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2月29日 · 大腸直腸癌可初分為四期,朱俊合醫師說明,除了原位癌稱為第0期,侵襲性的癌症則分為第1到4期,當腫瘤侵犯到腸道黏膜下層或肌肉層,稱為第1期;當腫瘤侵犯到腸壁外層表面,表示進入第2期;如果有周邊淋巴轉移,代表進入第3期;如果有遠處器官轉移,則表示進入第4期。 其中第2到4期可以再分別依照侵襲的深度、淋巴結轉移的顆數,還有遠處器官轉移的情形,細分為ABC期。 朱俊合醫師表示,需要這麼詳細分期,主要是為了瞭解疾病嚴重的程度,以及知道治療的預後,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依照分期決定治療方式」。 舉例來說,如果是第3期結腸癌,除了手術切除之外,術後還需要接受化學治療,才能降低病人手術後復發的機會。 至於如果是第4期的癌症,除了一般標準的化學藥物之外,很有可能還需要加標靶治療。

  2. 2024年2月7日 · 一等親(父母親)就有大腸瘜肉、甚至有大腸癌患者,必須提早做大腸鏡建議從父母親罹患癌症或瘜肉的年齡「往前推10年」) 長年患有慢性腸道發炎疾病,如克隆氏症、潰瘍性結腸炎,也會提升罹癌機率

  3. 2024年1月5日 · 鄭屹喬醫師則進一步補充,目前國健署有提供針對大腸癌的免費篩檢,補助50至74歲的民眾,每2年1次的糞便潛血檢查,建議符合資格的民眾應盡早進行篩檢。要特別提醒的是,如果一等親內有罹患大腸癌者,就視為高風險群,年滿40歲應提早接受大腸鏡 ...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4年2月14日 · 大腸直腸癌可初分為四期,朱俊合醫師說明,除了原位癌稱為第0期,侵襲性的癌症則分為第1到4期,當腫瘤侵犯到腸道黏膜下層或肌肉層,稱為第1期;當腫瘤侵犯到腸壁外層表面,表示進入第2期;如果有周邊淋巴轉移,代表進入第3期;如果有遠處器官轉移,則表示進入第4期。 其中第2到4期可以再分別依照侵襲的深度、淋巴結轉移的顆數,還有遠處器官轉移的情形,細分為ABC期。 朱俊合醫師表示,需要這麼詳細分期,主要是為了瞭解疾病嚴重的程度,以及知道治療的預後,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依照分期決定治療方式」。 舉例來說,如果是第3期結腸癌,除了手術切除之外,術後還需要接受化學治療,才能降低病人手術後復發的機會。 至於如果是第4期的癌症,除了一般標準的化學藥物之外,很有可能還需要加標靶治療。

  6. 2023年11月29日 · 超過6個月未做大腸鏡確診,罹癌風險增30%. 根據國民健康署110年最新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大腸癌為10大癌症發生人數第二名,新診斷個案有1萬6,238人,近9成大腸癌發生於50歲以上民眾,且發生率隨年齡增加而升高,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1.5倍;另衛福部111年 ...

  7. 2024年4月25日 · 陳院長與劉院長最後更呼籲民眾,建議有家族病史的話,從35歲左右就應該進行大腸鏡檢查。 若有下腸胃道的症狀,如出血、大小便改變等,最好儘早並定期進行大腸鏡檢查。 大腸鏡導入AI輔助偵測系統,揪出可能的潛「腸」危機,對民眾最大的好處就是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第一期甚至不需要切除大腸只要做黏膜下摘除就好,降低術後照護的負擔,對生活品質有極大的改善,現在有AI大腸鏡,也希望大眾透過健檢預防醫學的觀念更能廣泛建立! 智慧醫療新未來! AI大腸鏡健檢技術合作儀式-會後訪談影片. 提問一:AI大腸鏡健檢技術導入的優點? 提問二:哪些民眾,更應該選擇做大腸鏡檢查? 提問三:AI大腸鏡的輔助偵測方式如何運作? 提問四:AI科技對健康生態系產生的影響和未來趨勢?

  8. 2024年3月21日 · 1.大腸鏡檢查. 診斷大腸直腸癌的最佳方式,民眾假如害怕大腸鏡檢查的不舒服,可接受麻醉無痛大腸鏡檢,腸穿孔和出血機率僅有0.2%,在有經驗的大腸直腸外科或是腸胃科醫師執行檢查下安全性極高。 2.大腸鋇劑灌腸攝影. 無法取得組織切片,僅在無法配合大腸鏡檢查的民眾才建議使用。 3.肛門指診. 可檢查出低位直腸腫瘤。 4.胸部與腹部的電腦斷層. 除了可看出腫瘤大小,侵犯深度外,可檢查出有無肝、肺及腹膜的遠端轉移,為大腸直腸癌術前臨床分期最重要的評估工具。 大腸癌的治療. 手術為大腸癌的主要治療方式,再根據病理分期決定是否要化學治療。 1.第一期的大腸癌. 手術治療即可,5年存活率高達9成。 2.第二期的大腸癌.

  1. 幾歲建議做大腸鏡 相關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