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3月17日 · 2016/03/17 19:00. 醫生指出,透過幾項簡單的方式,能有效幫助企圖自殺的病患走出難關。 (資料照片)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根據研究,躁鬱患者一生中的自殺風險約為17%到19%,是一般大眾的15~20倍,有4分之1到2分之1的病患至少有過1次的自殺企圖。 在面對患者說出「我不想活了」、「我好想」這些話時,精神科醫師指出,親人可以透過5件事情成為自殺防治的重要守門員。 適當的陪伴、安靜的聆聽都幫助病患敞開心房。 (資料照片) 根據《風傳媒》報導,精神科醫師夏一新表示,第一件事情是「別害怕與他們討論」,若感覺到對方狀態不穩定時,要與他們討論怎麼了,即便對方透露出想自殺的想法,也別過於擔心,冷靜的傾聽,必要時帶他們至醫院就醫。

  2. 2020年9月20日 · 《 哈佛健康雜誌 》(Harvard Health Publishing)報導,哈佛大學腫瘤和泌尿科癌症教授馬克.加尼克(Marc Garnick)指出,生活方式的改變可能會減慢ED的進展並幫助管理它。 因此您可能不需要ED藥物,或者不會過多地依賴它們。 生活方式的改變包括︰. 1.多做有氧運動︰2018年6月《性醫學》(Sexual Medicine)中的一項分析發現,平均有40分鐘的中度至劇烈的有氧運動,每週4次,共6個月,可以改善ED。 只要達到適當的強度,鍛鍊的類型就無差別。 例如慢跑,游泳,騎自行車,阻力訓練和快走。 2.練習凱格爾運動︰凱格爾運動可增強骨盆底肌肉,一些研究表明,這些鍛鍊可增加血液流向陰莖而改善ED。 凱格爾運動是通過收緊停止排尿或阻止排氣的肌肉來完成。

  3. 2020年10月26日 · 李世明醫師提醒,男性在性高潮時,若長期發現射出的精液過少,甚至射不出精液時,建議前往就醫。 (中山醫院提供) 〔記者蔡思培台北報導32歲小琪2年前遠嫁德國但卻遇到難以啟齒的狀況丈夫雖有射精動作卻射不出精液讓小琪遲遲無法懷孕後來發現原來丈夫不僅是無精症患者還有精液逆流問題。 醫師決定從副睪丸取精,透過精蟲顯微注射技術,並結合胚胎縮時攝影監控培養箱挑選8顆優質胚胎,讓小琪終於成功懷了雙胞胎。 收治個案的台北中山醫院副院長暨生殖中心負責人、醫師李世明說,小琪丈夫在性高潮時雖有射精動作,但卻射不出精液,在國外就被診斷為「無精症」患者。 李世明說,正常無精症患者在性高潮後會射出精液,只是分泌物當中沒有精蟲造成不孕,但小琪的丈夫卻完全射不出精液,因此懷疑是精液逆流造成。

  4. 2023年1月23日 · 北市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泌尿科醫師程威銘在YouTube頻道「 程威銘醫師Dr. DKK 」指出,當感覺自己硬度逐漸消退中,一般人會開始緊張焦慮,但這只會軟得更快,因此想要維持硬度,第1步要放輕鬆「告訴自己不要想那麼多」是關鍵;第2步則是拔出生殖器、摘掉套子後開始用手刺激,試圖握緊一點、動快一點待硬度恢復。 程威銘表示,當發現以手刺激硬度仍無法恢復,不要用手搓揉陰莖,而是改用手「擠壓」龜頭,這時會啟動骨盆底肌收縮,使血液盡量留在陰莖裡以維持硬度,一旦靠著急救法恢復硬挺,記得一定要換上新的保險套,戴上後才可繼續性行為,並千萬不可以進行無套性行為。 另,女伴也得負點責任,希望將真實感受展現出來,或多做雙腿夾緊動作以提升緊實度與刺激感,如此一來也較不容易軟掉。

  5. 2022年7月7日 · 在諮商過程中,文玲說出心裡的話,那就是「好像只要涉及我和他媽媽或是他家的事,他永遠都不會第一個考量我! 我都是那個被犧牲的人……」,而在他們的問題中,不只有妻子的不適應、面對強勢家族與婆婆的要求,更有丈夫求和諧。 這其實是一場「三角關係」的互動困局。 羅子琦則發現阿鈺和文玲的對話好像都離不開「婆婆」, 並鼓勵兩人一起想想:「關係中的困境是怎麼發生的? 」然後要他們練習如何走出原生家庭的角色,成為彼此婚姻中真正的「男、女主角」。 羅子琦也在書中表示,她的父母在離婚後,幾乎零互動;當時小的她也間接地選了邊,拒絕父親探視,覺得這樣才是支持母親。 但長大後才理解,其實各自原生家庭的影響,被他們不自覺地帶入了互動關係之中。

  6. 2017年8月7日 · 婦產科名醫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任劉偉民表示一般來說陰道長約10公分寬度可容納約兩根手指進入但日前收治的該名女性個案從陰道入口到約56公分處均呈現過於緊縮的狀態連一根手指都無法進入更別說是男性的陰莖導致無法與老公發生正常性行為劉偉民指出該名個案與老公結婚9年完全沒有正常性生活雖然夫妻兩人十分苦惱卻不知道這個問題可以透過手術解決反而為了求子直接求助於專長治療不孕症的醫師進行試管嬰兒結果也未能成功只好進一步就醫找出難以行房的主因原來是先天性陰道緊縮推估可能與胚胎形成過程的異常有關。 陰道擴大手術 健保可給付.

  7. 2020年6月13日 · 1.讓自殺變得麻煩,最容易執行自殺的狀況,通常是一個人而且自殺方法簡單快速,所以不該放任危險物品在想自殺者的身邊,注意關於自殺的小細節,盡可能陪伴和關心對方。 2.提供「救生圈」,在衝動來臨時,一句話、一通電話、一顆冷靜用的藥丸,都可以將沈沒下墜的心靈救起。 應該要在情緒平穩時就把方法印入腦中,讓人在情緒很低落時也能輕易想起。 3.在自殺者腦中種下「處理痛苦,不一定要剝奪生命」的種子,雖然不會立刻發芽開花,但試著關心對方的情緒,一起試著去找可能的解決方法。 楊仲豪強調︰「請相信我一直試圖了解你,也許永遠沒法體會你的痛苦,但不妨礙我想要幫忙你,甚至愛你。 你的生命仍對很多人來說是有意義的。 或許沒法那麼立即,我們一起去找化解痛苦的答案,請相信我們一定會找到的。

  1. 其他人也搜尋了