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劉揚偉(英語: Young Liu1956年 — ),中華民國專業經理人現任鴻海科技集團 董事長 [1]。 生平 [ 編輯 ] 劉揚偉畢業自 國立交通大學 電子物理系67級,並於1986年從 南加州大學 取得電子工程與電腦碩士學位。

  2. 2024年5月26日 · 鴻海科技集團 (英語: Foxconn Technology Group )是源自 臺灣 的 跨國企業 集團,亦為世界第四大的 資訊科技公司 ,1974年創辦,以 富士康 ( Foxconn )做為商標名稱。 其專注於 電子產品的代工服務 (EMS),研發生產精密電氣元件、機殼、 準系統 、系統組裝、光通訊元件、液晶顯示件等3C產品上、下游產品及服務。 旗下多家企業在 臺灣證券交易所 、 上海證券交易所 、 香港交易所 、 深圳證券交易所 、 東京證券交易所 掛牌上市,包括做為集團核心的 鴻海精密 ,在世界多國設有據點,員工總數超過百萬人。 2019年,鴻海榮獲《富比士雜誌》(Forbes)全球百大數位公司第25名。

  3. 2024年5月26日 · 大陆简体. 阅读. 工具. 提示 :此条目页的主题不是 富智康 。 鸿科技集团 (英语: Foxconn Technology Group )是源自 台湾 的 跨国企业 集团,亦为世界第四大的 资讯科技公司 ,1974年创办,以 富士康 ( Foxconn )做为商标名称。 其专注于 电子产品的代工服务 (EMS),研发生产精密电气元件、机壳、 准系统 、系统组装、光通讯元件、液晶显示件等3C产品上、下游产品及服务。 旗下多家企业在 台湾证券交易所 、 上海证券交易所 、 香港交易所 、 深圳证券交易所 、 东京证券交易所 挂牌上市,包括做为集团核心的 鸿精密 ,在世界多国设有据点,员工总数超过百万人。 2019年,鸿荣获《福布斯杂志》(Forbes)全球百大数位公司第25名。

  4. 2024年5月25日 · 郭台銘 (1950年10月18日 — )是 中華民國 實業家 、 慈善家 、 無黨籍 (前 國民黨 籍) 政治人物 ,為 鴻海科技集團 創辦人,曾多年位居 臺灣 首富。 生於 臺北縣 板橋鎮 (今 新北市 板橋區 ),籍貫 山西省 晉城縣 ,畢業自 中國海事專科學校 , 中華民國空軍 高砲 預官 退伍,於1974年創立鴻海,其後長期贊助國民黨 政治獻金 。 退休後亦涉足政治工作,2019年參加 國民黨總統初選 未獲提名,使其轉為與 親民黨 、 台灣民眾黨 結盟;2023年參加 國民黨總統初選 未獲提名,於同年8月28日宣布獨立參選 202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10] [11] ,但最終並未登記而告終。 [12] 早年 [ 編輯]

    • 任職台積電
    • 轉投三星
    • 洩密訴訟
    • 加入中芯

    1992年返台後,梁孟松擔任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師、資深研發處長,是台積電近500項專利的發明人,負責或參與台積電每一世代製程的最先進技術,也是「新製程設備遴選委員會」成員。2003年,台積電以自主技術擊敗IBM,受中華民國行政院表彰的台積電研發團隊中,當時負責130奈米「銅製程」先進模組的梁孟松其貢獻排名第二,僅次於他的上司資深研發副總蔣尚義。2009年2月,梁孟松離開台積電,轉赴國立清華大學任電機工程學系和電子所教授,半年多後前往韓國。

    在三星開出三年相當於梁在台積電任職十年的薪資以及提供行政專機等條件下,梁孟松同意加入三星並同時帶走包括舊部在內的二十多個台積電工程師。 為符合競業條款所規定的競業禁止期限,梁孟松先於2010年10月開始在三星旗下的成均館大學擔任訪問教授,實際任教於三星內部企業培訓大學——三星半導體理工學院(SSIT),2011年7月13日,梁孟松正式加入三星集團,擔任三星LSI部門技術長,同時也是三星晶圓代工的執行副總。 當時三星正處於由晶片製程技術28奈米晶片製程轉向20奈米製程的研發瓶頸,而梁孟松對此主張三星放棄20奈米製程,直接由28奈米製程升級到14奈米製程。,一次完成三代四級跨越,後獲成功;最後三星的14奈米製程量產時較台積電早約半年,而同時台積電推出的製程為16奈米。 梁孟松協助三星成功研發14...

    梁孟松在三星電子任職期間因使三星與台積電技術差距急速縮短,使得他的研發成果受台積電指責,並且讓台積電認為梁孟松涉嫌洩漏商業秘密而對他提出訴訟。台積電於訴訟中指控,從2005年至2009年間,三星電子的代工年營收不到4億美元;自2010年起,三星開始代工蘋果公司的A系列處理器後,代工收入增至12億美元(其中蘋果產品代工收入達8億美元),2013年達39.5億美元,韓國打進少數企業有能力參與競爭的晶圓代工產業;至2018年,三星的晶圓代工收入已攀至約100億美元,並企圖在3奈米製程上再次超越台積電。台積電認為三星的製程技術發展與梁孟松的加入密切相關,台積電法務副總經理暨法務長方淑華對此表示:「就算不主動洩漏台積機密,只要三星選擇技術方向時,梁孟松提醒一下,這個方向你們不用走了,他們就可以少花很多...

    發展與突破

    在與三星的契約結束之後,梁孟松接受中芯國際以年薪20萬美元邀請(不含股權分配和分紅)加入,而中芯國際於2017年10月16日晚間召開臨時董事會宣布梁孟松出任聯合執行長(Co-CEO)兼執行董事,和趙海軍擔任該公司之雙執行長。消息公布後,中芯股價於當日上升並於其後近一個月漲逾20%,而投資商對中芯的評價也為正多於負。 梁孟松從三星帶走包含台灣和韓國的工程師團隊加入中芯,也替中芯招攬昔日在台積電時的下屬周梅生;周在業界之先進技術研發、合作、轉移等項目擁有資歷,專長相關技術並擁有130多項國際專利。在梁孟松的推薦下,周梅生被任命為首席技術官,而梁孟松為中芯招攬達200多位核心成員,其中大部分來自台灣新竹科學園區。由於受競業禁止條款所限,梁孟松所率團隊無法立即投入中芯的新一代產品研發,便參與前代產品改良,提升28奈米製程良率 2016年2月,中芯半導體宣布「28奈米高介電常數金屬柵(閘)極」(HKMG: high k metal gate)工藝成功,成為中國大陸晶圓廠中首家可同時提供28奈米多晶矽(PolySiON)與高介電常數金屬柵極工藝的廠商;此時良率仍不穩定,發展不如預期,至201...

    研發規劃

    梁孟松在完善28和14奈米製程時,決定直接以技術更先進的7奈米以下製程為目標,而全球有能力投入7奈米以下製程的企業為台積電、三星和英特爾三家,英特爾亦將自家設計的7奈米晶片轉向台積電下單。 中芯於2018年上半年向艾司摩爾下單訂購一台價值1.2億美元的「極紫外光刻機」,與此同時,梁孟松與其團隊在研發第二代「鰭式場效應電晶體」時,也同步研發採用新一代N+1、N+2代製程工藝。至2019年下半年,N+1製程客戶導入階段已十分順利;據2020年2月中芯國際2019年第四季度財報會議的公告,在受到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影響下,中芯N+1製程將於2020年第四季開始低批量試產,2021年進行大規模量產。相較之前的14奈米製程,中芯新一代N+1製程性能提升20%、功耗可降低57%。 梁孟松採取與台積電研發7奈米製程經驗相似的方法,在N+1、N+2代製程上發展7奈米製程,計劃於2022年完成。台積電因充分利用極紫外光刻工藝,達到5奈米製程,而其前兩代低階7奈米製程均只需用「深紫外光刻機」(Deep Ultraviolet Lithography, DUV);對於已有相當深紫外光刻技術和設備儲備...

    內外波折

    由於中芯至2020年代無法量產任何5奈米和3奈米晶片,除缺乏相關設備外,亦未掌握最關鍵的八項核心技術,因此梁孟松於訂購極紫外光刻機前制定技術研發路線藍圖,規劃研發關鍵技術領域中不需極紫外光刻機之部分,待設備到貨再研發完成5奈米和3奈米製程;惟此計劃引發中芯內訌。由於5G手機的需求增長,電源管理晶片在全球市場缺貨,聯合執行長趙海軍在公司董事會提議擴充產能以滿足電源管理晶片的需求,遭梁孟松反對,梁認為此種成熟產品不如自己掌管的先進位程重要。之後,梁孟松因其理念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晶片自主政策而在爭論中獲勝,使5奈米以下製程的研發工作順利進行;同時,中芯因此失去原可進帳的電源管理晶片收入,造成包括大股東大唐電信等股東對此不滿,而外界亦流傳趙海軍因此與梁孟松不和。 除了企業的內部傾軋,2019年底因美國施壓,荷蘭政府延緩向艾司摩爾授予其對於中芯的出口許可證,使原先梁孟松計劃於同年底安裝極紫外光刻機的規劃至2021年無法完成。2020年12月,中芯再遭美國制裁,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清單,若事前沒有美國政府所授的出口許可證,中芯將無法獲得任何高階晶片製程所須的美國技術,梁孟松的計劃亦因此...

  5. 于2019年经鸿董事会通过,接任鸿董事长 [2]。 上任后,提出Foxconn 3.0等策略,以3大核心技术(AI、半导体、新世代通讯)与3大未来产业(电动车、数位健康、机器人),简称3+3,做为发展策略主轴 [3] ,目标是提升毛利率到10%以上,并从劳力密集进入到脑力密集的产业 [4] 。

  6. 進入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 擔任研發副總裁,與 林本堅 、楊光磊、孫元成、 梁孟松 、余振華等人並稱「台積電研發六騎士」 [3] ,2006年7月首度退休,2009年被 張忠謀 返聘後擔任 營運 ,2013年再度退休。 西進中國大陸地區 [ 編輯] 2016年12月首次加入 中芯國際 ,2019年6月加入 武漢弘芯 擔任 執行 ,2020年12月15日重回中芯國際擔任副董事長,引發中芯國際聯合 執行 梁孟松 辭職。 [4] [5] [6] 不過2021年3月中芯獲得美國鬆口批准ASML供貨時,聲明書披露兩人均繼續任職中芯。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