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4月4日 · 研究顯示,有181位婦女呈現憂鬱或焦慮症狀,年齡多集中為45-54歲;患有憂鬱或焦慮症狀者的身體測量表現較差,握力不足與需要花較長時間完成重複座椅起立測試者,和較高的憂鬱或焦慮症狀有關,分別高出68%與33%。

  2. 2024年4月16日 · 面對疾病這條路,患者本身是既害怕又孤單,他們常常因為害怕而生氣、不知所措,特別是已經知道自己來日不多,更容易陷入焦慮。 葉幼珮說,台灣人面對分離或陪伴大多有障礙,在醫院內,很常聽到親友不知道怎麼安慰患者,常脫口而出「你要加油!

  3. 2020年5月8日 · 當被轉到精神科的門診等候時,更難過明明自己生病前,是一個獨立、工作能力的主管,兼顧家庭、工作,醫師直接判定她得了憂鬱症,開情緒調整的藥物,經歷這段也才了解憂鬱症不是「想太多」,而是「心」也生病了,自己就像在茫茫大海中找不 ...

  4. 2019年6月9日 · 這11年間累計9723人新確診為重度憂鬱症,罹患率為每年1.03‰;研究團隊以統計方法校正年齡、性別、健保投保金額等三項可能影響發病的因子,再加以分析。

  5. 2019年11月20日 · 心理學家馬丁尼茲(Erika Martinez)認為,人們面對中年憂鬱時不能被責任綁架了:「你必須重拾興趣或是其他讓你熱忱的事物。」其他專家也指出,因工作

  6. 2019年7月22日 · 研究顯示,五成七的青年是一般的情感孤寂者,經常覺得缺乏陪伴等,但仍屬正常的心理狀態;三成八的人屬嚴重情感孤寂者,經常感到空虛且被人拒絕等,陷入憂鬱的比率是前組人的1.14倍;另有百分之六的人屬更嚴重的情感與社交孤寂者,他們 ...

  7. 2020年11月24日 · 在醫院,不只是病患,癌症家屬也可能會有憂鬱、不捨的情緒。 鐘奕帆透過影像訴說著原本身體硬朗、愛高歌一曲,還堅持騎車送他上學的外公,卻在得知 罹患肺癌後變了樣,變得沉默寡言、想法負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