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1月28日 · 1自我傷害──「反芻」最糟糕的事. 有一種情況,會讓憂鬱連綿不絕、持續不斷,甚至演變成憂鬱症,那就是自己對自己的傷害。 很多時候,憂鬱是對自己的二次傷害。 這是什麼意思呢? 很多憂鬱的人,可能在最開始,有一件讓自己很不開心的外在事件,也許是報告不順利、告白失敗、被分手、落榜等,這時的憂鬱或挫折是很正常的。 甚至是有人說了一句批評你的話:「你真的很胖很醜、我真的很討厭你、不想再看到你……」這種話真的很傷人,任誰聽到都會受傷。 但嚴格說起來,這句話的傷害,就僅止於這個「當下」。 但是會深陷憂鬱的人,不只受「事件本身」打擊,而是會不斷、不斷地「複習」這件事。 他們會在腦袋裡上演一百次報告不順時,同學在台下竊竊私語的畫面。 上演一千次心儀的對象拒絕自己時說的那一句:「對不起,你不是我的菜。

  2. 2020年7月14日 · 悲傷讓我們感受自己的深度,憂鬱症卻帶來令人驚駭的恐懼. 閱讀最前線編輯群。. 也許對憂鬱症最好的描述是,憂鬱症是違反我們的意志、強加在我們身上的痛苦情緒,後來脫離外部因素而存在。. 憂鬱症不單單是很多痛苦,而是由太多痛苦堆積而成 ...

  3. 2017年2月21日 · 憂鬱症會讓你覺得很孤單,這是憂鬱症主要的症狀之一,所以知道自己並不孤單是有幫助的。 拜我們的社會習性,以及一種告解式的社會名流文化所賜,通常我們聽到出問題的都是名人。

  4. 2018年2月22日 · 文/張閔筑. 為了幫助你理解後面的故事,我需要讓你知道我是怎樣的人,雖然我是個無名小卒,但每個憂鬱症患者都是獨特的。. 儘管我們因疾病而有些共同特質,卻會受到先天性格、生命經驗、基因、家庭教育……各種因素影響而有所差異,所以需要 ...

  5. 2020年6月1日 · 丹麥一項大型研究發現,經常有輕微憂鬱症狀的人,C反應蛋白濃度較高,而且發炎指數越高,負面思想與自我批判的憂鬱反應就越強。 這至少說明,憂鬱症跟發炎兩件事同時發生的比例頗高。

  6. 2023年4月20日 · 憂鬱到都不知道自己憂鬱了。 如果當時沒有那通正巧的來電呢? 其實這才是憂鬱症的麻煩之處:沒有病識感。 所以呢?妳還要說現代這社會憂鬱很正常,妳也別太鑽牛角尖,妳是不是太把自己當回事啦?

  7. 2018年1月10日 · 覺得憂鬱干擾了自己、使自己做不了事,讓自己不如他人一般堅強、有能力,或者在心情上感到相當的痛苦和不舒服。 很多時候寧可忽視或壓抑感覺,讓自己以為一切平靜、無事地過每一天,在他人面前努力表現出開朗的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