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1月19日 · 只是從沒想過的是,有一天自己陷入憂鬱症的困境中,而幸運的是或許自己曾經有過那段工作經歷,所以某些記憶裡的認知讓自己有insight(病識感),所以知道自己無能為力的地方在哪裡,知道找醫生,不能讓自己再往下墜落,知道無論如何都要嘗試著把自己

  2. 2022年7月5日 · 憂鬱症,其實遠比你想得更嚴重! 健保署最新統計,去年台灣有63.8萬人就醫獲診斷為憂鬱症,以約3成患者有就醫推估,全台近200萬人有憂鬱症、近800萬人受影響。 全台219位精神科醫師獨家調查,教你讀懂自己和親友的情緒地雷。

  3. 2014年8月15日 · 財團法人董氏基金會有提供台灣人憂鬱症量表,民眾可依分數來檢測自己目前的狀況。 知道了如何檢測之後,在平時該如何預防呢?

  4. 2024年2月20日 · 之前也是因為患有憂鬱症,所以不斷地服藥,但是當精神上受到創傷後,憂鬱症的症狀就更加惡化了。 之前,我上班的公司離我家有一定的距離,我都會用走路或是騎腳踏車的方式上下班。

  5. 2021年7月12日 · 很多人會覺得憂鬱症患者就是草莓玻璃心,一點點壓力就受不了,其實這個說法是有偏誤的,精神科醫師陳嬿伊分析,通常壓力過大的感受很常見於憂鬱症病發前的狀況,但壓力絕對不是直接引起憂鬱症的病因,事實上,很多患者往往是因為太ㄍㄧㄥ才會發病。

  6. 2022年9月5日 · 憂鬱症好轉的重要徵兆,除了軀體症狀減退(頭痛、胸痛、莫名刺痛、疲乏無力等漸漸消失),思維認知的轉變(極端消極、輕生、自我評價低、極度自卑等開始扭轉)外,還有個重要的跡象:那就是開始意識到自己的確是生病了。. 今天,那個與我淵源頗深 ...

  7. 2024年1月25日 · 憂鬱症是很主觀的疾病,無法用儀器直接測量,對病友來說,除了承認挫敗、自我形象毀滅、羞恥感,每個人的狀況不同也導致創傷的凍結、僵化反應大不相同,讓病友更加難以對外人啟齒。 」蘇禾始終記得,第一個發現自己不對勁的人是身邊合作多年的導播,「我們一起工作七八年,我從不知道他的故事,直到我主動分享自己的狀況,他才勇敢道出他也正在遭遇類似困難,強度甚至比我高十倍...」又或者在診間因等待而熟識的病友,他笑稱:「我永遠忘不了有位讀輔大女孩,她是慣性自殺的憂鬱症患者,有次聚餐後在我們走上福和橋散步,她對著曠野大喊『我要活下去』,很幸運現在她還勇敢努力地活著。 不再左右為難轉為激勵向上 憂友幫助憂鬱家庭. 蘇禾強調:「面對憂鬱症只有一條路就是面對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