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鼠形動物是指外表長得像老鼠的小型哺乳類動物。台灣的鼠形動物有鼩(ㄑㄩˊ )鼱(ㄐㄧㄥ-)、鼴(一ㄢˇ)鼠、老鼠和體型較大的松鼠及鼯(ㄨˊ)鼠,雖然外貌有些相似,但牠們在分類上卻大不相同。

    • 鼩鼱?鼴鼠?傻傻分不清楚
    • 鼠科的老鼠才是「正牌」的老鼠
    • 鬼鼠不是外來種
    • 常見的鼠名問題

    臺灣的鼩鼱(ㄑㄩˊ ㄐㄧㄥ)與鼴鼠有 10 種,這是一群視覺不發達,隱藏在植被底層,幾乎難以被察覺的低調生物,但牠們可是敏捷的掠食者,憑藉發達的嗅覺、觸覺捕捉昆蟲、蠕蟲等無脊椎動物為食。鼩鼱與鼴鼠的代謝率比一般哺乳動物高,必須不停地進食以補充熱量,每天吃下的食物至少需與自己等重,有些種類甚至斷食 3 小時即有死亡之虞。鼩鼱與老鼠外觀不同之處包括吻端尖細、有前臼齒、牙齒呈尖錐型、眼睛極細小,前後腳趾均有 5 趾。 很多人沒聽過鼩鼱,但其實很常見,闖進住家覓食蟑螂與廚餘的錢鼠(臭鼩)就是一種大型鼩鼱。另一種大型鼩鼱是稀有的水鼩,分布於高溶氧的乾淨溪流岸邊,目前僅見於國家公園境內。至於其他種類體型都很小,多在 10 公克左右,常見的有灰麝鼩、荷氏小麝鼩,臺灣長尾麝鼩等3種。高冷山區另有短尾鼩、臺灣...

    「正牌」的老鼠屬於囓齒目鼠科,典型特徵包括大耳朵、大眼睛、無前臼齒、臼齒寬平,以及無所不咬的橘色門齒。老鼠吻端較鼩鼱圓鈍,並不尖細。老鼠的前腳僅 4 趾,後腳有 5 趾。 臺灣的老鼠有 14 種,大致可分為超過 200 公克重的大型鼠,50-200 公克重的中型鼠,與重量小於 50 公克的小型鼠。分布在高海拔山區的有高山田鼠、黑腹絨鼠、臺灣森鼠等 3 種小型鼠,一種中型鼠即高山白腹鼠,這些高山種類多擁有特別柔軟與厚密的鼠毛以適應高山寒冷氣候。低海拔的野生老鼠則有月鼠(又稱田鼷鼠)、赤背條鼠等 2 種小型鼠,中型的小黃腹鼠,與可達 1 公斤重的鬼鼠,這 4 個種類除了分布於荒野之外,也都能適應耕作中的各種作物田園。還有兩種老鼠對溫度的適應性超佳,從海邊直到 3000 公尺高山皆有分布,牠們是以...

    鬼鼠是否為外來種是一個常被引述的懸案,起因於史溫侯(1863)文中的一句話,提及臺灣的鬼鼠可能為 1630 年代荷蘭人所引進,但無提出任何根據。事實上鬼鼠的臼齒、肢骨等遺留於臺灣各地考古遺址中並不罕見,本館發掘的臺中清水中社遺址、安和遺址等均有鬼鼠的出土紀錄,故鬼鼠直到 1630 年代才被引進之說,與考古界的發現並不吻合。而本館張鈞翔博士與日籍學者河村愛等人於 2019 年發表了來自臺南菜寮、距今約 70 萬年前的鬼鼠臼齒化石,更為鬼鼠的長期存在提出新證,日後若再結合更多考古資料,應可充分說明鬼鼠確實是原生種,並非 17 世紀才引進臺灣。 前述的 10 種野鼠均以自然環境為主要棲地,甚少侵入住家。另有一類家棲性老鼠則專精於寄生人類環境,以人類食物為主食,甚至無法獨立生存,人們最常見到的鼠種也...

    坊間一些鼠種現況資料將小家鼠等同月鼠,或將臺灣的屋頂鼠寫成玄鼠(Rattus rattus),是常見的名稱錯誤。臺灣的家鼠(屋頂鼠)實際上是亞洲家鼠(Rattus tanezumi),並非玄鼠。至於玄鼠這個名稱出現於早期臺灣文獻中,是由於臺灣的亞洲家鼠在一開始命名時就被誤認,並沿用玄鼠學名很久,直到 2005 年才獲得正名。玄鼠又稱黑家鼠,亦別名屋頂鼠,是世界廣布種,唯至目前為止沒有牠分布於臺灣的確實證據。 名稱最讓人困擾的應是小黃腹鼠,牠的腹部為純白或灰白色,帶有黃色的個體很罕見,那為何稱牠「黃腹」鼠呢?原來牠的名稱源自於近百年前日本文獻,寫成日文漢字,是日文名稱並非中文。早期的研究者因還無法掌握其種內變異,遂以為小黃腹鼠也有腹部黃色的個體,後來日本學界終於釐清小黃腹鼠(Rattus lo...

  3. 老鼠繁殖力強,加上當時環境衛生不好,常「鼠」滿為患,中央單位為了推行「滅鼠計畫」,由中央、縣市政府及鄉鎮公所分別編列預算共同執行,並邀集衛生、環保、國防、交通等機關共同推動「臺灣區滅鼠週」。. 民眾們打死老鼠並截取老鼠尾巴,帶到 ...

  4. 鼩鼱是一種體型細小、外貌有點像一種長鼻 鼠 的哺乳綱動物──雖然兩者的外貌有點相像,但其實並沒有任何關係。 鼩鼱的腳有五隻有爪的腳趾。 另外, 樹鼩鼱 和 象鼩鼱 雖然名稱上有「鼩鼱」二字,但並不屬於鼩鼱科,而是分別屬於 樹鼩目 及 象鼩目。 鼩鼱在世界的分布很廣泛:在主要的溫帶大地上,就只有 大洋洲 的 新畿內亞 、 澳大利亞 及 紐西蘭 並沒有原生的鼩鼱;在 南美洲,雖然亦有鼩鼱,但主要集中在北部,特別是 哥倫比亞 一帶。 科學家發現在冬天時,這種動物的身體會隨之縮小,連大腦也是 [來源請求]。 分類. 鼩鼱科動物可分為以下三個亞科 [2]: 麝鼩亞科 (Crocidurinae):又名 白齒鼩亞科,有9屬208種。 鼩鼱亞科 (Soricinae):有11屬116種。

  5. 鼩鼱(qú jīng),屬於食蟲目鼩鼱科,靠吃蚯蚓、昆蟲等為生,雖然長得極像老鼠,但其實兩者沒有任何關係。 它是最早的有胎盤類動物,產生於中生代白堊紀,是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動物(體長僅4~6厘米,尾長4~5厘米,體重2~5克)。

  6. 2020年8月17日 · 牠的造型其實和國外電影中的土撥鼠差異很大。 問:真神奇。 這種動物最初是誰發現的呀? 答:臺灣鼴鼠是著名的十九世紀英國博物學家羅伯特·斯文豪 (或譯為史溫侯,Robert Swinhoe)所發現的。 問:哇喔,又是斯文豪,他的確是臺灣很多野生動物的最佳記錄者。 臺灣鼴鼠有什麼生態特性呢? 你說牠們會挖地道,那這樣是否會對植物根系造成影響呢? 答:臺灣鼴鼠的地道中會有比較膨大的洞穴,那是牠休息的地方。 然後牠會從固定的通道中繼續挖掘分支道路來進行覓食。 在這個過程中,如果遇到植物的根系,有時確實也會被牠們所剷除,但這其實只是為了去除地道的障礙物,牠們不會像老鼠那樣主動啃咬破壞植物。 只是因為牠們挖洞的隨機性,有時確實會破壞到莊稼或是破壞到農人儲水的田埂,因此讓農人哭笑不得。

  7. 2018年7月31日 · 鼴鼠帶著「鼠」字,體型又跟老鼠很相近,所以常常被誤認為囓齒動物,但他們其實與老鼠沒有什麼親緣關係。 鼴鼠為鼩鼱目動物,鼩鼱目動物皆為小型的哺乳類,跟囓齒目的鼠有相似的外型:尖尖的嘴巴、短短的小腿,連名字中都有「鼠」這個字,才常常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