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困難,就一一去克服」是吳俊漢的處世哲學,不畏於偏鄉稀缺的資源,他從頭開始訓練護理師,透過台北榮總門診與病房治療的經驗,再結合人脈網絡與地方醫院資源,如同蓋房子只要打好地基,便能由下往上越建越高,大嘉診所逐漸步上軌道。

  2. 由一群熱愛維修的志工所組成的「小家電診所」,在高雄各地免費幫人維修,旗山、美濃也能看見他們的身影,滿滿的待修物件除了找不到店家維修的「家電孤兒」,也乘載著珍貴回憶的物品。3年多來,上千上萬件的小家電,從他們手中起死回生,除了興趣與熱情,也蘊藏傳承回憶與環保使命。

  3. 高雄什麼魅力,讓來自澳洲伯斯的彭婷婷原本計畫待一年,最後卻決定長久定居下來? 2016年2月,婷婷和丈夫為了學中文,從南半球飛到北半球的台灣,一開始,他們花了將近半個月全台跑透透,最後選擇留在高雄生活,她說,愛上高雄的理由很多,所以她拍影上上傳Youtube,想讓更多外國人知道 ...

  4. 「要不停精進自己,且一直會新挑戰! 」她說,本身不喜歡做重複的事情,剛好與這份工作一拍即合,工作10年以來,她學習策展、設計繪本、上臺演講、帶導覽、做影片等,始終興致勃勃、充滿熱情,她甚至曾為了遊客中心展示的歷史內容,特別在職進修研讀歷史,預計今年底將出版高雄自然史 ...

  5. 當前世代面臨氣候變遷、產業改變,加上疫情衝擊民生百業,擴大社會不平等,服務弱勢市民的社福團體,營運因此面臨重大挑戰,也直接影響弱勢市民的權益。 「中央政府對服務弱勢的社福團體之紓困標準與措施,還是太嚴格,可以再放寬,對陷入運作困難的社福團體才能更進一步的助益。 」曾麗燕說:「在中央的紓困項目外,希望市府也能主動提供補助協助度過難關。 而站在民意第一線的全體議員,必能凝聚共識,在經費方面給予支持。 」曾麗燕強調,施政要讓市民有感,社福政策的預算分配與實施應有輕重緩急,讓最弱勢及最需優先照顧的市民普遍有感最為重要。 人口是城市的生命與動力,曾麗燕希望市府透過更有效的育兒政策,打造願生、樂養的環境。 (攝影/Carter) 規劃好環境好生活 讓市民好幸福.

  6. 在學藝與摸索的階段結束後,盧志松在石雕茶壺的領域佇足,除了出於本身對茶的愛好之外,還因為他在這些不受人喜愛、形狀怪異的石材上看見了自己的影子。. 「看似不起眼的石頭我要將之化腐朽為神奇,就如同我的人生一樣。. 盧志松投注心血的石雕茶壺為 ...

  7. 總是先想到如何幫助別人的她,期許自己做的事可以鼓勵更多身障朋友出門運動並接觸社會,讓他們的身體功能及心理狀況越來越好,「也希望能幫助選手成為更好的自己,大家一起推展身障運動,讓社會大眾更認識身障選手,並願意幫助他們,這樣就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