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高雄 有所記載的 历史 可遠溯至 荷屬時期 前的 明朝 ,而高雄原名包括有 打狗 與 打鼓 等,在 明代 與 清代 兩朝文獻中上述二種用法都曾被採用;至於「高雄」一詞,則是在 日治時期 所命名。 14世紀以前,打狗嶼本為 臺灣原住民族 平埔族 西拉雅 (Siraya)族的分支 馬卡道 (Makatau)族的居住地。 15世紀左右,此地的馬卡道族為抵禦來犯的 海盜 ,以遍植 刺竹 的方式作為防禦工事,並將地名取為「竹林」(Ta-kao)。 有學者認為 馬卡道語 「Takau」一詞應該是指「 雞 」 [1] [2] 。 由於發音似 漢人語言 中的「打狗」(Ta-kau),故被 漢化 譯稱「打狗」或「打鼓」。

    • 京都「高雄」的由來
    • 臺灣「高雄」的由來
    • 「京都高雄」和「臺灣高雄」的偶遇

    作為日本史的研究者,就先來談談京都那個高雄的故事。 其實在日本,以「高雄」為地名的不太多,而且大多集中在西日本,比較常見的是會用上同音的「高尾(TAKA-O)」。所以換句話說,當時用上「高雄」這個字來命名京都右京區這塊土地,自是有它的歷史淵源。有人拿出萬葉假名來呼應故事,我倒覺得不需「尋根」尋的那麼謠遠。按目前的史料來看,京都市高雄的地名來自於當地的名剎神護寺。 神護寺的前身是「愛宕五寺坊」之一的高雄山寺(也會寫成「高尾山寺」)。公元 781 年,倡議和支持桓武天皇遷都的功臣.和氣清麻呂為國家安泰,於該地建立了一座山寺(後來成為和氣氏的菩提寺,同時也是佛僧修行的名地),那就是高雄山寺。 後來 824 年時,清麻呂之子和氣真綱、和氣仲世兩兄弟將高雄山寺和附近的神願寺合併,改稱為「神護國祚真言寺...

    1920 年 8 月,日本的臺灣總督府下達府令,配合統治臺灣政制改組政策,將原本的地名「打狗」(一名「打皷」)改為「高雄」。有人認為當時日本人希望當地「又高又雄」。的確,查考當時的文書和報章,包括訪問後來的高雄州知事,都會看到當時日本和臺灣總督府都公開地強調,想打造高雄成為進出南中國海的樞紐和戰略港口,期待它為日本帝國的發展和大東亞戰略展作出貢獻。 不過話說回來,翻閱當時的總督府令、日本本國和臺灣的報章雜誌,當時官方並沒有公布改名的原因。就目前所見,唯一的說明是「按音便」,也就是將馬卡道的「TAKAU」跟日語的「高雄(TAKAO)」來一個音譯定為地名,然後稱為「高雄」。 至於為什麼要用高「雄」呢?目前沒有明確的官方解釋,但不難想像京都「高雄」在日本人心中的位置和名聲,選用「高雄」來命名,可以...

    最後,為大家介紹一個有趣的發現,恰恰可以在某程度上將「京都高雄」和「台灣高雄」輕輕的連繫起來。 我在前面引用的《高雄山中興記》裡提到: 似乎在古代的京都高雄山上,山猿為數不少。另外,一部成書於日本十三世紀前期,名為《古今著聞集》的故事書裡,提到「高雄之聖」文覺上人的一段小故事。簡而言之,就是某日,文覺正為復興神護山奔走,在附近的清瀧川遇上三隻大猿猴利用智慧,收拾烏鴉,釣上河魚的故事。故事內容並不重要,這裡要提起的是京都高雄山與猿猴似乎是一定的關聯,並利用文覺來強調這一點。 為什麼要提起高雄山與猿猴的關係呢? 其實,查考一本在 1937 年,由當時高雄市印製的《高雄市要覧》裡,介紹了現在位於同市鼓山區的壽山。壽山原名高雄山,在 1923 年 4 月因為慶祝訪台的皇太子裕仁(後來的昭和天皇)生日...

  3. 2019年5月15日 · 在此之前的高雄被稱為打狗」(Táⁿ-káu)。 「打狗」是平埔族馬卡道(Makatau)族的語言,意思有可能是指竹林。 明治時代的打狗郵便局位於哨船頭,當時繪葉書上的打狗英文拼音為TAKU。 (鄭喬維提供) 據說荷蘭人在此地構築防禦工事,並以當地番社之名,稱此地為Tancoia或Tankoya,但從荷蘭時代的番社戶口表來看,卻未見有打狗原住民的記載。 有學者主張明代儒學家陳第在1603年所著《東番記》一書中所描述的「打狗嶼」即是今日的旗津,或說是壽山一帶。 總之,荷蘭時代以後,「打狗」便是用來表示當地地名的漢字。 「打狗」是漢化的譯稱,是用漢字來表示其發音,和字面的意義無關。 驅逐了荷蘭人的鄭成功以及後來的滿清都用這兩個漢字來表示 “Táⁿ-káu”。

  4. 2024年3月1日 · 高雄市 地理位置圖. 高雄 有所記載的 歷史 可遠溯至 荷屬時期 前的 明朝 ,而高雄原名包括有 打狗 與 打鼓 等,在 明代 與 清代 兩朝文獻中上述二種用法都曾被採用;至於「高雄」一詞,則是在 日治時期 所命名。 14世紀以前,打狗嶼本為 臺灣原住民族 平埔族 西拉雅 (Siraya)族的分支 馬卡道 (Makatau)族的居住地。 15世紀左右,此地的馬卡道族為抵禦來犯的 海盜 ,以遍植 刺竹 的方式作為防禦工事,並將地名取為「竹林」(Ta-kao)。 有學者認為 馬卡道語 「Takau」一詞應該是指「 雞 」 [1] [2] 。 由於發音似 漢人語言 中的「打狗」(Ta-kau),故被 漢化 譯稱「打狗」或「打鼓」。

  5. 2024年5月8日 · [5] [6] [7] 地名 [ 編輯] 主條目: 打狗. 根據日本人類學家 伊能嘉矩 的考證,今日高雄沿海早期主要為 馬卡道族 所居住,在該族語言當中,用以防禦海盜的刺竹林稱為 takau 。 而漢人依臺語音譯為「 打狗 」( 白話字 :Táⁿ-káu) [8] ,《 鳳山縣志 》也將當地馬卡道部落記載為「打狗社」 [9] 。 官方文書有時雅化為「打鼓」 [10] 。 西方人則有寫做「Takow」 [11] 、「Tancoia」等 [12] 。 除了打狗外,相對於今日 屏東縣 的 東港 ,高雄曾有「西港」一稱 [13] 。 至於 日本 對臺灣的另一稱呼「 高砂 」或「高山國」,也來自「打狗」之名 [12] 。

  6. 2022年2月14日 · 歷史悠久的打狗高雄是台灣六都之一的院轄市也是台灣最大國際商港地位重要打狗高雄地名的由來與演變過程早就應有明確清楚的記載卻一直有不同說法本文特依歷代文獻詳細明確說明明代1603年高雄最早的地名叫打狗嶼簡稱打狗. 明萬曆30年(1603),陳第〈東番記〉記載:東番夷人,北「起魍港,歷大員、堯港、打狗嶼、小淡水」,「別為社,社或千人,或五、六百。 〈東番記〉的「東番」,指今當時台灣嘉義以南的南台灣,大員(今台南)、堯港(今興達港)、打狗嶼(今高雄)都是海港地名。 各海港附近平埔,皆居住有當時稱為「東番夷人」「社或千人或五、六百」的平埔原住民村社(番社)。 打狗港港邊有山,故稱打狗嶼。 後來皆簡稱叫打狗、打狗港,港邊的山叫打狗山。

  7. www.wikiwand.com › zh-hant › 高雄市歷史高雄市歷史 - Wikiwand

    高雄 有所記載的 歷史 可遠溯至 荷屬時期 前的 明朝 ,而高雄原名包括有 打狗 與 打鼓 等,在 明代 與 清代 兩朝文獻中上述二種用法都曾被採用;至於「高雄」一詞,則是在 日治時期 所命名。 高雄市 地理位置圖. 14世紀以前,打狗嶼本為 臺灣原住民族 平埔族 西拉雅 (Siraya)族的分支 馬卡道 (Makatau)族的居住地。 15世紀左右,此地的馬卡道族為抵禦來犯的 海盜 ,以遍植 刺竹 的方式作為防禦工事,並將地名取為「竹林」(Ta-kao)。 有學者認為 馬卡道語 「Takau」一詞應該是指「 雞 」 [1] [2] 。 由於發音似 漢人語言 中的「打狗」(Ta-kau),故被 漢化 譯稱「打狗」或「打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