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6月1日 · 要做到病原追蹤,必須要有 2 項利器,第一是夠精準、夠全面的基因檢測技術;第二則是要有足夠的資料庫來比對,找出造成致病、致死的病原體,如果資料庫夠大,即使是新興的病原體,也能透過比對來找出最相近的基因,進而了解它可能的來源。 而病原追蹤有多重要,從這次的疫情中就可以看得出來。 除了能分析感染源頭是誰之外,也能找到相近的群聚,精準圍堵疫情;同時也能透過病毒的變異情況,來預測下一次的傳染高峰,無論是疫情預判、篩檢、藥物研發,甚至是疫苗,都仰賴病原追蹤的技術。 然而超前部署了一年多,為什麼台灣面對大量的本土病例爆發,在病原追蹤上還是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 台灣病原追蹤的困難點:工具精準度不夠、缺乏在地資料庫. 「這個問題不是說有技術就可以做到的,在科技的發展下,電腦可以不斷進行更新學習。

  2. 2017年12月8日 · 大多數的病例以 自體免疫疾病 為主,最常見的有紅斑性狼瘡、 類風濕性關節炎 、 僵直性脊椎炎 、乾癬性關節炎等,這些都是屬於自體免疫的疾病,第二常見的有痛風性關節炎、及退化性關節炎等,是與骨關節相關的疾病,最後就是過敏性的問題,過敏性 蕁麻疹 、過敏性鼻炎等,以上都是在門診中常遇見的疾病。 Heho編輯問:通常出現什麼樣的症狀,可以到風濕過敏免疫科尋求幫助? 蔡秉翰醫師答: 若出現 不明原因的皮疹、 發燒 、多處關節的腫脹疼痛、嘴巴破、落髮,或是下背痛(長達三個月以上),以及反覆性發作的尋麻疹,都可以前來風濕過敏免疫科諮詢及檢查,找出致病原因後,醫師會協助是否要轉往其他專科來做更進一步的治療。

  3. 2023年10月30日 · 1. 下視丘、腦下垂體或腎上腺的功能受到影響. 人體內可體松的調控來自於下視丘-腦垂體-腎上腺系統(HPA axis)。 下視丘與腦下垂體可以視為上游器官,最終會分泌出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這個激素的作用器官為腎上腺,會讓腎上腺製造出可體松。 在這個三個器官形成的系統中,只要其中一個地方的功能受損,都可能會導致體內可體松不足。 例如腦部發炎或缺血、手術或全腦放射性治療造成下視丘或腦下垂體功能低下;腎上腺感染、外傷或被免疫系統攻擊造成破壞,都可能讓體內可體松的產量不足,產生低下的症狀。 2. 藥物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現今免疫療法為癌症治療帶來新契機,但也有可能造成腦下垂體功能異常,進而引起下游的腎上腺無法製造出足夠的可體松。

  4. 2021年4月4日 · 心血管問題是國人奪命疾病的前幾名,往往民眾出現不舒服時,懷疑難道是血管組塞了嗎? 但因為血管在身體裡面到底要怎麼知道狀況? 心臟科醫師解析:「其實用最重要的血管-『頸動脈』就可涵蓋全身血管健康的指標。 「頸動脈」就代表全身的血管. 病人常常問心臟科醫師說:「你可以幫看看血管有沒有阻塞嗎? 」其實血管發生明顯的動脈硬化時,單單靠抽血檢查是無法知道的,心血管檢查那麼多種,到底哪一種才能知道血管的阻塞程度。 汐止國泰綜合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葉勳龍解釋:「從最重要頸動脈就能略知一二,頸動脈在脖子上,它跟其他血管一樣只是大小的問題,都是同一個身體,理論上不管是硬化還是阻塞都是全面性的。 高風險族群定期做「頸動脈超音波」遠離腦中風.

  5. 2018年8月1日 · 首先,第一個概念就是不能取代傳統療法,「如果可以進行手術切除就應該這樣去治療」,而免疫療法是輔助傳統療法,進行避免復發的補強措施,並非取代傳統療法。 其次,他強調引進HITV療法,並不是要排斥其他的癌症療法,因為HITV也並非可以對應所有的癌症,但對於部分適應症的治癒率極高。 而在蓮見家族三代長達87年的努力下,已經在臨床上累積了2萬個病例,以及15萬個疫苗使用病例,進而歸納出可以治療的適應症,能夠幫助適合HITV療法的癌友,在輔助傳統療法的基礎上,提升癌症的治癒率及存活率,幫助許多台灣的癌症家庭走出陰霾、續享天倫之樂。 延伸閱讀. 《人物專訪》GICC董事長郭晶耀:台灣免疫治療特管辦法領先全球! 文/黃聖筑 圖/許嘉真 攝影/盧映慈.

  6. 2023年12月15日 · 良視眼科院長梁章敏醫師表示,SMART TransPRK 屬於表層手術,手術是用準分子雷射削切角膜上皮以矯正度術,術中沒有掀角膜瓣,不用擔心角膜瓣相關併發症,術後角膜較為穩定,適合喜愛運動者選擇。 此外,因為直接施作於角膜上皮,而上皮可重新再生,對於術後乾眼的影響較小,也能保留較厚的角膜基質層。 不過,因為施作傷口直接暴露於眼球表面,術後的不適感會比較明顯些。 梁章敏醫師說:「術後 2、3 天會有流淚、畏光、酸澀、異物感等不適感,大概 1 周會逐步緩解;大概 3〜4 周後,等角膜上皮新生完成後,視力就能完全恢復到穩定。 因此,如果期望術後馬上恢復視力者,可能需要思考一下。 LASIK 修護期短,最怕角膜瓣併發症.

  7. 2023年6月20日 · 最新版的高血壓量測指引建議以居家量測血壓代替門診量測,主因是在門診量測血壓的準確度有限,不少患者有「白袍症候群」造成就醫時心情緊張,加上前往醫院途中匆忙,導致休息時間不足,進而影響到血壓的準確度。 722 居家量測. 台灣高血壓學會與台灣心臟學會參考國際不斷更新的高血壓建議,提出「722」的量測血壓原則,讓一般民眾可以了解血壓的狀況: 7: 連續量測 7 天(希望至少 4 天以上)。 2: 一天量兩回,早晚各一回。 早上:起床後一個小時內量測,要先排尿排空膀胱,在吃早餐及藥物前量測。 晚上:睡覺前一個小時內量測。 2: 每回量測至少 2 次的血壓,每次間隔至少一分鐘,取平均數值。 (如果有特殊心律不整要量 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