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7月18日 · 蔡孟利/當暴衝式「影響係數」來襲,學術獎勵和升等標準如何因應?. 台灣學術圈對「影響指數(Impact Factor, IF)」排行榜之癡迷其來有自,而今年6月底公布的新版IF出現奇怪的膨脹現象,例如《旅行醫學雜誌》成長率比《科學》還3倍,反映出學術界以IF為宗 ...

  2. 2024年1月18日 · 專家學者多次對明揚的環保、工問題提出預警,原本有一次又一次的機會可以阻止明揚大火的發生,卻因為經濟部流於形式的管理與放水,放任明揚長期讓員工暴露在風險的作業環境中,錯失挽救機會,最終釀成悲劇。

  3. 2022年7月12日 · 她在論文中特別匡列出棲蘭的位置原本滿是檜木林的範圍內到了2100年卻只剩少數點位面積大減了9成。 即便距離IPCC發表第3次氣候評估報告已經過了20年,國際上對於氣候變遷的趨勢評估仍相去不遠:根據IPCC在2021年發布的第六次氣候評估 報告 ,最 ...

    • 美國:「居住優先」策略有顯著成效
    • 台灣:3大原因讓政府和社會不去正視無家者居住需求
    • 關注無家者權益的公民團體角色

    事實上,已有眾多證據顯示,積極且優先解決無家者住宿需求的居住優先(Housing First)策略,能十分有效且節省開支地緩解無家可居的問題,尤其是針對長期無家可居者更為有效。在此僅舉兩例:美國猶他州自2005年起,運用居住優先原則推動的相關措施,到了2015年已使長期無家可居的人數從2,000人變成不到200人。北卡羅來納州的夏洛特市在2012年推行此策略為主的方案,參與方案者不但相較於沒有穩定住所前有更多收入、更多社會支持、較少被逮捕,而且一年就共省下180萬美元的大筆醫療支出(每位參與者約省下2.9萬美元),其中包括醫院與急診室使用狀況減少70%。 這種始於美國紐約的方案,不以處遇或工作等條件為前提,先提供獨立生活住居,尊重無家者意願,以社區為基礎提供可及性高的支持性服務。在隨機控制設...

    無家者居住需求得不到回應,問題主要出在台灣遊民政策始終被界定為社會救助問題,而非居住問題。政府雖構建一套相對完整、涵蓋廣泛的社福體制,保障極端缺乏維生能力無家者的生命權,但卻無法有效回應所有無家者最迫切的居住需求,而主掌國家居住相關政策的中央營建署與地方都發局,在遊民政策上並未扮演任何角色,甚至也未意識到有此需要。這與國外處理無家可居問題時以「住宅」與「經濟安全」雙軌並重的狀況相去甚遠。學者雖以跨國比較為例提醒政府,但卻不見改善。 現行體制對無家者被剝奪適足住房的基本權利的現象,是消極以對的。個別地方政府雖積極協助租屋並申請補助,但這種協助的前提是穩定就業或具備老人、身障之福利資格,也常限於量能不足與制度排除的問題,而使成效備受質疑。接觸無家者的遊民工作者絕非未體察到此住宿需求,然而,他們努...

    以往,協助無家者的民間力量主要是具宗教色彩或素樸助人觀的慈善團體,團體運作的主力放在提供無家者實質服務或物資,以及驅使他們找工作、住屋以脫離街頭。在過程中,「助人—受助」連帶如本書第五至七章的描繪,不但危殆且對無家者自我形象、尊嚴、彼此信任,產生明顯負面後果。這並不是說外界不需要協助這群身處社會邊緣且經濟極弱勢的群體,但確實應思考如何讓打造的「助人—受助」連帶更為平等、正向且穩定,而你我皆可參與的公民團體在此過程中即扮演關鍵的角色。藉由關注或參與這些公民團體,將能凝聚民眾的進步力量,帶領台灣在無家者權益改善上進入下一階段。公民團體將在以下3個具體面向上起到實質作用: 第一,督促政府採取積極作為,保障無家者權益。 台灣包括中央及地方政府之所以無法採取積極且適切的作為,究其因在於迎合整體社會保守...

  4. 2022年4月18日 · 傳統的學術期刊經營模式,是學術論文的作者將版權無酬的讓渡給期刊的出版者,期刊的出版者則以販賣期刊給讀者(圖書館或個人訂戶)的銷售所得維持營運。由於早期的期刊出版者多為專業的學術團體(如學術性學會、研究機構或是大學),期刊出版的主要目的是作為學術圈內的專業交流之用 ...

  5. 2021年6月26日 · 報導者則掌握高端疫苗日前發表的一篇國際期刊林宜玲列名最重要的通訊作者」,已是高端疫苗相關研究的直接參與人」。 4月21日英國《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上一篇 論文上 ,刊登高端疫苗的相關研究,證明在倉鼠動物模型中,其疫苗使用的CpG 佐劑可維持疫苗穩定,增強免疫抗原反應,保護倉鼠避免病毒攻擊。 而該篇論文中第一作者是高端疫苗生物製劑公司國際暨公共事務處處長連加恩通訊作者即為林宜玲。 正式國際期刊上,相關研究依貢獻度而掛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通訊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和第一作者(first author)。

  6. 學術欺詐問題在台灣學界屢見不鮮論文被撤回率更高居全球第一然而每每發生學術欺詐問題似乎都僅止於輿論撻伐究竟台灣學界政府部門能如何改革歐美國家又是如何應對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