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6月22日 · 其實,憂鬱症並非無法預防,在平時為自己建立良好的生活模式,練習關注身心與情緒狀態,並且找到自己的紓壓方式,讓負面情緒沒有過載的機會,也就能夠大幅降低憂鬱症發生的可能性喔!

  2. 2015年8月7日 · 預防憂鬱症或其它頭痛、失眠等身心症候群,只要能掌握早期徵兆,並知道如何處理,就能跟疾病說再見! 身體病軌 我發現最近常常感冒、免疫力變差、有些慢性病症狀一直沒有好。

    • 抑鬱,不是一種選擇。抑鬱是一個人最無助又最挫折的經驗。有時候會感到傷心、有時候會覺得空虛、有時候又毫無感覺。偶爾,抑鬱會使人身體與心智都癱瘓,無法從事以前熱愛的事情,甚至他們自己知道該做的事情。
    • 陪伴就夠了。「事情會變得更好」、「你只需要出門散散心」、「一切都會沒事的」,這些話說起來簡單,你覺得你提供他們一種解方,或是能夠讓他們好過一點的方法,還能舒緩他們的痛苦,但這些話對他們來說,既空泛又帶有侮辱,絕對沒意義。
    • 推開你,是接近你的開始。為抑鬱症所苦的人,常常覺得自己是他人的負擔,這會使他們孤立自己,把最需要的人推開,忙著煩惱自己的悲傷是否拖累了他們所愛的人。
    • 別將責任一肩扛起。身邊有個抑鬱症患者,不代表你必須扛起一切或是整天提心吊膽。抑鬱的人需要感到被愛與被支持,但如果這開始對你的生活產生負面影響,你可以開始想些方法,讓你可以在展現關懷之餘又不會過度犧牲自己。
  3. 2016年9月5日 · 焦慮與不安,甚或憂鬱都是從負面的角度來看待事情,但那正是解決困難的重要過程,大家如果可以從負面角度深入了解分析事情的本質,最終才能產生真正的正面思考。. (本文經原作者林耕新醫師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 ...

    • 早期發現-復合胺(令人愉快的神經傳遞介質)
    • 腦細胞的減少,掌管情緒的海馬迴縮小?
    • 基因的影響
    • 憂鬱症只會在人類身上發生嗎?

    在過去,憂鬱症被認為是大腦內化學作用的不平衡所造成。科學家相信特別是人類體內的神經傳遞介質-復合胺(又被稱為令人愉快的神經傳遞介質)-的缺少所引起。然而這項說法的唯一證據是某些憂鬱症患者在使用提高復合胺的藥物後減輕病症的狀況。但腦中的化學變化可不只有這麼簡單,這個說法還未完全掌握憂鬱症的複雜性

    近年來,科學家開始注意到腦細胞間互相的連接性可能在影響憂鬱症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他們觀察憂鬱症患者腦內構造後得出的研究結果,發現這些病患的海馬迴比一般人的都來的小,雖然大腦中其他的區域也會有所影響,但海馬迴主要掌管人的記憶與情緒。研究顯示情緒低落所持續的時間越久,海馬迴就會越小,使得細胞間的連結惡化。壓力被認為使得這部分大腦神經元減少的元凶。事實上,研究結果得出,如果能讓海馬迴的細胞增生並刺激這部分的神經元,就能讓狀況改善。 有趣的是,現代許多抗憂鬱的藥物,包含提高復合胺的,都有間接使腦細胞增生的效果,這就是為什麼這些藥物能改善某部分患者的症狀。但這並不是唯一改善的原因,這些藥物還能提升某些化學物質的釋放,讓神經元的生成更旺盛,所以有某部分的科學家認為,對抗憂鬱症應該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開發能...

    也許在神經元中的化學物質扮演了影響情緒的主要角色,但越來越多研究發現,其實基因也有可能是憂鬱症某部分的成因。 某個研究發現,復合胺轉運體基因(serotonin transporter gene)的突變,可能是使得個體容易得到憂鬱症的影響因素: 每個人類個體都會有兩種基因,一段來自母親,一段來自父親,可能長也可能短。在歷時五年追蹤 800 個年輕的成人後,發現帶有一長一短基因的樣本個體容易在經歷巨大壓力的生活事件後得到憂鬱症,帶有兩段短基因的個體則比前者更容易得病,而帶有兩長基因的個體則較不容易情緒低落而致病。 如今,有越來越多的基因被認為與憂鬱症有關,也因此讓:「憂鬱症及躁鬱症可能來自家族遺傳」這種說法更具公信力。研究顯示雙胞胎中的其中一個有躁鬱症,則另一個會有 60 到 80%的機率也得...

    AsapTHOUGHT發表了一部影片《Do Dogs Get Depressed?》,內容關於各種對於人類以外其他物種所做的憂鬱症研究。如果對於這個領域有所興趣,可以看看作家 Laurel Braitman 的作品《Animal madness》。 (圖片來源:Davi Ozolin, CC Licensed;影片來源:AsapSCIENCE、AsapTHOUGHT;其他:Amazon)

  4. 2021年12月14日 · 1. 2.在情緒中挖掘答案. 3. 4. 可以把低潮期看做進入人生中一個短短的冬眠,在這期間我們只能好好休息,補充體力,等待春暖花開,又可以繼續活力滿滿的上路了! 質感提案都在這! 追蹤 生活報橘 IG,朝理想生活邁進. 愛心理 沒來由的提不起勁? 四種脫離莫名低潮期的方法 shutterstock. 憂鬱. 諮商心理師蕭婷文分享,其實低潮期就像人生中短短的冬眠一樣,只要我們耐心等待春暖花開的美好時光到來,或許就可以更有力量地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5. 2015年4月14日 · 根據官方數據,每 5 個人就有 1 個成年人患有憂鬱症(這個數據可能被低估,因為憂鬱患者怕被汙名化而沉默的效應),而且症狀可能會隨時發作。 那些關於憂鬱症患者都不可以信賴的言論,是會帶來不良後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