這已承擔許多超逾原保險契約約定之風險,未來不能再以防疫...

    「哪有班上1位學生確診、全班隔離,然後,陪同隔離的父母,其中1人也可拿到隔離通知書?」一家產險業高層痛批。此波疫情在3月底開始確診明顯增加,當時1間辦公室、1間餐廳只要1人確診,可能整個公司、全餐廳員工都遭隔離;最嚴重的是學校,1位學生確診,全班同學加上家長,5、60人可拿到隔離通知書,這樣的情形,直到過去一週(4月23日)之後才改善。 第二個關鍵,也是未來恐將引發產險業系統性風險的因素,在於「確診率」超乎預期。今年以來熱賣的防疫保單,均主打「隔離」或「確診」,就給予2至5萬元的「定額補償」,但年繳保費大多僅需不到1千元。據了解,主要是產險業對於政府的防疫政策有信心,再加上國人多已接種2劑疫苗,因此,在商品設計時,各家產險公司設定的「確診率」,多在1%上下。

    即使在今年4月中,產險業尚未全面停售防疫險時,產險業者仍樂觀的計算:若賣出10萬張保單,1張保單保費600元,確診給予5萬元定額理賠,0.1%的發生率,也只理賠100張、500萬元,但保費收入是6,000萬;如果發生率提高至1%,1,000張保單需要理賠,理賠金額是5,000萬元,因為商品多數網路下單,費用率低,商品應該不至於虧損。 沒料到,確診人數在連續10日超過千人後,進一步大增至每日5千人、8千人,指揮中心及部分專家甚至預估,未來恐370萬人確診,確診率將高達15%甚至30%。 以上述的例子,業者預估的1%發生率若爆增至10倍,10%、就有1萬張保單必須理賠,理賠金額上衝至5億元,早已是保費收入的7、8倍,更不用說多數保單除了「確診」理賠,更大一部分在於「隔離補償」,有些還附帶住院日額...

    可以預期的,今年產險業賣的防疫保單「賠定了」,且整體獲利表現將受防疫保單拖累,受影響的程度,端視產險公司其他險種的業務規模而定。產險業者解釋,保險業的保費收入是合併計算,如果防疫險的理賠金額超過保費收入,就得拿其他險種收取的保費來支付,防疫險的保費收入佔比愈大,對公司的財務壓力也愈大。 無論如何,保單都已賣出去了,疫情也朝著「與病毒共存」的方向發展,所幸目前各產險公司體質健全、資本適足率(RBC)超高,多是法定200%的2倍甚至3倍;目前淨值也足夠尚無增資需求,未來就是看防疫政策如何調整,若可降低隔離標準甚至無需隔離,理賠壓力應可降低。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3. 2023年12月4日 · 王修德直言產險業做了許多防範及精算但沒想到會出在人禍估算此次防疫雙險風暴理賠金額達2700億元至3000億元對產險業是重大教訓走過防疫險風暴王修德觀察以往產險業積極進行費率競爭今年相對較少見其次針對損率不太好的業務今年產險業陸續進行調整及淘汰不會基於行銷考量業務競爭硬做賠錢生意。...

  4. 2023年2月3日 · 受到防疫險理賠影響產險業在2022年5月出現稅前虧損後虧損金額逐月擴大2022年產險業稅前虧損高達1905億元幾乎是產險業15年以來累積的獲利相較於2021年的226億元產險業2022年獲利年減高達2131億元年減是負的943%。 產險業淨值部分,從2022年7月正式跌破千億元大關後,至今仍未回到千億元之上,截至2022年12月底,產險業淨值剩下614億元,2022年整年產險業淨值直接「腰斬」,一整年淨值就蒸發994億元,年減高達61.8%。 2022年一整年產險業為了防疫險理賠皆大舉增資,據保險局統計,已有6家產險完成增資,包含國泰世紀產、中信產、富邦產、新安東京海上產、和泰產、兆豐產,總增資金額高達985億元,創下產險業史上最大增資潮。

  5. 2024年2月1日 · 壽險業. 防疫險. 獲利. 揮別防疫險虧損陰霾2023年產險業在業務承保利益大幅回升下全年稅前盈餘達新台幣175億元年增2,080億元不僅由虧轉盈更一舉創史上次高僅次於2021年的226億元金管會今天公布2023年全年保險業稅前盈餘達981億元年增高達6.27倍主因產險業2022年深陷防疫險風暴比較基期偏低所致。 2023年全年產險業稅前盈餘達175億元,相比2022年稅前虧損1,905億元,年增2,080億元,除了由虧轉盈外,更一舉改寫史上次高成績。 壽險業則受高昂避險成本影響獲利,2023年全年稅前盈餘僅806億元,年減913億元、減幅53.1%。

  6. 2023年4月30日 · 在當時推出防疫保單的業者不多首波疫情襲來並未重創整體產險業不過後續國內各大產險公司開始積極推動防疫保單上市也陸續迎來銷售業績。 2022年5月,指揮中心滾動修正防疫政策,將確診定義從PCR陽性,改為快篩試劑兩條線。 在確診定義變更前,一度曾因確診民眾湧入急診室欲索取PCR確診證明,導致防疫險亂象波及醫護,金管會主委黃天牧罕見現身指揮中心,向民眾喊話保險理賠有2年請求權時效,金管會絕對會要求產險公司依契約理賠,不會賠不到。 累計2022年至9月止,防疫雙險(防疫險、疫苗險)合計理賠金已衝破千億大關。 面對單週理賠動輒數十億元的現金流壓力,兆豐產險、國泰世紀產險、中信產險、新安東京產險、和泰產險與富邦產險等不得不陸續增資。

  7. 2023年5月16日 · 11:01. 去年台灣爆發本土大規模疫情民眾搶著申請防疫險理賠燒出產險業信心危機。 圖片來源:邱劍英攝. 文. 盧沛樺. 天下雜誌773期. 發布時間:2023-05-16. 瀏覽數:12310. 去年初,一家外資壽險總經理意味深長地說,如果銀行定存利率到2%,金融市場會長得完全不一樣。 如今看來,那一席話宛如警世預言。 台灣一年期定存利率雖然沒有破2%,只有1.6%,但已是前一年的2倍。 去年一整年,美國聯準會把利率從0%拉到4.5%,導致全球股債重摔,在金融圈颳起巨大風暴,中斷國內金融業連3年獲利屢創新高的榮景。 成也壽險,敗也壽險. 保險業顯然是重災區。 《天下》百大金融業,2022年總獲利4053億,較前一年腰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