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伴隨著第三劑疫苗陸續施打相關公衛及醫藥防護措施更加到位近期國際間與病毒共存呼聲愈高象徵過往喧鬧的疫情發展終將趨於緩和近日越南南韓及英國陸續宣布取消社交距離限制確診者將採不隔離措施意味各國政府將逐步恢復日常生活正軌視為要務。 臺灣在國際農業佔有重要一席之地,除了瞭解新冠肺炎帶來農產外銷局勢變化之外,調整心態做出相對應的農產業結構調整也是疫情之下的必要作為,透過三新策略(發展新市場、新通路、新品項)或許不失為後疫情時代的轉型契機。 對策1 新市場 搶攻國際市場供應鏈 轉型數位參展+辦理線上媒合. 過往外銷業者透過國際間重要食品展覽場域及產業專業展覽場域,增加B2B(business to business)機會,與當地進口商、代理商媒合洽談,向國際買主推介臺灣優良農漁畜產品。

    • 新劑型提供更多選擇 有望建立應用於水田的新型農藥系統
    • 水田農藥開發歷史悠久 目的都是讓農民耕種更輕鬆
    • 水溶性包裝入水即化 環境條件也要注意風的影響

    水稻是臺灣種植面積最廣的作物,雜草防治則是整個稻作生產中不可或缺的環節。1970年代以來,水稻田雜草防治主要使用除草劑,可有效抑制雜草,並大幅度降低除草的人力需求,是臺灣高效率生產稻米的重要助力。 這個讓農民下田更輕鬆的「漂浮粒劑」,是由農委會補助台灣日產化工最新開發的省工型水田除草劑產品。由於近年友善環境及永續農業議題蔚為主流,農業科專計畫申請案過往也以開發生物製劑的計畫居多,台灣日產化工在2017年通過並開始執行農業科專計畫,主要研發省工型水田除草劑,是罕見的化學藥劑第一案。 「支持這件計畫的原因,是我們的農藥產業需要做一些改變。」常擔任農業科專計畫的審查委員、前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長馮海東說明,市場上多為歐美開發的產品,臺灣農藥業者通常模仿製作,等到歐美產品的保護期過後上市,接著搶入...

    身為台灣日產化工第三代接班人的劉智仁董事長表示,水稻除草劑在30幾年前就進入農藥核心市場,對SU(sulfonylurea,硫醯尿素類)這類農藥是一個里程碑,最早配製出來的第一支是杜邦公司的「免速隆」,「我們是第二支──百速隆,活性都很高,低用量就好,1分地只要30到50公克。」 台灣日產化工30年前也獨創片劑產品,當時的電視廣告轟動全臺,主打女性穿著高跟鞋不用下田也能施用,而且1分地只要施用50公克,相當新穎。然而,臺灣農民耕作面積小,且常有大型機具整地不平的問題,「如果片劑投在凹的地方,藥效就擴散不了」,嚴重時將造成藥害。 劉智仁強調「如何讓農民更輕鬆」是台灣日產化工開發產品時的思考核心,漂浮粒劑改善了片劑的缺點,以擴散性問題而言,「它下水會先漂,漂開之後再沉下去,比較沒有分布不均勻的問...

    漂浮粒劑雖為粒狀製劑,但它的體積更小、重量更輕,另外還使用水溶性袋包裝,「這水溶性袋丟下去就溶化,在田間不會殘留」,1包水溶性袋重15公克,以鋁箔袋包裝20包水溶性袋為一份,除了可以避免受潮,一大包鋁箔袋共300公克,正好適合1分地施用。相較原來1分地施用3公斤的粒劑,漂浮粒劑大大節省了9成的施用量,同時也達成減少農藥用量的目標。 「可能自己年紀也愈來愈大,知道膝蓋或在太陽底下工作的抵抗力愈來愈弱,而現在臺灣農業最大問題是沒有人工,農業機器不見得能完全取代。」劉智仁指出,日本很早就面臨這個問題,因此已有漂浮粒劑的技術,只是技術難以直接轉移,因此台灣日產化工自己研發配方與材料,再向日本日產化學公司諮詢如何進行試驗以及田間可能遭遇到的問題,目前已知漂浮粒劑有幾項施用上的限制條件。 首先,水田的水...

  2. 生物農藥主要缺點則有第一可使用的生物農藥種類少不像化學農藥種類涵蓋面廣第二專一性高只對標的害蟲有毒殺作用對其他種害蟲則無常常需使用一種以上的殺蟲藥劑第三對溫溼度有較高需求適宜微生物農藥使用的溫度在2030

  3. 其他人也問了

  4. 目前大統旗下的堆肥廠,共有已正式投產的雲林廠、臺南廠,和建置中的嘉義廠及位於屏東農業生物科技園區的屏東旗艦廠。 超大批量+專利製程 有機肥成本更低更穩定. 大統利用自行研發的快速醱酵設備,搭配2021年起與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簡稱農科院)、中興大學合作技轉的優勢醱酵菌──枯草桿菌之有機肥微生物製程技術,產出肥分、穩定性固液態有機肥,2022年已正式上市銷售,並與超過50種作物品項的農友合作肥效試驗,反應皆相當良好。 大統生物科技集團總經理黃呈均提到,傳統禽糞堆肥加工及有機肥推廣,常面臨三個問題。

  5. 開花、結果、採收並行,IPM截斷病菌溫床,降低後期用藥. 農藥殘留超標屢屢躍上新聞版面,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2016年抽檢3,341件農產品,不合格率達89.1%,其中以大漿果類、豆菜類、核果類,例如連續採收的菜豆、病蟲害嚴重的芒果等,違規比例較。. 要 ...

  6. 雲林地檢署去年查獲地下農藥工廠以毒性化學物質氯化三苯錫製成俗稱白藥膏的三苯醋錫偽農藥為了防堵偽農藥加強有機錫化合物管理環保署修正列管毒性化學物質及其運作管理事項」,依國際管制趨勢禁止氯化三苯錫氧化三丁錫等10種有機錫化合物用於製造殺生物劑農藥),違者若有致人於死可依毒性及關注化學物質管理法》,最重處無期徒刑或7年以上有期徒刑併科500萬元以上1000萬元以下罰金。 過去氯化三苯錫屬於第四類毒性化學物質,沒有訂定禁止運作事項,管理強度較弱,可用此原料作任何用途;但若製成三苯醋錫,因屬《農藥管理法》明定的禁用農藥,仍不得違法製造、加工、分裝、輸入或販賣。

  7. 由於農藥本質是保護植物不受病蟲害影響,促進糧食增產,因此早期臺灣對農藥多採正面評價,而農藥對環境、生態,及身體健康的影響著墨較少。 最著名的案例,莫過於民國70年代,全臺最大的農藥工廠——三晃農藥廠,在臺中大里和太平排放含有重金屬的廢水、惡氣,持續15年,才在地方民眾強烈抗議下關廠。 馮海東補充,其實早在50年代,臺北市衛生局就已經利用生化法做農藥殘留檢驗,換句話說,當時已有農藥殘留的概念,「但大家只知道會中毒,不知如何致毒、對環境有什麼影響。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