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1月4日 · 台灣常見室內節肢動物圖鑑. 居家常見101種蟲蟲大集合,教你如何分辨與防治. 共 3 人評分. 作者: 李鍾旻 關注 詹美鈴 關注. 出版社: 聯經出版 關注. 出版日期: 2021/11/04. 語言: 繁體中文. 檔案大小:243.7MB. 商品格式:固定版面 EPUB. ISBN: 9789570860054. eISBN: 9789570860214. 頁數: 380. 紙本書定價: NT$ 740. 電子書定價: NT$ 740. 電子書售價:NT$ 481. 限時特價. 7/15前,蟲蟲書展,單本88折. 限時特價. 7/15前,蟲蟲書展,兩本8折. 本書為 固定版面 EPUB ,建議您使用 mooInk Pro 系列 、平板及電腦閱讀。 出版社不提供本書 朗讀功能 。

    • (3)
  2. 昆蟲誌 :人類學家觀看蟲蟲的26種方式. 在這本不只以「人」為對象的人類學作品裡,昆蟲扮演了決定性的角色。. 舉例來說,昆蟲學家對蜜蜂「社群」行為的觀察,成為納粹德國國家主義最常援引的生物類別;又如:昆蟲的畸形讓看不見的核輻射外洩展露無遺 ...

  3. 2023年6月8日 · 從最受歡迎的玫瑰、仙客來、仙丹花,到海棠、茶花、七里香等等,本書彙整出最常見的園藝草花,最有可能出現的病蟲害,包括白粉病、露菌病、煤煙病,以及蚜蟲、葉蜂等等的容易感染季節、如何進行治療以及預防等等觀念,讓你獲得最實用、最好 ...

    • 抑鬱的童年與求學階段
    • 旅行的記者作家
    • 受保護的婚姻與家庭
    • 工業革命與自然書寫
    • 愛國主義者與帝國主義者
    • 真正會講故事的人

    吉卜林於一八六五年十二月三十日出生於印度孟買,據說母親在生他時難產,是在遵循當地的民俗土方、由僕人奉獻了活宰的「牲祭」之後,吉卜林才順利出生。吉卜林的父親洛克伍德.吉卜林(Lockwood Kipling)與母親愛麗絲(Alice MacDonald)出身於美以美派的牧師家庭,洛克伍德小名約翰(John),是一位專長陶藝與雕塑的藝術家,在印度的博物館與學校任職。吉卜林還有個名叫翠絲的妹妹。 吉卜林六歲前的日子過得非常快活。他自述幼兒時期對印度的印象是「破曉時分的光和顏色,還有跟我肩膀一樣高的金黃色與紫色水果」;雖然他能感覺得到熱帶傍晚的黑暗具有某種窒人的威脅感,但同時也享受著晚風吹拂過棕櫚、香蕉樹葉的聲音,以及樹蛙的鳴唱。他的家中養有三隻狗,其中有隻北京犬是他最親密的玩伴。這種無憂無慮的生活...

    當吉卜林還在「聯合服役學院」讀書時,他的父母就在印度幫他出版了第一本書《在學學生的抒情詩》。不過他沒能拿到進入牛津大學的獎學金,父母也無力供他讀大學,所以他在一八八二年重返印度,當了七年記者──這段經歷為他以後的創作提供了絕佳的素材。 一八八五年擔任「軍民新聞報」記者期間,吉卜林到印度北方的山地部落採訪了幾趟,蒐集許多故事題材。他也參加了當時殖民地為加強與阿富汗統治者的外交關係而在洛瓦品第(Rawalpindi)舉辦的謁見大會,這些經歷後來被寫進《叢林之書》中的〈女王的僕人〉這篇故事裡。有趣的是,因此書而家喻戶曉的印度中部夕翁尼與溫古加河地區,吉卜林自己卻從未親身去過──他只是在一本相簿中看過這些地方而已。 不可否認,儘管吉卜林的政治立場保守,然而他求學期間所養成追求人道主義、階級平等的大世...

    在接下來的兩年中,他出版了一本小說,並計劃和美國作家兼出版商包勒士(Wolcott Balestier)合作撰寫另一本小說。吉卜林的作品在倫敦大受歡迎,然而他卻出現精神衰弱的問題。一八九一年,他在醫師建議下再度出發旅行,航行至南非、澳洲、紐西蘭後才返回印度跟父母小聚。不料,此時突然接獲好友包勒士得到急性傷寒死亡的消息,於是決定返回倫敦──此後他再也不曾踏上印度的土地。 可能是為達成朋友的遺願,葬禮後的隔週,吉卜林就與他暱稱為「嘉莉」的包勒士之姊──卡洛琳(Caroline Starr Balestier)結婚了,婚後兩人遷居美國佛蒙特州。他們在日本度蜜月時適逢橫濱的銀行無預警倒閉,使得吉卜林差點瞬間破產,所幸小夫妻倆豁達地挺過了這段尷尬的日子。吉卜林本人亦深諳婚姻長久幸福之道,他認為婚姻講求...

    吉卜林的《叢林之書》與《叢林之書續篇》,分別在他二十九及三十歲時出版。如同〈導讀〉中所提到的,彼時正值工業革命之後,幾乎所有人類原本賴以為生的動物都從人類世界中消失的時刻,科技進步促成了文學對大自然的緬懷。吉卜林就像當時的許多人一樣,視蒸汽機為一切現代化的中心力量,而他同時也是自然寫真作家中的佼佼者,具有書寫、描繪大自然的卓絕本領。 在〈送葬人〉這篇故事中,吉卜林藉由一頭古老昏愚的澤鱷之口,述說了一個把火車引擎誤為閹牛的古老神話生物,最終不得不為人類的槍管所獵殺的故事;〈國王的馴象刺棒〉中,在地洞中負責看守「國王的寶藏」的瞎眼老眼鏡蛇,渾然不知外界物換星移,曾經輝煌的古老文明早已逝去,逼得新一代的蛇不得不喊叫著提醒:「你這黑暗中的白蟲,我跟你說過,國王沒了,城市也沒了!我們的周遭全都是叢林!...

    眾所周知,吉卜林是立場鮮明的英美帝國主義支持者,也與支持這類主張的政治人物走得很近。熟知他的友人描述他是「瘋狂、愚蠢的右翼人士」,支持保守派,反對自由派的主張。他確信英國有義務和責任確保殖民地的穩定管理,正如他在另一本小說中所說的:「如果不隨時把壞人鏟除,對於沒有武器的夢想家來說,這個世界就不是一個很好的世界了。」 一九一四年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愛國主義者吉卜林不僅重披記者戰袍、親力親為加入這場「正義之戰」,還鼓勵兒子小約翰從軍參戰。結果小約翰在一九一五年剛滿十八歲的年紀,就在戰場上失蹤、死亡了。吉卜林悲痛之餘也像當時許多其他的父親一樣,充滿了向德國人復仇的情緒,渴望打贏戰爭。 戰爭終於結束,吉卜林卻失去了許多摯愛的親友,在鬱鬱寡歡的晚年,他的政治立場傾向反共產與反猶太主義,這也是他作為一個...

    一九○七年,四十三歲的吉卜林以「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像力,以及生動的敘述」,獲得文學界的最高榮譽──諾貝爾文學獎。他是英國第一位獲此殊榮的文學家,也是諾貝爾文學獎史上迄今為止年紀最輕的獲獎者。 雖然他一生的創作評價不一,然而這也正如「每個完整的人都是不盡完美」的道理。表面上看來,吉卜林似乎是個天真爛漫、骨子裡帶些粗俗的幻想家,彷彿正因如此,他的作品才能呈現出不受拘束、元氣淋漓、異想天開的風格,迥異於那些在象牙塔內學者的創作。當我們閱讀像吉卜林這類原創性十足的作家作品時,或許可以先拋開對他政治理念上的成見,就「作品本身」發掘、品味出更深邃、更遼闊的價值。 一九三六年一月十八日,吉卜林於英國倫敦逝世,享年七十二,他的妻子卡洛琳也在兩年後去世。文學史上,吉卜林被定位為一位極受歡迎的散文作家,同時...

  4. 2015年10月19日 · 等待果陀 》呈現出人類面對空虛無望處境時的無奈和恐懼,一種無處可逃和迷失的感受。 貝克特也形容這部作品叫兩幕悲喜劇,人物可笑無厘頭的舉止行為和漫長沒有結果的等待,是構成悲喜劇的理由。 《 等待果陀 》敘述兩名流浪漢維拉迪米爾(迪迪)和艾斯特崗(果果),在傍晚時刻來到一顆樹旁等待果陀。 果陀沒來,他們不能走,為了打發看似無止盡的時間,他們不斷地穿鞋脫鞋、交換帽子帶,來來回回地走來走去,進行一堆片斷式的對話。 後來潑佐和幸運這對主僕出現,和他們講了一些話後離去,過了不久,一個小男孩出現,告訴迪迪和果果:「果陀今晚不會來,但是明天一定會來。 」結果迪迪和果果只好在明天的同一個時間,到同一個地方等待果陀。 迪迪和果果等待的果陀到底是什麼? 劇中沒有答案──可能是神,是救贖,是死亡,也可能是自我。

  5. 《有一個下雨天》 - 弗拉瑞.戈巴契夫 - 從沒看過下雨天會這麼好玩! 看完這本書就會知道! 午後的一場大雨,小豬跑在大樹下躲雨,但是為什麼他還會全身濕透呢?

  6. 2019年7月23日 · 觀察「母豬教」的出現與起落,可以看見有一關鍵詞與之形影相隨,即「仇女」。. 更值得注意是,梳理這兩詞出現的時間點,赫然發現「仇女」一詞早於「母豬」(如圖 10),顯示在「母豬教」尚未成形時,PTT 討論板上就已燜燒著「仇女」言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