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本帖最后由 乘璦 于 2012-2-18 00:17 编辑 佛說一切法為治一切心,如果周遭的親友人罹患憂鬱症,請問:學佛者該如何幫助憂鬱症患者?除了多陪伴他們,多聽他們講話外還 ...

  2. 2012年9月27日 · 因果就在當下,當下的心中必前世的等流果,任何果報都可以在自心中找到根源。比如當下哪些煩惱習氣,自己可以檢點,明白了自己的缺陷,然後生起慚愧心,拔除、防護/改正……。陳露先惡名懺,改往修來名悔,這叫懺悔。

  3. 2012年2月24日 · 醫師決定如何進行治療的考量要點,通常是基於金錢,而不是健康。 ★有的醫生讓病人吃了許多苦,花了很多冤枉錢,甚至快要死掉,但其實只要吃燕麥片就可以好了!

  4. 2013年3月15日 · (4)依照佛法方法檢查自己面對煩惱是否超越、提升?!依照緣起、空、無相的道理,試著用這種方式對峙自己的煩惱就會輕安。 (5)修行會很苦,就是自己沒有放下、解放自己的罣愛。因為包袱還在而無法輕安,去思考『他真的值得我愛嗎?

  5. 2015年10月11日 · 修學戒定慧,定要先從戒律下手,改變我們不好的習慣、行為和氣質,才能養成出世的人格,這是學戒應建立的基本心態。 [ 持戒是律己,非苛責他人] 戒是很容易違犯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要問大家,誰是聖人來出家的? 既然我們都是凡夫,請大家真誠地用慈悲心相互提攜,雖然犯戒果報絕對是自己承擔,但個人的行為卻會影響佛教及周遭的每一個人。 如果大家都精進,懈怠的人自然會振作,持戒的用意是創造善業、淨業,是淨善團體、莊嚴國土的開始。 持戒一定是從自己開始做起,而不是苛責他人。 既然如此,對於不如法的同修,不要看輕他們,像佛世的六群比丘,因他們的錯誤行為成為制戒因緣,才今日行為的準則。 很多事情,不只是佛在世時會發生,到現時代仍繼續發生。

  6. 智慧就是懂得下一步,該怎麼走 。 一件事情,本來只是單純的「一件事」,然而如果我們不知道怎麼處理,就會產生「焦慮」;焦慮累積, 會形成「壓力」 ...

  7. 如果一個人的內心痛苦,就說明這個人的內心一定和這個痛苦相對應的惡存在。 如果一個人的內心已經沒有任何惡,那麼這個人的心靈是根本不會感到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