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 同理心。訂閱遠見電子報,掌握國內外大事。專家表示,同理心是幫助某個人從任何疾病裡面康復的關鍵,唯有設身處地的理解、站在對方的立場了解狀況,才能更懂得如何應對各種危機。
    • 理解。對憂鬱症患者來說,他們正在經歷一段非常困難的時期,各種行為可能看起來不穩定、難以預測,甚至所有舉動都和正常人有很大的差異。例如,他們可能非常暴躁且魯莽,而這種狀況很容易被不了解實際情況的人誤解,覺得其難以相處。
    • 不要假裝自己是心理學家。有時候,身邊的人在給予建議時,會有種自己是心理學家的設定,並嘗試做出診斷,但專家說,關於專業的建議,最好還是交給醫師或諮商師,照顧者應該要做的,是聽他們的、相信他們告訴你的一切,並讓他們知道你愛他們、支持他們的下一步。
    • 保持耐心。實際上,要從憂鬱症康復並回歸正常的生活,可能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但重點是每個人都應該按照自己所熟悉的步調來前進。「對許多人來說,憂鬱症是他們一生中必須持續不斷的戰鬥,他們必須逐漸學習如何應對,還得隨時處理可能復發的負面情緒;即便已經開始治療,也或許要很長的一段時間才能好轉,所以耐心真的非常重要。」
  2. 2020年6月19日 · 編按:. 一個人的外在是內在的投射,如果不能從內在化解自己與自己的對抗,自己與自己的矛盾、衝突,我們的外在就很難通透順暢。. 然而,了解自己,面對自己,接受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以德國詩人赫爾曼.黑塞(Hermann Hesse)說:「在 ...

  3. 2006年8月1日 · 只有能真正了解憂鬱症患者的內外表現,才能知道如何在自己或親人憂鬱情緒氾濫時,找對方法關心對方或自己。 憂鬱徵兆1身體狀況 包括了食慾不振、睡眠品質低落、頸肩僵硬痠痛、食不下嚥、容易掉髮、忽瘦忽胖、無法從睡眠狀態清醒過來、持續 ...

  4. 2018年8月3日 · 遠見好讀. 2018-08-03. 瀏覽數 73,000+. 編按:. 對處於憂鬱狀態的人來說,自我揭露與自我行銷是困難的。. 即使憂鬱症患者有時候需要接受藥物及心理治療,亦非社會所推崇的樂觀、活潑、成績優異的樣貌,也不代表他們是瑕疵品,沒有生存的權利。. (本 ...

  5. 2016年9月2日 · 「很多人會覺得憂鬱症患者怎麼那麼脆弱,這是不對的,因為憂鬱症並不是因為脆弱而發生。」嘉佳想讓大家知道,很多精神疾病患者是正常、可以溝通的,不一定是很瘋癲或者口齒不清,那多半是社會給予的標籤。

  6. 2005年4月1日 · 事實上,除了心理與環境壓力外,憂鬱症患者由於腦中神經傳導物質血清素(serotonin)不足,思考常陷入膠著與沮喪當中,就如同糖尿病一般,身體的胰島素分泌失調,應採「疾病概念」去看待。

  7. 2020年6月20日 · 憂鬱如何自我覺察?根據公衛調查,平均每四個人中就有一人可能有憂鬱傾向且需要專業協助。「Science Daily」科學新聞網站的報導也指出,憂鬱情緒會降低工作效率,甚至影響生活品質。由此可知,即使沒有確診為憂鬱症, 憂鬱情緒也已經干擾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