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0月21日 · 職場霸凌責任. 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執行長黃怡翎觀察,任何業別、所有職場都可能發生職場霸凌,特別是工作密度高、業務難度高的職場,例如醫療院所。 黃怡翎認為,《職業安全衛生法》對職場霸凌已經做出可援引約束雇主法令規範,然而「如何落實」卻是個問號? 黃怡翎說,關鍵仍在於需要透過教育宣傳讓防治職場霸凌觀念,可以在職場上生根。 尤其,政府這部分努力仍不夠,很多雇主並不知道有預防職場霸凌責任,許多勞工也不清楚面對職場霸凌問題時,不是只有委屈吞忍或離職可以選擇,甚至有的職場霸凌加害者不知道自己行為正在霸凌別人,藉由教育宣傳樹立職場霸凌預防的普及觀念,避免職場上每個人淪為袖手旁觀的「共犯」,台灣社會仍有一段路要走。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2. 2019年10月21日 · 職場霸凌狀況和雇主應負法律責任舉例簡表. 記者李雅雯/專題報導. yes123求職網在今年4月發布「勞工辛酸史與職場小確幸調查」,1,218份有效問卷調查結果發現,65%受訪者自認為曾經遇過職場霸凌,霸凌加害者來源以「同事」占絕大多數,再者為「主管 ...

  3. 2019年10月21日 · 呂勝賢表示,職場霸凌較可能涉及刑法上的傷害、公然侮辱、誹謗、恐嚇、強制、妨害秘密等罪刑,譬如:暴力相向、說人壞話,致身體、健康或名譽、財產等傷害,或無故利用錄音、照相、錄影窺視、竊聽他人非公開的活動、言論、談話等。 另除了刑法外,被霸凌者還可依民法請求損害賠償。 公司需負連帶賠償責任. 職場霸凌並非僅涉及個人間的利害關係,呂勝賢指出,若是在執行勤務時造成的侵害,公司也有負連帶賠償的責任。 譬如:貨車司機若因裝卸貨物太慢,被主管批評說「你是豬嗎? 」公司也可能會牽扯在內。 其實一旦發生霸凌事件,雇主是有處理的責任及條件,也可對霸凌者依勞基法第12條不經預告終止契約,將其解職。 職業安全衛生法第6條第3項規定雇主對執行職務因他人行為遭受身體或精神不法侵害有預防責任。

  4. 2019年10月21日 · 職場反霸凌法」在7月16日正式生效,一旦員工向雇主申訴遭到霸凌、騷擾,雇主必須立即展開調查,並且採取適當的行動,避免受害者和加害者處在同一環境下。 此外,雇主不得解雇申訴者,也不得對申訴者採任何報復或歧視手段,違反的雇主將面臨最高3年有期徒刑,以及最高3千萬韓元(台幣77.7萬元)罰款。 若受害者因職場霸凌而產生健康相關問題,也可以向雇主申請賠償。 美中不足的是,「職場反霸凌法」只要求雇主對職場霸凌採取行動,卻未對加害者提出罰則。 而且規定必須用實名申訴,可能會影響受害者的申訴意願。 日本 被霸凌員工 雇主不能開除. 在日本,國會5月29日也通過多條有關職權騷擾的法律,明確定義何謂職權騷擾,即「利用職場關係中的強勢地位,透過超過業務範圍必要的言語或肢體動作,做出傷害職場的事情」。

  5. 〔記者高佳菁、廖振堯、李昀蓁/專訪〕現在的年輕人較宅,與人互動也較少,永慶房產集團業務總經理葉凌棋說,現在家庭都是小家庭,與人互動自然較少且單向,但對服務業而言,人際互動是必備的條件,為了幫這些

  6. 2023年6月13日 · 工業局職員稱遭主管霸凌 經部:輔導該主管領導職能並調離原職. 針對工業局職員傳遭小主管霸凌,經濟部工業局今說明調查結果。. (資料照). 〔記者廖家寧/台北報導〕針對媒體報導經濟部工業局職員遭小主管霸凌、刁難,不堪其擾而導致憂鬱症 ...

  7. 2023年7月5日 · 遭控性騷、職場霸凌處置消極 網家:皆積極處理. 網友於社群平台指控網家未積極處理職場不法事件,網家提出澄清。. (資料照). 〔記者歐宇祥/台北報導〕電商平台PChome網家(8044)近期頻傳性平爭議,近日才因網路小編不當玩梗,以「#metoo」時事寫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