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5日 · Meta 今日(3/5)宣布 Instagram 訊息功能多項更新,包括訊息發出後 15 分鐘內可重新編輯、在收件匣中置頂 3 組對話、開啟或關閉訊息已讀的設定,此外也加入更多聊天室主題、開放自由設定最愛貼圖等。 15 分鐘內編輯訊息:訊息發出後 15 分鐘內,長按想修改的內容,無論是打錯字還是想換句話說 ...

  2. 2018年12月27日 · 我們在做圖片的時候,經常會需要用到人像去背的功能。就是把照片裡面的人物挖出來。要做到這件事情,過去通常我們會用 Photoshop 之類的繪圖軟體慢慢摳圖,雖然現在新版 Photoshop 和一些 App 也已經很聰明,可以達到近乎一鍵人像去背的境界,但還是必須安裝軟體才行。今天要介紹的 remove.bg,是 ...

  3. 2020年5月1日 · 今天要來開箱一款行動電源,它是我在臉書廣告的一頁式購物網站所購買的,號稱超小體積,卻有 20000mAh 的大容量。那我們就要來破解驗證一下,到底這款產品到底有沒有那麼神?還是根本在騙人!在影片的最後我們也有抽獎活動,我會把這款產品送給有興趣的觀眾唷!活動詳細方法請見影片內容 ...

  4. 2017年9月28日 · 整體而言,習慣使用 YouTube 的台灣觀眾較愛看電視的觀眾年輕。YouTube 的重度使用者(每週造訪 21 小時以上)平均年齡為 31 歲,低於電視重度使用者的 37 歲。但其實許多 35 至 54 歲的「X 世代」族群也愛看 YouTube,甚至有 55% 的 X 世代使用者每天都造訪 YouTube 一次以上;YouTube 同時也觸及過去不愛看 ...

  5. 2016年9月24日 · 如果你待過媒體業、公關業,或是活動公司以及一些產業的原廠公關部門,你一定聽過「丐幫記者」。他們雖然叫做「記者」,但其實只是「丐幫」而不是「記者」,嚴格說起來還比較像蟑螂。這些「丐幫記者」通常都是都有自製的名片與採訪證,上面印著或真或假的網址或是公司地址,他們就靠著 ...

  6. 2015年12月21日 ·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受訪者 – 被動的角色下,該如何自保. 受訪者在整個新聞製作的環節中,說出來的話通常表達個人、某人、某單位的看法,但卻無法完全掌握媒體選用內容的範圍,因此抱怨自己的訪談內容被斷章取義的事情時有所聞。 但你其實很難完全操控記者要用哪些內容,因為記者的內容呈現通常受到各種規格與背後壓力的制約,對於受訪者來說,在發表意見的當下就做好自我保護,其實是最好的辦法。 以下提供新手受訪者幾個建議: 永遠要知道自己在講什麼,想好再說,沒把握的別說。 面對電視記者時,注意對方的攝影機有沒有開機、麥克風有沒有堵上來。 因為開機堵麥時,你所說的任何話都有可能被掐成一段短短的掰。 受訪時,無論你和對方有多熟,都要做好會被斷章取義的心理準備,所以每一句發言都要謹慎。

  7. 2021年1月27日 · 由此可見,網友在IG的使用頻率上高且互動也更緊密,因此IG平台在台灣市場的重要性持續提升,企業品牌在做行銷規劃投資時可著重在此平台。 另一個不可忽視且在網路上討論量高度竄升的平台為Podcast,尤其在2020年疫情期間,平均季成長率高達81%,較2019年同期成長了8倍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