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2月5日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冬天裡不少人吃飯時常忍不住多喝幾碗熱湯或是直接享用一頓熱呼呼的火鍋雖然吃飽當下身體是暖和了但是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醫師張馨予警告這樣的進食方式容易誘發胃食道逆流可能出現 ...

  2. 2021年10月14日 · 飯前服藥食藥署解答指的是病人在空腹的情況下服用藥品避免食物影響藥品吸收進而影響藥效建議於飯前30分鐘至1小時或飯後2小時以上等胃排空後再服用藥品。 建議民眾服藥前應依照藥袋或藥品說明書、仿單的指示,亦可諮詢醫師、藥事人員,以確保在正確的時間內服藥。 台中慈濟醫院藥師謝蕙霞提醒,為了讓藥物發揮最佳效果,無論是飯前或飯後服用藥物,建議都要至少離用餐間隔半小時至1小時,才能讓藥物發揮最大效果。 萬一過餐忘記吃藥,想要補吃藥時,則應掌握「時間切半」原則,舉例來說,如果醫囑指示4小時吃一次藥,萬一超過2小時沒吃藥就建議不要補吃,避免兩次的服藥時間太接近,導致藥物在體內濃度過高,增加副作用風險。

  3. 2022年4月5日 · 預防胃食道逆流,鄭乃源建議,可透過3招建立正確飲食習慣,第一招就是「溫和飲食」,挑選好消化、適量纖維質、低甜度水果、無咖啡因飲料,並少刺激性食物。 第二招為乾溼分離」,先喝湯再吃食物避免邊吃邊喝。 第三招則是「每餐七分飽」,而且睡前3到4小時不進食。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母吞嚥困難3個月掉3公斤 女兒細心「剪碎排骨」卻引這病反覆住院. 疫情怕上醫院效應! 她拖到肛門「流湯、噴膿」大腸癌惡化四期.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火燒心. 胃食道逆流. 預防胃食道逆流.

  4. 2021年11月16日 · 錯! WHO警告飲料超過「這溫度」恐害食道癌. 2021-11-16. 陳 鈞凱. 熱飲 癌症 食道癌. 字級.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天冷了,不少人都喜歡來杯「熱熱的」飲料暖身,但溫度可得斤斤計較,否則一不小心恐怕招惹癌症上身! 國健署今(16)日便提醒,熱飲其實是「危險物」,因為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超過攝氏65度的熱飲定為食道癌可能的致癌因子,當覺得食物燙口時,就有可能達到傷害食道的溫度,請民眾務必注意入口食物的溫度,減少直接對食道黏膜的傷害。 根據國健署癌症登記和衛福部死因統計資料顯示,在台灣,2018年有2778人罹患食道癌、2020年則有1954人死於食道癌。 其中罹癌者9成以上為男性,好發於50到70歲,居男性癌症標準化發生率第6位、癌症死因排名第5位。

  5. 2020年12月25日 · 在這16小時「禁食期間」不吃任何有熱量的食物,其原理是拉長不攝取食物的時間,改變體內代謝,讓胰島素下降,使升糖素開始作用,以增加身體燃燒脂肪的時間。 間歇性斷食雖然是協助民眾達到理想體型的有效方式之一,也有許多研究發現對於降血壓,預防或改善肥胖、三高等也有些助益。 但顏佐樺提醒,民眾不要盲目的跟隨網路上的各種飲食風潮,因每種飲食方式都有其原理存在,但每人的健康狀況不同,切勿胡亂嘗試恐讓健康出警訊, 顏佐樺整理168間歇性斷食法常見7大QA如下: Q︰進食的8小時內還需要控制熱量嗎? A︰若是要減重的人,需稍微控制熱量,但更重要的是注意營養是否均衡、且吃的足夠! 熱量攝取不足會造成代謝不佳的問題,對身體反而不好。

  6. 2023年3月30日 · 陳慧文表示,孩子的偏挑食有時是因為對未曾接觸的食物產生牴觸心理,即所謂的「食物恐新症」。 門診中就有一名3歲的陳小弟,體重僅有12公斤,過於瘦小,母親擔心帶著來就醫,問診發現,原來陳小弟自嬰兒時期對於副食品便十分抗拒,且時常腹瀉;經醫師評估後,以處方藥物改善腹瀉症狀,並請母親記錄三餐飲食,安排營養師諮詢,來改善營養不良的情況。 陳慧文指出,芬蘭國家衛生與福利研究院、芬蘭赫爾辛基大學曾針對「食物恐新症」進行多年追蹤研究,發現食物恐新症會使整體飲食品質下降,造成飲食中的蛋白質、纖維與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攝取不足,或鹽分、飽和脂肪的攝取偏高,可能會增加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 陳慧文說,「食物恐新症」常見於2歲至6歲的兒童,由於逐漸發展的自主意識,讓孩子們對於喜惡開始有所分別。

  7. 2019年6月9日 · 食藥署是在食藥闢謠專區特別撰文,強調蔬果最好經過沖洗後,再切塊,或是除去不食用的部分,因為洗後切,可以避免農藥汙染刀具,不致使刀具上的農藥汙染其他乾淨的部位,才能減少蔬菜表面被農藥汙染的風險。. 想要減少農藥殘留,食藥署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