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陳美伶 (1958年 —), 中華民國 政治人物生於 花蓮市,現居 台北市。 為常任 文官 出身,1980年高考法制人員第一名及格進入 法務部 服務,歷任法務部法律事務司長、 行政院 法規委員會及訴願委員會主任委員、 第一次蘇貞昌內閣 行政院副秘書長 [1] 、 臺南市政府 秘書長 [2] 及 林全內閣 的 行政院秘書長 、 賴清德內閣 與 第二次蘇貞昌內閣 政務委員 兼任 國家發展委員會 主任委員與 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管理會 召集人 [3]。 現任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並於 中信金融管理學院 擔任講座教授。 參與台灣法制工作,包括研修民法、制定政府資訊公開法、個人資料保護法、行政程序法、國家賠償法、刑法電腦犯罪、檔案法等。

  2. 2024年6月22日 · 「原來我也可以拿筆桿賺錢!」前國發會主委陳美伶22日以「暢銷作家」身份,舉辦新書分享會。被譽為「地方創生教母」的陳美,卸下國發會主委後,台澎金馬走透透,總在第一線陪跑地方創生團隊。

  3. 陳美伶董事長表示台灣第一個全國性的地方創生基金會成立了! 這是一個讓全世界進入台灣地方創生的入口網站,屬於台灣各地地方創生團隊共同被看見的園地,我們有強烈的使命感,期待透過基金會組織的帶動,可以讓台灣的地方創生成長茁壯!

  4. 21 小時前 · 陳美伶表示,要自信的走出來,找出屬於自己的DNA,展現自己的與眾不同與一模不一樣,我們都有機會被看見,在Web3的世界,做到越在地、越國際。 被譽為「地方創生教母」的陳美伶,服務公職近40年,始終走在第一線,致力於推動地方創生。

  5. 陳美伶認為,台灣雖然整體經濟能力亮眼,但卻非均衡發展。 過去台灣做了四分之一世紀的社區營造、編列超過千億預算的農村再生、結合地方設計的文創產業,卻都沒有成功幫助人口回流地方。 地方創生的核心價值即在「以人為本」,所有地方推動的計畫不能與人脫節。 若要讓人能夠在地方安居樂業,地方必須有自己的產業發展,這即是陳美伶說的「地方DNA」,活化地方每個細胞的關鍵。 地方DNA有時候可以在最不起眼的地方被找尋到,像台南官田的DNA就是在菱角殼中發掘。 官田盛產菱角,過去菱角殼是難以回收的廢棄物,官田區公所和成功大學學者合作,研發出菱殼炭,可以用來改善土壤品質與淨化水質,這對農業復育是一大助益,更保育了珍貴的水鳥。 也因為菱殼炭有取得專利,成功發展成規格化的產業。 圖/ 台南市官田區公所.

  6. 2022年12月26日 · 「台灣就像蕃薯,地瓜就是最好的元素! 」國發會前主委、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陳美伶穿著粉色西裝,微捲袖口拿著2包100%台製蕃薯製品,親切推銷,一包是酥脆的涮嘴的薯片,另一包則是顛覆想像的甘藷製「爆米香」,由台灣在地團隊打造的絕妙搭配,與「舶來品」洋芋片打對台。 陳美伶笑說,台灣從頭看到尾,形狀就是一顆蕃薯,台灣地方雖然「傳統」仍充滿「創新」活力,這些可以外銷國際的產品就是最好的實力。 為了解決台灣城鄉發展失衡問題,2018年時任行政院長賴清德啟動行政院層級的地方創生會報,大魄力宣布2019年為「地方創生元年」,時任國發會主委陳美伶是最重要催生者,更被譽為「創生教母」。

  7. 被譽為「創生教母」的前國發會主委陳美伶,2020年卸任後,走入民間成立「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踏遍全台22縣市協助創生團隊,紀錄在地故事。 在她眼中,台灣推動地方創生5年有何成果? 又面臨什麼挑戰? 「地方創生」這個近年火熱的名詞,源自於日本為減緩人口過度集中都市,提出的一系列振興地方經濟、均衡城鄉發展政策。 有著相似問題的台灣,在2019年由行政院正式啟動國家戰略計畫,鼓勵各地創生活動,當年也被稱作「地方創生元年」。 走過5年,當年的政策催生者陳美伶,已從政府部門走入民間,深入全台上百個鄉鎮,與第一線創生團體接觸,談起這幾年的推動成果,她直說,「前兩年我們在做的是擾動地方,讓大家認識地方創生,中間遇到疫情也沒有斷掉,持續往前走,現在,逐漸在各地萌芽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