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22日 · 然而,聯詠公告的 8 席董事候選人名單全為自然人,大股東暨現任法人董事聯電(2303未入列,震撼業界。 這是聯詠自 1997 年從聯電分割獨立後,聯電首度退出聯詠董事會。

    • 聯電換了一個腦袋,王石公開 400 天密謀計畫
    • 追求投資報酬率,不一定要是市場老大
    • 瞄準先進製程,爭取具戰略價值客戶為目標

    「聯電的客戶群縮小,但先進製程每個世代,產能的投資成本愈來愈高。」他分析。如果把聯電和台積電比喻成戰艦。在先進製程的戰爭中,聯電這條戰艦愈來愈小,台積電愈來愈大。過去 18 年,每當台積電這條大船換上口徑更大的大炮,聯電也努力要做同樣的事,期待靠技術領先,擴大規模;但 18 年過去了,這件事卻一直沒有發生。 追趕策略讓聯電長期處於劣勢。「一旦客戶群變小,技術和資源就變少,你持續投入,但是推出的時間會比人家晚。」經常出現的狀況是,聯電趕上台積電最新製程時,這項新製程也過了價格最高的黃金時期,開始降價;同樣投入先進製程,聯電就要花更多時間,才能把投資在研發和建置產能的錢收回來。 就以 28 奈米為例,曾是晶圓代工產業最賺錢的服務,聯電是少數緊追在台積電之後開發出28奈米製程的公司;但只要聯電一追...

    如果現金流改善,聯電會再投入 7 奈米技術嗎?接受《財訊》採訪時王石堅定地表示,「不做!」因為他算過,聯電的規模,做 7 奈米沒有效益,中芯、格羅方德,背後有中國政府和阿布達比的資金支持,聯電沒有富爸爸,繼續追先進製程並不理性。 但是,不參與先進製程競爭,未來聯電該如何成長?王石的選擇,是回過頭來,把資源投在聯電擅長的市場上,把規模比他更小的公司擠出去! 王石分析,現在全球晶圓代工的市場規模約為 600 到 700 億美元,最先進的製程佔去其中 100 多億美元市場,像 FINFET 的市場年成長率達 29%。但較為成熟的製程,市場規模也有 500 億美元,這 500 億美元市場,每年仍在緩慢成長,「未來也會到 600 億美元。」 他發現,在這個市場裡,聯電的優勢就很明顯了,「聯電的研發資金...

    「聯電要在成熟製程做出影響力。」這是洪嘉聰的盤算,例如,聯電宣布併購日本三重縣富士通的 12 吋廠,併購之後,全世界 90、65 和 40 奈米的產能,聯電擁有 22%。買下這個廠後,聯電在12奈米以上製程的全球市占率就會突破 10%。 換句話說,未來全世界電子公司需要這些半導體技術,就必須把聯電當成重要的合作夥伴,聯電因此可以擁有更穩定的客戶關係,改善投資回報率。 根據《財訊》報導,當別人只看到傳統製程微縮的商機時,王石卻認為,下一步,還可以在現有的邏輯製程上,加上耐高電壓的製程、加上嵌入式記憶體的技術,就像堆積木一樣,每增加一項新技術,產品的價值就會提高。近期8吋晶圓廠的產能供不應求,就是因為有很多成熟製程的新應用出現。 「這個領域不缺成長題材。」王石說明,「嵌入式記憶體,RF-SOI ...

  2. 2024年1月8日 · 00919、00915、00918,均在 2022 年發行,因為發行時間較短、資金規模也較小,但在首年就能繳出高殖利率,以及股價穩定的成績,以下分別介紹這 3 檔 ETF 的特色:

  3. 2024年4月1日 · 文章目錄(點擊可直接前往該段落):. 買股票第 1 關:新手投資必先了解公司基本面. 買股票第 2 關:從 EPS、ROA、ROE 3 大指標看懂股票賺不賺錢!. 買股票第 3 關:從本益比、本淨比、殖利率看懂股價合不合理!. 從K線、均線的技術分析面看懂股市多頭、空頭徵兆.

  4. 2024年1月16日 · 回顧 2023 年臺股表現,大盤指數從 14108 點一路向上,最多上漲超過 3800 點;相較 2022 年全球股債市雙跌局面,2023 年臺股表現相當亮眼。. 根據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TDCC)統計,截至 2023 年 12 月底,臺股證券戶數全年新增 97.8 萬戶,開戶人數達 1227 萬人,凸顯 ...

  5. 2021年9月23日 ·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330-TW)傳出一口氣開除 7 名員工,由於罕見同時對一批人祭出嚴重處分,引發市場討論;從過去科技業員工遭革職的案例來看,原因大多是發生貪瀆弊案、竊取營業秘密或違反公司原則等,情節重大者,更直接遭公司提告。. 台積 ...

  6. 2024年3月21日 · 股價(截至 2023 年 11 月 23 日) 17.99 元 16.08 元 15.30 元 特色 聚焦科技股。 一年 2 次調整成分股,4 月依股息挑選、9 月以成長屬性選股。 主打中小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