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恩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恩農農業)執行陳建興認為,未來農業經營的趨勢,病蟲害防治已不再是主要的課題,改善肥培技術,協助農民提高作物存活率,提升產量及品質,才能一舉減緩三大困境的衝擊。 建立改善土壤條件、簡易省工省時的肥培管理方法. 恩農農業一路走來,從農藥、肥料經銷算起深耕農業領域服務40多年,經歷臺灣農藥使用、演變完整的歷史,體認現今氣候變遷及糧食安全危機,必須從土壤的根本問題解決。 因此,恩農近年除了代理功能型肥料產品,更創新思維也網羅農化領域人才,籌組專業團隊,推動低投入、可持續性的農業,提供農民肥培技術服務,避免時間、資材成本耗費,幫助農民永續經營。

    • 小鮪釣船的太平洋軌跡
    • 回港返鄉漁人虔誠的信仰
    • 船長與漁工齊力打拚

    東港是臺灣西南沿海十分典型的漁港,與隔海對望的離島小琉球,都是靠海吃海的小漁村,早期漁民利用竹筏或小型的木殼船在沿近海打漁,漁源豐富的大海就是漁家的餐桌。這些噸位不大的漁船若是配有動力,就可以離開沿海到巴士海峽捕魚。隨著FRP玻璃纖維強化塑膠科技研發的進步,早期木殼船逐漸被FRP塑膠船所取代;FRP船船速快,而且擁有較佳的冷藏設備,有利於漁獲物保鮮,加上政府低利貸款的誘因,帶動一波造船的風潮。 就在東港小釣船歷經10年發展後,漁民也開始集資,透過漁業合作往南太平洋包括峇里島、帛琉、密克羅尼西亞、馬紹爾群島及吉里巴斯等地的廣大漁場作業。1990年代政府運用我國農、漁業的優勢,透過經貿訪問團加強對中美洲國家合作,開始往巴拿馬和巴西,甚至再轉往大西洋千里達、塞內加爾、西非、迦納及甘比亞等國附近海域...

    10月,屏東東港的清晨,遠洋小釣船「立鴻868」進港了。魚貨收購商的工作人員已在一旁等候。船艙內的長鰭鮪陸續吊掛上岸後,分類、秤重、上貨車,眾人在晨光中動作俐落快速,不到幾個小時,就把捕獲的20餘噸鮪魚運送出去。這些魚貨很快將進入市場,賣給餐廳和家戶,成為消費者餐桌上的美味海鮮料理。 立鴻868的船長、現年44歲的汪治強,跑船至今已19年。看著吊掛上岸的漁獲物,他滿意地說,這次出海收成很不錯。雖然近幾年可捕的漁獲量越來越少,面對來自中國大陸和日、韓等國漁船的競爭,以及出海成本增加,做遠洋漁業船長這一行雖辛苦,卻也小有成就。 船隻靠岸,魚貨交出後,家人親屬也在岸邊等候,一趟出海長達15個月的辛勞頓時消散。汪治強的太太羅秋芳帶來早餐,讓一早忙著出魚貨的漁工們收工後好好吃頓早餐。這次為了東港三年一...

    汪治強是嘉義人,他結婚後才投入遠洋漁業,一直做到後來成為立鴻868的船長,如今已是道地的東港漁民。立鴻868主要捕抓中西太平洋的大目鮪和長鰭鮪等,他說,現今的漁船設備很進步,例如氣象預報、漁場偵測、漁船定位等,讓漁船在海上的作業更安全、有保障。 出海經驗豐富的他,對於我國遠洋漁業管理條例都清楚了解,包括出海時按時回報船位、詳實登錄漁獲資料、不超捕配額的魚種,並且遵守漁區的規定等。他說,國際遠洋漁業的規範很嚴格,為了漁業永續,在漁業署的輔導下,漁民普遍都能了解和遵守。 針對我國訂定的遠洋三法,漁業署不僅透過各種場合向漁民宣導,也建置24小時漁業監控中心進行「預防性監控」,適時提醒漁民遵守有關的作業規定,輔導漁民配合遵守,以維護海洋漁業資源及產業的永續。在落實執法的情形下,只有少數受罰的違規個案...

  2. 其名聲響亮引起郭台銘的注意便指名周俊吉一手策劃鴻海名下的高雄永齡有機農業園區轟動一時。 十年間,周俊吉也依市場需求,陸續發展「巨農有機農場」、「順畦自然」、「健康奇跡」及「吉田田」等不同品牌推向通路。 導入科技,提高作業效率. 周俊吉從農的想法很單純,就是希望藉「科技」解決臺灣有機農業面臨的問題,並針對農業單打獨鬥及噴藥危害的狀態提出解決方案──建立有機農場操作模組化、產值量化、資訊系統化及管理人性化,也讓缺工的農業能用最精簡的人力創造最大的效果;同時,有機會複製、擴大經驗,以利有機農場間相互合作、友善競爭,增加有機農業的產量與產值。 首先,面對數十公頃的不同作物與田間管理,他先以一般的電腦文書軟體記錄栽培過程,包括生產、栽培、防治、採收及產量等。

  3. 其他人也問了

  4. 務農6年、負責田間生產的張展偉指出,務農就是要從田間作業累積起,才能具體訂出生產工作的流程規範,也才能掌握田間瞬息萬變的狀況,避免後續損失擴張。 正因如此,李惟裕在帶領青農時,從不單純指出問題、談空泛的管理概念,更會提出問題的肇因及可能的解決方式。 時生永續農場的成本、人力績效,作物預估產量及實際產量等,皆以圖、表記錄追蹤,方便掌握。

  5. 2022年9月1日 · 層層堆疊的石頭塔砌成圓弧型將海岸線圍起成圈利用潮水漲退把魚群困在堤岸裡再用漁網或手叉網捕撈這是上百年前傍海而居的先民發明的石滬捕魚技法在漁業技術發達的現在已越來越少見甚至因缺乏維護而荒廢傾圮或消失而在桃園有 ...

  6. 2024年5月20日 · 首頁海洋產業. 標籤: 海洋產業. 新聞. 總統賴清德就職演說揭三大產業方向 推動智慧永續 打造臺灣成經濟日不落國. 游 昇俯. 20240520. 中華民國第16任總統、副總統宣誓就職典禮今(20)日舉辦,總統賴清德於就職演說中揭示推動臺灣產業未來發展三大方向,包括 ...

  7. 農業試驗所農業氣象與設施工程研究室主持人姚銘輝,以農業氣象為基礎,發展防範災害的調適策略和設施。 文/曾怡陵 攝影/黃毛. 越來越急遽的氣候變異讓農業災損的風險升高,2018年度農業天然災害損失逾50億元,2016年更高達300億元以上。 農試所「農業氣象與設施工程研究室」研究員暨主持人姚銘輝說:「透過科技的早期預警來防、減災,對農民、政府都有好處。 從被動到主動,不要讓這樣的農損一再發生. 農業龍頭單位——農試所的「農業氣象與設施工程研究室」是農業氣象的關鍵研究室,其研究主軸分為三個面向:農業氣象及災害防範研究、氣候變遷及調適策略的研究、農業設施工程研究。 姚銘輝從研究所畢業後於1992年進入研究室,之後又繼續攻讀國立臺灣大學農藝所博士。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