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3月17日 · 總之,憂鬱症症狀在超過某一臨界點(改變某種物質結構與性質的溫度與壓力)時最為急迫,這時就必須由專家介入治療。 立即加入 媽媽經 登入

  2. 2021年3月28日 · 患有憂鬱症的其中一個好處是,我能知道哪些生理徵兆是表明即將來襲的低潮。 早期的症狀是最容易被忽視的-失眠、失去對平常會讓我感到快樂之事的一切動力、喜悅和興趣。

  3. 2020年10月19日 · 教你3招自我檢查判斷. 如果說憂鬱症是一個危險的「沉默殺手」,一點也不為過!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2020年影響全球的3大嚴重疾病依序為心血管疾病、憂鬱症及愛滋病,其中憂鬱症僅次於心血管疾病、比愛滋病還要嚴重……,約有2/3的憂鬱症患者曾經企圖自殺,而在自殺身亡者中,生前被診斷出患有憂鬱症的比例高達近9成左右;尤有甚者,患有憂鬱症會造成個人生活上的失能及嚴重的家庭經濟負擔,不得不防! 如何自我判定是否罹患憂鬱症? 以下整理精神專科醫師從憂鬱症患者心理、生理及社交等3大層面分析各自常見的症狀: 心理層面》突然大哭或是暴怒,容易情緒失控.

  4. 2020年7月21日 · 第一:發炎性疾病的患者有較高的憂鬱症罹病風險。 第二:即使沒有共病其他內科問題,仍有三分之一的重鬱症患者有明顯升高的促發炎細胞激素。 第三:接受細胞激素治療者(如肝炎患者)較易罹患憂鬱症。 基於以上發現,人們開始探索發炎物質 ...

  5. 2020年3月16日 · 作者為了驗證這個假設是否真實,找到了一群研究者和治療師的研究團隊,他們探問的是:「憂鬱症患者發病前一年和非憂鬱症者是否有差異? 」經過訪談後發現,他們訪問的所有受試者中,非憂鬱症患者約有20%在前一年遭逢巨變,但在憂鬱症患者中 ...

  6. 2019年12月30日 · 首先, 最好不要給任何建議 。 站在憂鬱症患者的立場來說,很多方法他們並非不知,而是實際上真正要做是很困難的。 類似像「比你痛苦的大有人在,但他們都過得好好的,你也要打起精神來才行」這樣的說法,對他們起不了任何安慰作用,反而聽起來像是一種責備,帶有「別人都做得到,你怎麼做不到」的批判性。 推薦閱讀: 如何陪伴憂鬱症的親友. 要讓一個人改變,不是靠言語,而是關心與愛。 倘若丈夫聽不進去,再怎麼有道理的建言,對他的效果反而像毒藥。 以丈夫的立場來說,若妻子表達建議的方式太過斬釘截鐵,很容易覺得自己的問題被輕視忽略,同時也會傷及男人的自尊心。 試著先將情緒冷靜下來,收起反駁的話語,不要光聽表面字義,而是努力去理解丈夫所說的話,背後究竟隱藏了什麼意思?

  7. 2022年6月6日 · (1)找到適合自己的行為深陷憂鬱症的當下,一切都會變得很難很辛苦。 但因為這樣就什麼都不做、只是把時間留白,並不會讓病情改善。 每一天的生活還是要過下去,也要找到適合自己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