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新竹縣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新竹縣 ( 客家话 : Sîn-chuk Yen , 海陸腔 :sinˋ zhug rhanˇ, 四縣腔 :xinˊ zugˋ ien; 臺灣話 : Sin-tik-kuān ),是 中華民國 的 縣 ,位於 臺灣 西北部 ,為臺灣客家大縣,北臨 桃園市 ,南接 苗栗縣 ,東南以 雪山山脈 與 宜蘭縣 、 臺中市 相連,西部面向臺灣海峽,西與 新竹市 交界。 全縣總面積約1,427平方公里,除 鳳山溪 、 頭前溪 中下游沖積平原外,其餘大多為丘陵、台地及山地 [3] 。

  2. 5 天前 · 臺灣正體. 工具. 此條目介紹的是目前臺灣的縣。 關於其他用法,請見「 新竹縣 (消歧義) 」。 新竹縣 ( 客家話 : Sîn-chuk Yen , 海陸腔 :sinˋ zhug rhanˇ, 四縣腔 :xinˊ zugˋ ien; 臺灣話 : Sin-tik-kuān ),是 中華民國 的 縣 ,位於 臺灣 西北部 ,為臺灣客家大縣,北臨 桃園市 ,南接 苗栗縣 ,東南以 雪山山脈 與 宜蘭縣 、 臺中市 相連,西部面向臺灣海峽,西與 新竹市 交界。 全縣總面積約1,427平方公里,除 鳳山溪 、 頭前溪 中下游沖積平原外,其餘大多為丘陵、台地及山地 [3] 。

  3. 其他人也問了

    • 背景
    • 改制經過
    • 對改制的觀點
    • 改制引發的政策討論和事件

    台灣日治時期時,當局於1901年在新竹地區設新竹廳及苗栗廳,其後於1920年廢苗栗廳,將原苗栗廳的地域均分至新竹州及臺中州管轄。當時的新竹州轄境包含現時的新竹縣市、苗栗縣及桃園市。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將新竹州改為新竹縣,析市區部分為省轄市,設新竹市。1950年,隨著行政區劃改編,新竹縣拆出桃園縣及苗栗縣兩縣,省轄新竹市降格為新竹縣的縣轄市。1982年,新竹市與香山鄉同時合併、升格為省轄市,制度沿用至今。 在1982年7月以前,新竹縣轄有15鄉鎮市,新竹縣當時的族群分布以新竹市、香山鄉等2鄉鎮市為閩南人為主,其餘平地11鄉鎮市則為客家人為主,五峰鄉、尖石鄉等2山地鄉為原住民為主。新竹縣族群分布當中,客家人人口比例稍多於於閩南人,因此歷屆新竹縣長皆為(本省、半山)客家人擔任,...

    早期升格討論

    2009年4月,時任新竹市市長林政則及新竹市議會議長鄭成光對「竹竹苗」合併升格為直轄市表示不贊同,認為人口少及都會型的新竹市一旦被併,將會影響市民的社福資源。而時任新竹縣縣長鄭永金認為要先有完善的配套措施,以及諮詢民意後才談論合併的問題。 2017年5月,時任嘉義縣縣長張花冠提出嘉義縣及嘉義市合併的提案。她指,基於資源共享的考量,她有意推動嘉義縣市合併。她亦提出「蛋黃蛋白理論」,指縣市兩者乃是不可分割,令許多共通的公共事務(如公車、火葬場及國宅案例)等難以解決。當時,內政部指出縣市合併沒有法源依據,而嘉義縣市合併升格直轄市,亦不符合《地方制度法》列明人口須達125萬人的要求,因此建議她利用區域聯合治理機制促進地方政府間的整體規劃。 當時,嘉義縣市合併的議題亦引發了新竹縣市合併的討論。當時,時任新竹縣縣長邱鏡淳回應「樂觀其成」,認為新竹縣市同屬生活共同圈,「原本就是一家人」。他亦指不論是單純縣市合併或合併升格,只要能爭取更多財源及提升城市能見度,以及中央合理平均分配資源的話,新竹縣會支持相關提案。邱鏡淳方面亦認為在公共建設及區域治理上,合併會帶來更多的好處。當時的民進黨新竹市黨部主...

    縣市合併討論

    其後,媒體、地方及政治人物皆有跟進縣市合併的議題。提出合併倡議的林智堅,在2021年10月起開始前往新竹縣展開「請益之旅」,包括探訪當地的商家、設計學院等。同時,以新竹縣為基地的民進黨鄭朝方亦對合併倡議表示支持。而林智堅則在各媒體上,說明合併的正當性、必要性和急迫性。

    中央政府回應及推動

    2021年12月下旬,在四項全國性公民投票結束後,民進黨開始討論縣市合併升格議題。同月19日,民進黨的黨政要員在總統府召開會議談論此議題,與會者取得高度共識,支持新竹縣市合併升格。同時,總統府援引疫後全球經貿局勢變遷,指出台灣半導體產業是國家戰略產業,必須掌握國際供應鏈重組的關鍵契機,因此支持新竹縣市合併升格。 民進黨黨團總召柯建銘,於2021年12月20日提出《地方制度法》第4條修正草案,將該草案第一項「人口聚居達125萬人以上,『且』在政治、經濟、文化及都會區域發展上,有特殊需要之地區得設直轄市。」其中的「且」改成「或」。該草案獲近50位立委連署,並預計最快於同月24日,在立法院院會付委審查。部分民進黨籍委員撤簽地製法修正草案,其中台南籍立委陳亭妃表示北、中、南一次講清楚。在柯建銘提出草案後,民進黨團自12月21日起連續四天三夜輪流值守議場,確保草案能順利遞案付委。 2021年12月24日,民進黨黨團成功將《地方制度法》修正草案排入立法院院會報告事項,並原擬將草案逕付二讀,不經委員會審查,直接交由朝野協商。在立法院院長游錫堃宣讀提案前,國民黨籍的立法委員隨即衝上主席台,阻止草...

    改制動機

    是次合併升格建議引發對民進黨「因人設事」的爭議。國民黨於2021年12月的記者會指出,新竹縣市升格為第七都,將分薄六都的統籌分配款,加上林智堅又能藉助縣市合併繼續參選市長,因此批評合併案是為林智堅量身定做的政治操作,並破壞《財劃法》制度。民眾黨立法院黨團則呼籲蔡英文召開國事會議,以縣市平權為原則作國土規劃,縣市合併升格應與行政區劃及財政劃分一併討論,指出「因人設事的政治酬庸大可不必」。時代力量黨團則指責國民黨執政時期,推動錯誤的縣市升格政策,導致台灣有六個直轄市及縣市資源分配不平均的局面。該黨認為縣市升格應以廢除直轄市與非直轄市之間的不平等制度,讓財政收支劃分妥善分配為基礎,並呼籲民進黨不要重複國民黨政治升格的覆轍。 針對升格倡議引發的爭議,林智堅指出他提出合併升格倡議從來沒有包含苗栗,是基於新竹縣市民眾的期待,以及近6成民意支持。他是基於區域治理及大新竹是共同生活圈的考慮下,才提出升格倡議。同時,他亦指出修法過後,首任大新竹市長需要經過投票的選民洗禮,因此沒有「因人設事」。2021年12月25日,林智堅指合併後的首任大新竹市長「沒有非要我選不可」,他會交由市民決定,以及若民進黨...

    修法問題

    民進黨爭取在2022年九合一選舉前完成修法,以令人口不足125萬的新竹縣市可以趕及在選舉前半年,公告選區各議員應選名額而合併。圍繞修法問題,論者就是否值得為單一縣市修改法令,以及修法或合併是否操之過急有所討論。 在修改法令的內容上,社會出現對修法的適用對象有所討論。由於是次合併需要下修《地制法》列明的直轄市人口門檻至100萬人,多名跨黨派立法委員認為修法不該只為了特定縣市或對象,應該要全國性通盤檢討。民進黨立委陳明文指出,他對新竹合併沒有意見,但他質疑人數下修的科學依據,指出「如果可以修到100萬,那是不是可以修成50萬?」。國民黨立委魯明哲、林思銘亦質疑下修人口數的正當性,並認為應作通盤考慮,不應該針對單一縣市討論。 在修改時程方面,時代力量立委邱顯智於2021年10月指出,修法非常倉促,顯然是為2022年的縣市長選舉作準備,是一個充滿選舉考量、因人設事的提議。而國民黨亦在同年12月召開記者會,指出應妥善把《財政收支劃分法》、《公共債務法》等相關配套措施做好後,在2026年才推動新竹縣市及苗栗整體升格,不能為了選舉而倉促升格。

    對苗栗縣的影響

    苗栗縣出身的政治人物多認為若只有新竹縣市升格,將會令台灣從臺北市至臺中市之間,經過的所有行政區皆為直轄市,只有苗栗縣夾在眾直轄市之間,有可能出現被邊緣化的狀況。出身苗栗的時代力量立委王婉諭認為,在大新竹市升格後,將嚴重壓縮苗栗的資源和空間,甚至淪為「財政孤兒」。同時,《工商時報》社論指出,升格直轄市可能加劇「磁吸效應」,令更多民眾遷移至社會福利好及工作機會多的都會區居住,令當地的房價繼續上升。 但亦有意見認為,苗栗縣的負債比新竹縣市嚴重,苗栗縣政府在2021年的負債為372億,但新竹縣市分別只負債97、98億,若三縣市合併,債務整合後高達567億,負債額度將成為全國第四高。此舉會壓縮合併後的大新竹市的舉債空間,認為在財務規劃上弊大於利。同時,在批踢踢的新竹板及新竹在地粉專「我是新竹人」上,大量網民反對苗栗合併至新竹的設想,指出「負債國要來搭便車了」,以及指責「苗栗國」的政治風氣腐敗,擔心苗栗的陳腐政治帶入新竹。

    統籌分稅款

    由於《財政收支劃分法》的公式問題,直轄市會獲得比非直轄的縣市更多的統籌分稅款及補助款。支持合併升格者多指出,現時的稅款分配不公,指出新竹縣市上繳的稅收位處全國前列,但取得的分稅款及補助款卻處於全國末段的位置,因此需要透過升格獲取財源。例如,新竹市在2019年的繳稅為1216億元,分到的款項為114億元,但直轄市桃園市在2018年的繳稅為1389億元,卻分得389億元。 而部分人則針對繳稅與所得不均的問題,提出應修改統籌分配款制度。前任考試委員張正修教授指出,隨著社會工業化,人口出現由鄉郊遷移至市區的狀況,以致城鄉差距擴大,但統籌分配款制度卻讓「貧者越貧,富者越富」,將財源傾斜至都市區之上。他提議改革應回歸制度的基本面,從國土規劃與正常的地方制度設計,規劃新的地方制度,例如讓直轄市與縣市同級。 然則,《財劃法》在陳水扁、馬英九及蔡英文執政超過二十年間亦未能修改,主因為各縣市政府與直轄市對於分配稅款的公式沒有共識。財政部部長蘇建榮指出,每個縣市都希望採用對自己最有利的公式,行政院曾經提出一個修法草案,立法院有多達25個版本。因此,修法草案在立法院多次闖關失敗。

    地方制度問題

    新竹縣市合併一事亦反映不少台灣現存的地方制度問題。當中,直轄市與非直轄市的差別對待及剝奪感問題為不少討論的核心。前台南縣縣長蘇煥智指出,當前的地方制度在財源、組織及職等上,皆將直轄市放置於更高級的地位,例如直轄市會獲得更多的財政分配、公務員職等與編制員額較多。此舉造成在2010年五都改制直轄市時,縣市因財政被剝奪感爭相競逐升格。同時,他亦指出「直轄市」制度,本來是威權體制為防止大城市首長屬民選產生而衝擊威權而設,因此以前的直轄市長為官派。他認為台灣社會在民主化後,不應繼續維持不公平的「一國兩制」直轄市制。 此外,新竹縣市合併亦引發對國土規劃的討論。不少論者認為台灣應實施一致的行政區劃,避免出現行政混亂及不劃一的狀況。嘉義縣民進黨籍立法委員陳明文認為,全國理應進行一致的行政區劃與國土規劃,認為六都成立之後對非直轄市造成嚴重衝擊,人流、金流及企業流皆大量往六都移動,變相是掏空非直轄市的縣市。他指出部分縣市採取區長直接派任的二級政府制,部分縣市續用鄉鎮市長民選的三級政府制,出現制度紊亂及權責不清的問題。例如《天下雜誌》於2018年的文章提及,三級政府制導致「一縣兩制」的狀況出現,民選鄉...

    基隆市升格

    2021年10月,基隆市市長林右昌主張推動「縣市平權」,並提倡刪除《地制法》的直轄市人口門檻,由中央主導基隆市、新竹市及嘉義市三個省轄市的區域整併升格。他提出將基隆市與新北市東北角及北海岸的七個行政區,升格成立大基隆市或「北海市」,或將基隆市、新北市汐止區與台北市整併成立大台北市。他認為,台北市被新北市團團包圍,雖財政充裕,但腹地受限建設停滯。而新北市則是幅員太大,而且轄區被淡水河南北區隔,因此不利治理。他因此提出區域整併升格方案,意圖創造「三市共贏」的局面。

  4. 新竹縣政府 是 中華民國 臺灣省 新竹縣 最高層級的地方自治行政機關並同時負責執行中央機關委辦事項新竹縣的自治監督機關現為 行政院 各部會(主要是 內政部 )。 新竹縣政府也是轄下各鄉市的地方自治監督機關。 組織架構 [ 編輯] 新竹縣政府的組織基準法為新竹縣政府組織自治條例》,設有15個所屬一級單位7個所屬一級機關20個府內二級單位。 各級學校、幼兒園. 新竹縣立各高級中學(2校) 新竹縣立各國民中學(28校) 新竹縣各國民小學(83校) 新竹縣立竹東幼兒園. 縣營事業機構. 私法人. 新竹瓦斯股份有限公司. 新竹縣地方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新竹肉品市場股份有限公司. 參見 [ 編輯] 新竹縣縣長. 新竹縣議會. 新竹縣政府警察局. 新竹縣政府文化局. 參考資料 [ 編輯]

  5. 中国大陆. 新竹 是一個地名,可以指: 臺灣. 地理名稱. 新竹都會區 ,以新竹市為中心的都會區。 新竹地區,可以指新竹縣及新竹市,簡稱「新竹縣市」或「新竹市縣」。 新竹市 ,台灣三個省轄市之一。 新竹縣 ,臺灣西北部的一個縣。 行政區劃. 清治時期地名. 新竹縣 (清朝) ,1875年-1895年存在的行政區,轄區最大時包括今桃園市西部、新竹縣市、苗栗縣、臺中市大甲溪以北地區。 日治時期地名. 新竹縣 (日治時期) ,1897年-1898年存在的行政區,範圍包括今桃園市西半部、新竹縣、新竹市、苗栗縣及臺中市西北部。 新竹廳 ,1901年-1920年存在的行政區。 新竹州 ,1920年-1945年存在的行政區,範圍包括今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苗栗縣。

  6.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新竹縣行政區劃 係描述與今 中華民國 臺灣省 新竹縣 相關之行政區劃沿革,及現今 新竹縣 之行政區劃範圍。 目前 新竹縣 劃分為1 市 、3 鎮 、9 鄉 (含2 山地鄉 ),共有13個鄉鎮市,其中面積最大與最小的三級行政區分別是 尖石鄉 與 芎林鄉 ,兩行政區面積分別為527.5795平方公里與40.7858平方公里;人口最多與最少的三級行政區分別是 竹北市 與 五峰鄉 ,2023年底兩行政區人口分別為215,952人與4,442人 [1] ;人口密度最高與最低的三級行政區分別是竹北市與尖石鄉,2023年底兩行政區人口密度分別為每平方公里4,611人與每平方公里18人 [1] 。 沿革 [ 編輯] 日治時期前 [ 編輯] 日治時期 [ 編輯]

  7. 新竹縣文化資產 是位於 臺灣 新竹縣 的古蹟與歷史建築,以下的古蹟與歷史建築均收錄在 中華民國 行政院 文化部 文化資產局的網站裡。 有形文化資產 [ 編輯] 古蹟 [ 編輯] 國定古蹟 [ 編輯] 縣定古蹟 [ 編輯] 歷史建築 [ 編輯] 古物 [ 編輯] 自然地景、自然紀念物 [ 編輯] 無形文化資產 [ 編輯] 傳統表演藝術 [ 編輯] 傳統工藝 [ 編輯] 民俗 [ 編輯] 重要保存技術及保存者 [ 編輯] 外部連結 [ 編輯] 維基共享資源 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 新竹縣文化資產. 文化資產綜合查詢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縣內法定文化資產 ( 頁面存檔備份 ,存於 網際網路檔案館 ),新竹縣政府文化局. 分類 : . 台灣文化資產. 新竹縣文化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