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二十四節氣表. 開始進入春天,萬物復蘇。. 這時春風遍吹,天氣漸暖,冰雪溶化,空氣濕潤,雨水增多。. 天氣轉暖,春雷震響,蟄伏在泥土裏的各種冬眠動物蘇醒過來及開始活動,所以叫驚蟄。. 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 這一天南北兩半球晝夜相等。. 大部分 ...

  2. 3 天前 · 24節氣是一種古老的時間系統,代表著自然界的律動和節氣的變化。 在古代,人們發現每當太陽達到15度的倍數位置時,自然界會出現明顯的節氣變化,如季節、氣溫、降水、天氣等。

  3. 2016年,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將「二十四節氣——中國人藉由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列入人類 非物質文化遺產 代表作名錄。 該非遺項目的擴展名錄包括: 九華立春祭 、 班春勸農 、 石阡說春 、 三門祭冬 、 壯族霜降節 、 苗族趕秋 、 安仁趕分社 。 [2] 起源 [ 編輯] 中國古代利用 土圭 實測 日晷 ,將每年日影最長定為「日至」(又稱日長至,即 太極圖 中 四象 的太陰、長至、 冬至 ),日影最短為「日短至」(又稱短至、 夏至 )。 在春秋兩季各有一日的晝夜時間長短相等,便定為「 春分 」和「 秋分 」,人類各民族多有此四。 在 商朝 時只有四個節氣( 四象 ,即 四季 ),到了 周朝 時發展到了八個( 八卦 )。 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

  4. 有人認為二十四節氣是根據農曆制定,但事實上,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國曆(陽曆)制定 ,是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把一年劃分為24等份,每等份各佔黃經15度(一年365天除以24,每等份大約15),因為太陽通過每等份所需時間幾乎相等,故二十四節氣的國曆 ...

  5. 二十四節氣表是中國古代制定的農業曆法,依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和地球公轉軌道而制定,將一年劃分為24個節氣。 每個節氣反映了氣候、物候和農作物的生長規律,為農事生產提供了重要的指導依據。

  6. 節氣 二十四时节和 气候 ,是 中国 古代用来指导 农业 之 历法 曆注 [1] 。 中国傳統夏曆( 農曆 )是一种「 阴阳曆 」,同時根据日、月运行制定,「陰」是以 朔望月 为基准确定,「陽」是以地球自冬至繞太陽公轉一圈为基准确定歲實,每 回歸年 約365.2422日,二十四節氣據此而劃分,其中: 春分 是於 黃經 (太陽經度或天球經度)0°( 春分点 )。 夏至 是於在 太陽 到達黃經90°時(太陽幾乎直射 北回歸線 ,北回歸線以北 白晝 最長)。 秋分 是於黃經180°( 秋分點 )。 冬至 是於在太陽到達黃經270°時(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白晝最短)。 一年劃分了二十四節氣,與現代曆法將 一日 劃分為二十四 小時 ,兩者數字同為 24 。

  7. 2023年5月3日 · 24節氣是中國古代農曆中將一年分為24個時間節點的方式,每個節氣代表特定氣象和農事活動,也與人們的生活節奏、飲食養生息息相關。 了解2023二十四節氣日期、由來、意涵、口訣,現在開始順時養生。

  8. 二十四節氣的天文資料是根據英國皇家航海曆書局及美國海軍天文氣象台提供的天文數據計算。 以上的時間是香港時間,即協調世界時加 8小時。 相關閱讀: 二十四節氣 http://www.hko.gov.hk/tc/gts/time/24solarterms.htm. 二十四節氣(香港聯合國教科文之友) http://friends.unesco.hk/en/2017Apr/zh/A4.html. 二十四節氣的日期及時間資料.

  9. 基本介紹. 中文名 :二十四節氣. 外文名 :24 solar terms. 起源年代 : 上古時代. 曆法 :乾支歷(又稱節氣歷) 劃分依據 :地球在黃道上的位置變化. 反映 :地球的回歸運動,寒暑季節的變化. 起源 :北斗七星斗柄頂端的指向. 理論反映 :太陽周年 視運動. 節氣由來. 規律. 二十四節氣,是上古時代人們以北斗七星斗柄頂端的指向確定。 其也與地球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變化有關,每一個節氣分別相應於太陽在黃道上每運動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而制定的氣候規律。 地球繞太陽運行的軌道古人命名為“黃道”,也稱“日道”,將黃道等比例分成24份,之間相隔15° ,就形成了24個節氣。 24個節氣其實就是24個時令點,每月2個。

  10. 古代農民可能記不準日期和時間,卻往往對二十四節氣瞭如指掌,這是因為節氣與農業有着密切的關聯,廣大中國農民所熟悉。.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人民為適應「天時」、「地利」,取得良好的收成,在長期的農耕實踐中,綜合了天文與物候、農業氣象的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