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如何避免自己對他人造成不舒服的行為?. 我們有哪些準則可以依循?. 台灣#MeToo運動揭開了存在社會、積習已久的性騷擾言行,除了當事人透過自己的經驗,公開說出自己的故事、挺身面對行為者,並提醒社會重視之外,面對不同型態的性騷擾或強迫,我們如何 ...

  2. 但怎麼修?. 現在用以處理性騷擾的性平三法」,分別是有24小時內通報機制的《性別教育平等法》、涵蓋民事刑事行政三種救濟管道的《性騷擾防治法》,其中最早立法(2002年)的《性別工作平等法》救濟與監管機制卻最為欠缺,成為三法之中最「難用」的 ...

  3. 台灣#MeToo十問:怎樣算是性騷擾?遇到了怎麼辦、如何存證?申訴機制和法律哪裡不足?2023/6/6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3年6月26日 · 《報導者》在第一時間整理出性騷擾重要的關鍵十問,理解性騷到性侵的光譜與救濟方式。 我們也檢視這波運動爆發的政黨源頭,三大政黨是否建立了規範與流程? 關於在過去20年陸續上路的《性別教育平等法》、《性別工作平等法》、《性騷擾防治法》等性平三法,我們爬梳最新數據發現,性騷加害人平均罰鍰僅新台幣1.8萬元;而一年約有20萬人在工作場所遭受性騷,但走申訴的人數只有兩成? 為何法律如此「難用」,癥結點在法還是在人? 「大局為重」、「息事寧人」的文化不只在社會,也發生在校園。

  6. 2023年6月29日 · 職場是性騷擾的重災區,但公司性平申訴機制易有漏洞、吃案頻傳、性平委員調查也無公權力,眾多受害人求助無門,成為如今台灣#MeToo的引爆點。朝野承諾7月底要完成性平三法修法,怎麼修才能真正幫助被害人?

  7. 2023年7月10日 · 今年6月初開始在台灣Facebook社群中,無數的性侵犯與性騷擾事件從政黨、職場、校園、娛樂、藝文領域的黑暗角落被陸續揭露,進到主流大眾的視野,猶如一場大規模的集體創傷,人們彷彿一夕之間發覺表面光鮮亮麗、道貌岸然的背後,對他人身體界線的試探與 ...

  8. 2023年7月20日 · 性騷擾的根源是性別權力的不平等,不致力改變性別權力結構,性騷擾的防治終究是緣木求魚。賴主席和主流媒體對「可愛的玫瑰花」用語背後的父權意涵毫無所覺,反映出#MeToo運動想要追求的性別平等多麼不易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